一种用于滴药的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3786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滴药的夹持装置,包括第一握持部、第二握持部、弹性支撑件、摆动杆、安装杆和夹持区,第一握持部通过设置于其端部的第一销轴与第二握持部相连接;弹性支撑件,设置于第一握持部与第二握持部之间;摆动杆,至少设置于第一握持部或第二握持部上,摆动杆的端部安装有反光镜;夹持区设置于第一握持部与第二握持部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于第一握持部或第二握持部上的反光镜,方便患者使用时对眼药水瓶及眼药水瓶与眼球之间的距离等状态进行观察,可以提高滴眼药水时的准确度,提高了使用时的便利性,更好地实现治疗的效果;夹持区可以在弹性支撑件的作用下长时间对位于夹持区内的眼药水瓶进行夹持,方便随时使用。便随时使用。便随时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滴药的夹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夹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滴药的夹持装置,属于医用辅助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手机等移动设备为代表的电子产品的使用逐渐增加,由于用眼过度导致的眼疲劳、干眼症、屈光不正、角结膜炎等情况俨然已成为全年龄段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逐渐增加;如干眼症患者等,频繁滴眼药水已成日常行为。然而,如何正确有效且安全地滴眼药水,还有以下几个问题亟待解决:
[0003]一、自主性,人们使用滴眼液时,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由他人协助完成,但自主滴药时,往往会因为药水瓶口的靠近产生恐惧感,导致眨眼或偏离(偏离主要是因为无法实现对角度和距离等进行观察),眼药水不能有效滴入眼内,无法实现需要的治疗效果;
[0004]二、安全性,眼药水瓶体积一般较小,使用的过程中如果挤压不当,瓶口容易接触到患者的眼表组织或眼睑皮肤,造成瓶口污染,再次使用时,滴眼液经过瓶口即可能被污染,污染的眼液滴入眼内可能造成二次感染,增加了滴眼药时的风险隐患;
[0005]三、稳定性,眼药水瓶子材质一般为塑料等,体积小、外形一般为圆柱型或椭圆柱形,部分瓶身设计较硬,依靠使用者直接使用双指进行挤压较困难,可能出现使不上劲挤不出、用力过猛挤出太多、或挤出时导致瓶身产生较大幅度抖动等情况,造成浪费或影响药物有效滴入眼内达到治疗效果;
[0006]综上所述,如何自主、安全、稳定地使用眼药水成为了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滴药的夹持装置,解决了患者无法观察滴眼药时眼药水瓶与眼球之间的状态的问题。
[0008]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9]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滴药的夹持装置,包括第一握持部、第二握持部、弹性支撑件、摆动杆、安装杆和夹持区,其中,
[0010]所述第一握持部,通过设置于其端部的第一销轴与所述第二握持部相连接;
[0011]所述弹性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握持部与所述第二握持部之间;
[0012]所述摆动杆,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握持部或所述第二握持部上,其中,
[0013]所述摆动杆的端部安装有反光镜,所述反光镜包括凸面镜;
[0014]所述夹持区,设置于所述第一握持部与所述第二握持部之间。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摆动杆通过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或第三安装孔中的一个安装于所述第一握持部或所述第二握持部,其中,
[0016]所述第一握持部或所述第二握持部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或所述第三安装孔中的至少一个。
[00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握持部和所述第二握持部的内边侧上均设置有安装杆,其中,
[0018]所述安装杆的端部安装有夹持部,相对设置的所述夹持部之间设置有所述夹持区。
[001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摆动杆的底端连接有螺纹杆,其中,
[0020]所述摆动杆与所述螺纹杆之间设置有垫片。
[002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安装孔包括开口槽,其中,
[0022]所述开口槽的两边侧内均设置有弹簧件,所述弹簧件的端部安装有凸起部。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安装孔的边侧安装有磁吸环。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杆与所述夹持部通过第二销轴连接,其中,
[0025]所述夹持部为弧形且表面设置有橡胶垫。
[0026]优选地,所述第一销轴设置于所述第一握持部的卡槽内。
[002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弹簧。
[002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杆内设置有容置腔,其中,
[0029]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复位件;
[0030]所述复位件的端部通过承载杆连接所述夹持部,其中,
[0031]所述夹持部的一侧面安装有凸面内胆部;
[0032]第一握持部与所述第二握持部上的两个所述凸面内胆部之间形成有所述夹持区。
