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倒灌的密封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2886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装瓶盖,具体涉及一种防倒灌的密封瓶盖,包括上盖、下盖、内盖和圆珠,上盖与下盖采用点状连接式,内盖为一体成型结构,内盖上部分与上盖连接,中间部分与下盖连接,下部分与瓶口连接,内盖中空,内部有空腔,空腔与内盖内壁用隔片连接,空腔上面封闭,侧面镂空,圆珠放置在空腔内部,空腔内部下面有限位块,限位块呈锥面,锥面直径小于圆珠的直径能够支撑圆珠不掉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通过改变设计,瓶盖实现了限制液体流出速度,并且防止倒灌效果更好,比市面上现有的瓶盖密封性能更好,减少了瓶盖的组成部件,整体的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倒灌的密封瓶盖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装瓶盖,具体涉及一种防倒灌的密封瓶盖。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瓶口设计是固定的,瓶口有卡块和多条凸条,针对现有市面上的酱油玻璃瓶口和瓶盖进行升级,现有瓶盖防倒灌功能较差,缓慢操作仍可以实现倒灌。由于工艺不同,现有瓶盖设计较为复杂,瓶盖为多个套件组成,至少4

6个套件嵌合组成,而且由于套件之间的组合需要采用软硬度和弹性不同的材料组成,市面现有的酱油盖由PP\PS\LLDPE三种不同材质组成。多部件和多种材料不但在制作和组装上繁琐,而且不利于回收。为了组装瓶盖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对现有瓶盖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倒灌的密封瓶盖,解决现有瓶盖防倒灌功能不理想,在制作和组装上繁琐,不利于回收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防倒灌的密封瓶盖,包括上盖、下盖、内盖和圆珠,上盖与下盖采用点状连接式,初次拧开即破坏上盖和下盖的点状连接,内盖为一体成型结构,内盖上部分与上盖连接,中间部分与下盖连接,下部分与瓶口连接,内盖中空,内部有空腔,空腔与内盖内壁用隔片连接,空腔上面封闭,侧面镂空为液体出口,圆珠放置在空腔内部,空腔内部下面有限位块,限位块呈锥面,锥面直径小于圆珠的直径能够支撑圆珠不掉出。
[0005]市面上的防倒灌功能的内盖一般由三件套组合完成的,由上下套分开时将珠子或活塞件装入后再合并为一体。而本专利技术的内盖为一体成型结构,圆珠安装是在内盖未冷却或者热状态下,内盖有较大弹性的时候塞入。初次打开上盖,破坏了上盖和下盖的点状连接,内盖一体成型,当瓶口向下,由于重力,圆珠离开内盖的限位块,液体进去内盖中的空腔并由空腔侧壁的开口流出来。当瓶口向上,由于重力,圆珠落下沿着限位块的锥面紧贴,隔绝了空腔与瓶内的流通,达到防止倒灌的目的。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内有双层密封圈,内圈的锥面挤压内盖液体出口壁面,外圈内壁不间断梯形螺牙与内盖上部分的不间断梯形螺牙旋转连接,外圈外壁与上盖内壁间隙小于1.5mm。上盖与下盖采用点状连接式,初次拧开即破坏上盖和下盖的连接。内外两圈密封圈的结构以及不间断梯形螺牙起到双层密封的作用,因为瓶盖材质组成变化,软硬度发生变化,改成不间断梯形螺牙更加牢固耐用。
[0007]进一步地,所述内盖中间部分径向定位环和上下限位卡口环,下盖内壁有环形凸沿和限位环,内盖径向定位环外径与下盖环形凸沿的内径互为匹配,内盖上下限位卡口环上面有梯形凸块,下盖环形凸沿下面有对应的梯形凸块,内盖径向定位环和下盖上下限位卡口环两层之间有凹槽,内盖上下限位卡口环上的梯形凸块和下盖环形凸沿下面的梯形凸块在凹槽中相互卡住,限制了内盖和下盖相互旋转,下盖限位环顶住内盖上下限位卡口环,
限制内盖和下盖上下移位,内盖下部分的外壁有凸起密封纹与瓶口过盈配合。上盖和下盖脱模时是连接在一起的,内盖通过旋转装进上盖和下盖之间,组装完整个瓶盖套在瓶口上,内盖下部分的外壁有三条凸起密封纹,利用LDPE、LLDPE、PP材质的弹性与瓶口过盈配合形成密封。通过瓶口、内盖、下盖三部分相互之间的卡紧,固定了这三者之间,限制了相互上下和旋转位移,同时使之盖可以旋转拧开。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下盖内壁有弹力片和定位楞,下盖套进瓶口之前,弹力片是无压力状态,当套进瓶口,弹力片在瓶口向上的作用力挤压下向外张开,下盖压到位时,弹力片恢复无压力状态,支撑住瓶口的卡位,下盖内壁的定位楞与瓶口多条凸条相互卡住,固定下盖和瓶口,限制旋转。所述弹力片为2或2片以上,多片弹力片比整圈要容易组装。到瓶口上,下盖套进瓶口,当套进瓶口,弹力片受瓶口冠状处挤压作用下自动向外张开。盖子压到位时,弹力片处于冠状处下方悬空位,弹片在无外力加压的时候自动向内回弹至原位,起到防止打开的作用。盖子上部拧开之后,盖子下部仍能卡扣在瓶口上。
[0009]进一步地,上盖、下盖和圆珠采用PP材质,内盖采用LDPE、LLDPE、PP材质其中一种。现有市场上的酱油盖由PP\PS\LLDPE三种不同材质组成,不但生产工艺和部件繁琐,而且PS和PP、LLDPE属性不相容,不利于材料回收,把内盖做成一体化结构和LDPE、LLDPE或PP材质,需要工艺上克服产品脱模以及自动组装的难题,并且在结构上重新设计多个条件相互配合才能达到。PP和LDPE、LLDPE均可相容,材料回收起来更加简易,有利于环保和包装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通过改变设计,瓶盖实现了限制液体流出速度,并且防止倒灌效果更好,比现有来的瓶盖密封性能更好,减少了瓶盖的组成部件,原来的4

