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用散热型前端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317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机用散热型前端盖,包括下端开口的外壳以及在所述外壳内设有下端开口的内壳,所述外壳的轴心处设有第一轴孔,所述内壳的轴心处设有第二轴孔,所述内壳的上端面上设有向上延伸的延伸环,所述延伸环向上与所述外壳的内顶面贴合,所述延伸环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型散热腔,所述环型散热腔内设有散热组件,所述延伸环上沿其轴心均布有多个第一通风槽,在所述环型散热腔外侧的外壳上沿其轴心均布有多个第二通风槽。也就是,外部空气通过第二进风槽进入到环型散热腔内,内壳内部的热量通过第一进风槽进入到环型散热空腔内,通过空气流动带走热量,而散热组件的作用是能吸收热量,便于空气流动带走热量,实现散热。实现散热。实现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用散热型前端盖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用散热型前端盖。

技术介绍

[0002]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电机通常由定子、转子、端盖、轴承、轴承端盖和风扇组成,在电机使用过程中,电机自身发热量大,并且其散热空间局限。
[0003]目前应用于电机的电机端盖通常为封闭式,不足之处在于封闭式电机端盖对位于电机中部的轴承散热效果差,导致电机无法正常释放出自身的发热量,易发生电机过热故障,从而直接影响生产进度,存在散热效果差,易发生电机过热故障的问题。
[0004]故此,需要提供一种电机用散热型前端盖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用散热型前端盖。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
[0007]一种电机用散热型前端盖,包括下端开口的外壳以及在所述外壳内设有下端开口的内壳,所述外壳的轴心处设有第一轴孔,所述内壳的轴心处设有第二轴孔;
[0008]所述内壳的上端面上设有向上延伸的延伸环,所述延伸环向上与所述外壳的内顶面贴合,所述延伸环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型散热腔,所述环型散热腔内设有散热组件;
[0009]所述延伸环上沿其轴心均布有多个第一通风槽,在所述环型散热腔外侧的外壳上沿其轴心均布有多个第二通风槽。
[0010]作为优选地,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截面呈“L”型的环型散热基座,所述环型散热基座上沿其轴心均布有散热翅片,在所述环型散热基座上沿其轴心均布有第三进风槽,所述第三进风槽将所述第一通风槽与所述第二通风槽互相连接。
[0011]作为优选地,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截面呈“L”型的防水透气膜,所述防水透气膜设置在所述环型散热基座与所述内壳的上端面之间。
[0012]作为优选地,所述延伸环内侧的内壳上方设有涡轮风扇组件。
[0013]作为优选地,所述涡轮风扇组件包括与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的轴套,所述轴套的内侧固定有涡轮风扇。
[0014]作为优选地,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沉台孔,在所述沉台孔内设有用于顶紧内壳的螺纹孔。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包括下端开口的外壳以及在所述外壳内设有下端开口的内壳,所述外壳的轴心处设有第一轴孔,所述内壳的轴心处设有第二轴孔,所述内
壳的上端面上设有向上延伸的延伸环,所述延伸环向上与所述外壳的内顶面贴合,所述延伸环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型散热腔,所述环型散热腔内设有散热组件,所述延伸环上沿其轴心均布有多个第一通风槽,在所述环型散热腔外侧的外壳上沿其轴心均布有多个第二通风槽。也就是,外部空气通过第二进风槽进入到环型散热腔内,内壳内部的热量通过第一进风槽进入到环型散热空腔内,通过空气流动带走热量,而散热组件的作用是能吸收热量,便于空气流动带走热量,实现散热。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2]如图1至4所示,一种电机用散热型前端盖,包括下端开口的外壳10以及在所述外壳10内设有下端开口的内壳20,所述外壳10的轴心处设有第一轴孔120,所述内壳20的轴心处设有第二轴孔210;
[0023]所述内壳20的上端面上设有向上延伸的延伸环220,所述延伸环220向上与所述外壳10的内顶面贴合,所述延伸环220与所述外壳10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型散热腔230,所述环型散热腔230内设有散热组件40;
[0024]所述延伸环220上沿其轴心均布有多个第一通风槽221,在所述环型散热腔230外侧的外壳10上沿其轴心均布有多个第二通风槽110。也就是,外部空气通过第二进风槽进入到环型散热腔内,内壳内部的热量通过第一进风槽进入到环型散热空腔内,通过空气流动带走热量,而散热组件的作用是能吸收热量,便于空气流动带走热量,实现散热。
[0025]本技术中,参见图3,所述散热组件40包括截面呈“L”型的环型散热基座410,所述环型散热基座410上沿其轴心均布有散热翅片420,在所述环型散热基座410上沿其轴心均布有第三进风槽430,所述第三进风槽430将所述第一通风槽221与所述第二通风槽110互相连接。也就是,散热翅片420吸收电机内部所散发的热量,此时空气从外部通过第二进风槽进入到内部时与散热翅片接触,从而带走热量,实现散热。
[0026]本技术中,所述散热组件40还包括截面呈“L”型的防水透气膜50,所述防水透气膜50设置在所述环型散热基座410与所述内壳20的上端面之间。通过设有防水透气膜50,能起到一定的防水效果,避免水进入导致电机损坏。
[0027]本技术中,所述延伸环220内侧的内壳20上方设有涡轮风扇组件30。
[0028]本技术中,所述涡轮风扇组件30包括与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的轴套320,所述轴套320的内侧固定有涡轮风扇310,涡轮风扇310的设置,能通过电机在转动时,通过带动空气流动提高散热效率,以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行。
[0029]本技术中,所述外壳10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沉台孔,在所述沉台孔内设有用于顶紧内壳20的螺纹孔。
[003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用散热型前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端开口的外壳(10)以及在所述外壳(10)内设有下端开口的内壳(20),所述外壳(10)的轴心处设有第一轴孔(120),所述内壳(20)的轴心处设有第二轴孔(210);所述内壳(20)的上端面上设有向上延伸的延伸环(220),所述延伸环(220)向上与所述外壳(10)的内顶面贴合,所述延伸环(220)与所述外壳(10)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型散热腔(230),所述环型散热腔(230)内设有散热组件(40);所述延伸环(220)上沿其轴心均布有多个第一通风槽(221),在所述环型散热腔(230)外侧的外壳(10)上沿其轴心均布有多个第二通风槽(1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用散热型前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40)包括截面呈“L”型的环型散热基座(410),所述环型散热基座(410)上沿其轴心均布有散热翅片(420),在所述环型散热基座(4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吉富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韵来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