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和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3403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和充电装置,所述电缆包括导线和套设在所述导线外侧的外护套,至少一根所述导线的内部设有沿其走向方向延伸的液冷管,且所述导线的导体包覆在所述液冷管的外周壁上,所述液冷管内填充有冷却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缆,在充电过程中,利用外护套将导线产生的热量阻隔在外护套内,以保证电缆的外层温度低于人手的可接受温度,并通过液冷管内的冷却液将产生的热量吸收。因此,通过在导线内部增设填充有冷却液的液冷管,从而实现在电缆使用时能够对其内部进行冷却降温,进而避免电缆温度过高发生氧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电缆增加截面的限制,有利于提高电缆通载电流大小。高电缆通载电流大小。高电缆通载电流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和充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
,尤其涉及一种电缆和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电动汽车在实际应用推广时,影响其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是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车载电量增加,电动汽车续航里程逐渐提高,充电反而变成了一个核心的技术问题。
[0003]实现快速充电有提高充电电压和加大充电电流两种途径,因受制于整车工作电压,充电电压较难提高,加大充电电流是较容易实现的方法。加大充电电流需要使用载流能力更大的电缆,相关技术中,一般采用通过增加导体的横截面积的方式提升通载电流,但电缆截面增大,会造成电缆的折弯半径变大和重量增加,充电时拖拽困难,操作体验非常差,此外,目前国标充电电缆内部导体在高温环境下较易氧化,一旦电流超过临界值,温度快速升高,就会出现大面积烧蚀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缆,该电缆具有横截面积较小、重量较轻的特点,并且能够对电缆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处理。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在保证充电操作体验的前提下,能够带走电缆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0007]本技术实施例的电缆包括导线和套设在所述导线外侧的外护套,至少一根所述导线的内部设有沿其走向方向延伸的液冷管,且所述导线的导体包覆在所述液冷管的外周壁上,所述液冷管内填充有冷却液。
[0008]本技术实施例的电缆,在充电过程中,利用外护套将导线产生的热量阻隔在外护套内,以保证电缆的外层温度低于人手的可接受温度,并通过液冷管内的冷却液将产生的热量吸收。因此,通过在导线内部增设填充有冷却液的液冷管,从而实现在电缆使用时能够对其内部进行冷却降温,进而避免电缆温度过高发生氧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电缆增加截面的限制,有利于提高电缆通载电流大小。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线包括正极线和负极线,所述正极线包括第一液冷管、包覆在所述第一液冷管外侧的第一导体和包覆在所述第一导体外侧的第一护套,所述负极线包括第二液冷管、包覆在所述第二液冷管外侧的第二导体和包覆在所述第二导体外侧的第二护套。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冷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冷管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液冷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液冷管的第二端中的任意一者形成冷却液出口,另一者形成冷却液入口。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线和所述负极线均为多根,多根所述正极线和多根所
述负极线沿所述外护套的周向依次交替布置。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线还包括接地线,多根所述正极线和多根所述负极线环绕所述接地线设置。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线还包括多根信号线,所述信号线位于所述正极线、所述负极线和所述外护套围成的间隙内。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线和所述负极线均为一根,所述正极线和所述负极线分别位于所述外护套内的一直径方向的两侧。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护套和所述第二护套均为隔热绝缘护套。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液为非绝缘水溶液或绝缘硅油。
[0017]本技术实施例的充电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缆、充电枪、水泵和水箱,所述电缆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枪相连,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水泵输出端与所述液冷管连通以将所述水箱内的冷却液泵入所述液冷管。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液冷电缆的截面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液冷电缆的截面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电缆100、
[0023]外护套1、
[0024]正极线2、第一液冷管201、第一导体202、第一护套203、
[0025]负极线3、第二液冷管301、第二导体302、第二护套303、
[0026]接地线4、信号线5、
[0027]充电枪6、水泵7、水箱8、散热器9。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电缆。
[0030]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缆100包括导线和套设在导线外侧的外护套1,至少一根导线的内部设有沿其走向方向延伸的液冷管,且所述导线的导体包覆在液冷管的外周壁上,以使所述导体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至所述液冷管,液冷管内填充有冷却液。
[0031]可以理解的是,电缆100中的导线包括DC+导线和DC

导线、PE导线(指接地导线)、信号导线等。其中,DC+导线和DC

导线用于传输通载电流,因此DC+导线和DC

导线为最主要的发热源,液冷管所要针对进行降温的导线即为电缆中的DC+导线和DC

导线。
[0032]可选地,作为充电电缆的材质,只要保证使外护套1具备绝缘性且硬度和厚度足够即可。电缆100的外护套1通常采用聚乙烯、聚氯乙烯、氯丁橡胶等材质,而对于一些具有特殊要求的电缆100来说,也有采用纤维、金属等材料来作为护套使用的情况。
[0033]本技术实施例的电缆100,在充电过程中,利用外护套1将导线产生的热量阻隔在外护套1内,以保证电缆100的外层温度低于人手的可接受温度,并通过液冷管内的冷却液将产生的热量吸收。因此,通过在导线内部增设填充有冷却液的液冷管,从而实现在电缆100使用时能够对其内部进行冷却降温,进而避免电缆100温度过高发生氧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电缆100增加截面的限制,有利于提高电缆100通载电流大小。
[003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导线包括正极线2(DC+导线)和负极线3(DC

导线),正极线2包括第一液冷管201、包覆在第一液冷管201外侧的第一导体202和包覆在第一导体202外侧的第一护套203,负极线3包括第二液冷管301、包覆在第二液冷管301外侧的第二导体302和包覆在第二导体302外侧的第二护套303。
[0035]可选地,如图1所示,正极线2由第一液冷管201、第一导体202和第一护套203组成。第一护套203包覆在第一导体202的外侧,第一导体202包覆在第一液冷管201的外侧,第一液冷管201内填充冷却液。负极线3由第二液冷管301、第二导体302和第二护套303组成。第二护套303包覆在第二导体302的外侧,第二导体302包覆在第一液冷管201的外侧,第二液冷管301内填充冷却液。
[0036]第一导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线和套设在所述导线外侧的外护套(1),至少一根所述导线的内部设有沿其走向方向延伸的液冷管,且所述导线的导体包覆在所述液冷管的外周壁上,所述液冷管内填充有冷却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包括:正极线(2),所述正极线(2)包括第一液冷管(201)、包覆在所述第一液冷管(201)外侧的第一导体(202)和包覆在所述第一导体(202)外侧的第一护套(203);负极线(3),所述负极线(3)包括第二液冷管(301)、包覆在所述第二液冷管(301)外侧的第二导体(302)和包覆在所述第二导体(302)外侧的第二护套(3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管(20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冷管(301)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液冷管(20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液冷管(301)的第二端中的任意一者形成冷却液出口,另一者形成冷却液入口。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线(2)和所述负极线(3)均为多根,多根所述正极线(2)和多根所述负极线(3)沿所述外护套(1)的周向依次交替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红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