6个套件变成3个零件组合,减少不同材质使用,节约生产成本,更加有利于材料回收。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瓶盖切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瓶盖内部结构图;图3是上下盖内部结构切面图;图4是内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内盖的俯视图;图6是内盖的内部结构切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
[0013]如图1

6所示,一种防倒灌的密封瓶盖,包括上盖1、下盖2、内盖3和圆珠4,内盖为一体成型结构,内盖3上部分与上盖1连接,中间部分与下盖2连接,下部分与瓶口5连接。
[0014]上盖1有内外两圈密封圈,内圈11和外圈12,内圈11呈锥面,外圈12内壁有不间断梯形螺牙122,外圈12的外壁与上盖内壁13间隙小于1.5mm。
[0015]下盖2内壁上有环形凸沿21、限位环22、多片弹力片23和多条定位楞24。
[0016]上盖1与下盖2采用点状连接式,初次拧开即破坏上盖1和下盖2的点状连接。
[0017]内盖3是一体成型结构,内盖3中空,内部有空腔31,空腔31与内盖内壁32用隔片33连接,空腔上面34封闭,侧面35镂空为液体出口,圆珠4放置在空腔31内部,空腔31内部下面有限位块36,限位块呈锥面,锥面直径小于圆珠的直径能够支撑圆珠不掉出。内盖上部分是不间断梯形螺牙37,中间部分是径向定位环38和上下限位卡口环39,下部分是三条凸起密封纹40。
[0018]其中,上盖的内圈11的锥面挤压内盖液体出口壁321,外圈12的不间断梯形螺牙122与内盖上部分不间断梯形螺牙37旋转连接。双层连接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0019]内盖中间部分径向定位环38和上下限位卡口环39与下盖的环形凸沿21和限位环22匹配连接,内盖3的径向定位环外径38与环形凸沿21的内径互为匹配,上下限位卡口环39上面有梯形凸块391,下盖2的环形凸沿21下面也有对应的梯形凸块211,内盖3径向定位环38和上下限位卡口环39两层之间有凹槽,内盖3的上下限位卡口环39上的梯形凸块391和下盖2环形凸沿21下面的梯形凸块211在凹槽中相互卡住,限制了内盖3和下盖2相互旋转,下盖2的限位环22顶住上下限位卡口环39,限制内盖3和下盖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倒灌的密封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下盖、内盖和圆珠,上盖与下盖采用点状连接式,初次拧开即破坏上盖和下盖的点状连接,内盖为一体成型结构,内盖上部分与上盖连接,中间部分与下盖连接,下部分与瓶口连接,内盖中空,内部有空腔,空腔与内盖内壁用隔片连接,空腔上面封闭,侧面镂空为液体出口,圆珠放置在空腔内部,空腔内部下面有限位块,限位块呈锥面,锥面直径小于圆珠的直径能够支撑圆珠不掉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内有双层密封圈,内圈的锥面挤压内盖液体出口壁面,外圈内壁不间断梯形螺牙与内盖上部分的不间断梯形螺牙旋转连接,外圈外壁与上盖内壁间隙小于1.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中间部分径向定位环和上下限位卡口环,下盖内壁有环形凸沿和限位环,内盖径向定位环外径与下盖环形凸沿的内径互为匹配,内盖上下限位卡口环上面有梯形凸块,下盖环形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贤淮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隆兴包装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