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既有房屋安全监测终端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33677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既有房屋安全监测终端,所述既有房屋安全监测终端包括:房屋信息检测模块,所述房屋信息检测模块用于采集与房屋寿命相关信息;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用于向既有房屋安全监测终端供电;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房屋信息检测模块所采集到的信息,并分析;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云端平台通信。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个既有房屋安全监测终端及进行云计算分析的云端平台,由物联网技术为传输媒介、以太阳能等新能源为动力来源,具有先进的模块化设计、灵活迭代、低成本、低安装、低维护等优点。低维护等优点。低维护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物联网的既有房屋安全监测终端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房屋安全监测终端,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既有房屋安全监测终端,属于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云存储技术、平台应用技术等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房屋在建成多年后,会因地基等原因而发生下沉、倾斜的问题,导致房屋产生使用危险。为确保房屋的使用安全,需要在房屋上安装房屋安全监测终端,但传统的房屋安全监测终具有如下缺点:(1)采用电检测设备,需安装固定的电源线路,安装难度较大;(2)采用固定有线宽带线路或无线WIFI进行通信,需针对每个检测部位分别申请有线宽带线路,网络架构复杂,前期成本较大;(3)采用固定电源供电,需向物业或供电局申请电源;(4)一体化设计,针对每种检测需求开发独立设备,标准性太差;(5)技术路线上以解决当前检测需要为出发点,仅作为工程加固公司的简易工具来使用;(6)安装方面除传感器外,还需安装固定的通信和电源线路,涉及大量的报批、安装工作量,安装难度较大;(7)采购成本方面:不具备快速规模化能力,成本下降空间有限;(8)运营成本方面:受外界制约的因素较多,工程加固公司习惯以项目方式运营,边际成本较高,短期内虽可推广,但未来大规模普及的成本较高,缺乏云端平台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既有房屋安全监测终端及系统,以降低房屋安全监测终端的安装难度及使用难度。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既有房屋安全监测终端,所述既有房屋安全监测终端包括
[0005]房屋信息检测模块,所述房屋信息检测模块用于采集与房屋寿命相关信息;
[0006]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用于向既有房屋安全监测终端供电;
[0007]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房屋信息检测模块所采集到的信息,并分析;
[0008]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云端平台通信。
[0009]进一步地,所述既有房屋安全监测终端还包括太阳能接收板、接口模块、太阳能锂电池管理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磷酸铁锂蓄电池;所述太阳能接收板用于进行光电转化,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接口模块与太阳能接收板相连;所述太阳能锂电池管理模块用于管理磷酸铁锂蓄电池。
[0010]进一步地,所述通信模块为4G NB

IOT物联网通信模块或5G物联网通信模块中的一种。
[0011]进一步地,所述房屋信息检测模块至少包括倾斜传感器模块、沉降传感器模块、位移传感器模块中的一种。
[0012]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应用上述既有房屋安全监测终端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云端平台,所述云端平台与既有房屋安全监测终端通讯相连,所述云端平台包括:
[0013]可视化地图场景模块,所述可视化地图场景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既有房屋安全监测终端所在房屋的信息,并进行可视化地图展示;
[0014]安全评估模块,所述安全评估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房屋信息检测模块所检测到的信息,并进行安全评估;
[0015]预警决策模块,所述预警决策模块根据所述安全评估模块的安全评估结果,进行预警分析,并发布预警通知;
[0016]信息发布模块,所述信息发布模块用于向用户终端发送预警通知。
[0017]进一步地,所述云端平台设有单层或多层房屋子程序、高层房屋子程序,所述云端平台还设有程序选择过程,所述程序选择过程包括:
[0018]S101.获取房屋信息,所述房屋信息至少包括房屋总体高度、房屋层数中的一种;
[0019]S102.与预设阈值进行匹配,若不超过预设阈值,则采用单层或多层房屋子程序对房屋进行预警分析;若超过预设阈值,则采用高层房屋子程序对房屋进行预警分析。
[0020]更进一步地,所述单层或多层房屋子程序包括:
[0021]S201.确定当前房屋是否开裂;
[0022]S202.若开裂,且当前房屋为单层房屋,判断当前房屋的倾斜率;
[0023]当前房屋的倾斜率若大于阈值a1,则设定为红色预警;
[0024]当前房屋的倾斜率若大于阈值a2,则设定为橙色预警;
[0025]当前房屋的倾斜率若大于阈值a3,则设定为黄色预警;