[0033]优选地,所述第一销轴的两端均安装有连接杆,其中,
[0034]所述连接杆的端部之间安装有连接部;
[0035]所述连接部的底部安装有第二凸面内胆部。
[003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握持部和所述第二握持部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或所述第三安装孔中的至少一个。
[003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或所述第三安装孔均为矩形孔,其中,
[0038]所述螺纹杆靠近所述垫片部分为卡紧部。
[003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方便使用者自主进行滴眼药水,借助反光镜的观察,可以观察到滴眼药水时眼药水瓶和眼部的状态,消除了恐惧感;提高了滴眼药水的安全性,由于可以观察到滴眼药水时的状态,避免了眼药水瓶的瓶口接触到使用者的眼睛或皮肤,避免了药液的污染,也避免了对眼药水瓶内药液的污染;提高了滴眼药水时的稳定性,夹持部及弹性支撑件对眼药水瓶的挤压更为稳定,不易出现抖动的情况,避免了眼药水洒出眼部范围而导致的浪费,也使得滴眼药水更加精准;本技术通过设置于第一握持部或第二握持部上的反光镜,方便患者使用时对眼药水瓶及眼药水瓶与眼球之间的距离等状态进行观察,可以提高滴眼药水时的准确度,提高了使用时的便利性,更好地实现治疗的效果;夹持部形成的夹持区可以在弹性支撑件的作用下长时间对位于夹持区内的眼药水瓶进行夹持,方便随时使用;避免了无法对眼药水瓶及眼药水瓶与眼球之间的距离等状态无法观察的心里恐惧感,方便进行滴药,提高了滴眼药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004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41]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42]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43]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0044]图5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0045]图6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0046]图7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七;
[0047]图8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八;
[0048]图9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九;
[0049]图10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十;
[0050]图1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十一;
[0051]图1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十二;
[0052]图中:1、第一握持部;11、卡槽;2、第二握持部;3、第一销轴;4、弹性支撑件;5、摆动杆;51、反光镜;52、垫片;53、螺纹杆;531、卡紧部;54、螺母;6、安装杆;61、夹持部;62、夹持区;63、第二销轴;64、橡胶垫;65、容置腔;66、复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滴药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握持部(1)、第二握持部(2)、弹性支撑件(4)、摆动杆(5)、安装杆(6)和夹持区(62),其中,所述第一握持部(1),通过设置于其端部的第一销轴(3)与所述第二握持部(2)相连接;所述弹性支撑件(4),设置于所述第一握持部(1)与所述第二握持部(2)之间;所述摆动杆(5),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握持部(1)或所述第二握持部(2)上,其中,所述摆动杆(5)的端部安装有反光镜(51),所述反光镜(51)包括凸面镜;所述夹持区(62),设置于所述第一握持部(1)与所述第二握持部(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滴药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杆(5)通过第一安装孔(71)、第二安装孔(72)或第三安装孔(73)中的一个安装于所述第一握持部(1)或所述第二握持部(2),其中,所述第一握持部(1)或所述第二握持部(2)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孔(71)、所述第二安装孔(72)或所述第三安装孔(73)中的至少一个。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滴药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握持部(1)和所述第二握持部(2)的内边侧上均设置有安装杆(6),其中,所述安装杆(6)的端部安装有夹持部(61),相对设置的所述夹持部(61)之间设置有所述夹持区(6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滴药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杆(5)的底端连接有螺纹杆(53),其中,所述摆动杆(5)与所述螺纹杆(53)之间设置有垫片(52);第二安装孔(72)包括开口槽(721),其中,所述开口槽(721)的两边侧内均设置有弹簧件(722),所述弹簧件(722)的端部安装有凸起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悦刘宇王佳张宇姜亚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