[0026]当前房屋的倾斜率若大于阈值a4,则设定为蓝色预警;
[0027]S203.若开裂,且当前房屋为多层房屋,判断当前房屋的倾斜率;
[0028]当前房屋的倾斜率若大于阈值b1,则设定为红色预警;
[0029]当前房屋的倾斜率若大于阈值b2,则设定为橙色预警;
[0030]当前房屋的倾斜率若大于阈值b3,则设定为黄色预警;
[0031]当前房屋的倾斜率若大于阈值b4,则设定为蓝色预警;
[0032]S204.若未开裂,且当前房屋为多层房屋,判断当前房屋的倾斜率;
[0033]当前房屋的倾斜率若大于阈值c1,则设定为红色预警;
[0034]当前房屋的倾斜率若大于阈值c2,则设定为橙色预警;
[0035]当前房屋的倾斜率若大于阈值c3,则设定为黄色预警;
[0036]当前房屋的倾斜率若大于阈值c4,则设定为蓝色预警。
[0037]更进一步地,所述高层房屋子程序包括:
[0038]S301.确定当前房屋在单位时间内倾斜率变化值,若倾斜率变化值超过阈值x1,则设定为红色预警。
[0039]更进一步地,所述高层房屋子程序还包括:
[0040]S302.确定房屋是否开裂,若开裂,则设定为红色预警。
[0041]更进一步地,所述高层房屋子程序还包括:
[0042]S303.确定当前房屋的高度,若高度及倾斜率;
[0043]S304.若高度大于阈值H,判断当前房屋的倾斜率;
[0044]当前房屋的倾斜率若大于阈值d1,则设定为红色预警;
[0045]当前房屋的倾斜率若大于阈值d2,则设定为橙色预警;
[0046]当前房屋的倾斜率若大于阈值d3,则设定为黄色预警;
[0047]当前房屋的倾斜率若大于阈值d4,则设定为蓝色预警;
[0048]S305.若高度不大于阈值H,判断当前房屋的倾斜率;
[0049]当前房屋的倾斜率若大于阈值e1,则设定为红色预警;
[0050]当前房屋的倾斜率若大于阈值e2,则设定为橙色预警;
[0051]当前房屋的倾斜率若大于阈值e3,则设定为黄色预警;
[0052]当前房屋的倾斜率若大于阈值e4,则设定为蓝色预警。
[0053]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提供一个既有房屋安全监测终端及进行云计算分析的云端平台,由物联网技术为传输媒介、以太阳能等新能源为动力来源,具有先进的模块化设计、灵活迭代、低成本、低安装、低维护等优点。同时,本专利技术的监测结果由云端平台专业分析,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得到很大程度的保证,业主还可以通过手机移动端设备实时查询建筑的安全参数,得到相应的安全评级。
附图说明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物联网的既有房屋安全监测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房屋安全监测终端包括:房屋信息检测模块,所述房屋信息检测模块用于采集与房屋寿命相关信息;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用于向既有房屋安全监测终端供电;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房屋信息检测模块所采集到的信息,并分析;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云端平台通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物联网的既有房屋安全监测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房屋安全监测终端还包括太阳能接收板、接口模块、太阳能锂电池管理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磷酸铁锂蓄电池;所述太阳能接收板用于进行光电转化,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接口模块与太阳能接收板相连;所述太阳能锂电池管理模块用于管理磷酸铁锂蓄电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物联网的既有房屋安全监测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为4G NB

IOT物联网通信模块或5G物联网通信模块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物联网的既有房屋安全监测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屋信息检测模块至少包括倾斜传感器模块、沉降传感器模块、位移传感器模块中的一种。5.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既有房屋安全监测终端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云端平台,所述云端平台与既有房屋安全监测终端通讯相连,所述云端平台包括:可视化地图场景模块,所述可视化地图场景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既有房屋安全监测终端所在房屋的信息,并进行可视化地图展示;安全评估模块,所述安全评估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房屋信息检测模块所检测到的信息,并进行安全评估;预警决策模块,所述预警决策模块根据所述安全评估模块的安全评估结果,进行预警分析,并发布预警通知;信息发布模块,所述信息发布模块用于向用户终端发送预警通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平台设有单层或多层房屋子程序、高层房屋子程序,所述云端平台还设有程序选择过程,所述程序选择过程包括:S101.获取房屋信息,所述房屋信息至少包括房屋总体高度、房屋层数中的一种;S102.与预设阈值进行匹配,若不超过预设阈值,则采用单层或多层房屋子程序对房屋进行预警分析;若超过预设阈值,则采用高层房屋子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仕伟沈家宝何军霍浩彬林建中焦柯赖鸿立蒋运林王金清张冬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