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质无土栽培排水装置及具有其的盆栽和栽培槽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2558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质无土栽培排水装置及具有其的盆栽和栽培槽,排水装置包括储水罐、集水部和排水管;储水罐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排水管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与储水罐连通,另一端与集水部连通,且集水部顶面低于储水罐的底面,形成水平面的位置差;盆栽包括种植盆和排水装置,储水罐埋设在种植盆底部,种植盆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排水管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与集水部连通;栽培槽包括栽培槽和排水装置,栽培槽为多个,且栽培槽末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储水罐的数量与栽培槽相同,并分别埋设在每个栽培槽底部;排水管另一端穿出第三通孔与集水部连通;本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自排水的性能,自排水效果好,能防止积水造成作物沤根。造成作物沤根。造成作物沤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质无土栽培排水装置及具有其的盆栽和栽培槽


[0001]本技术涉及无土栽培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质无土栽培排水装置及具有其的盆栽和栽培槽。

技术介绍

[0002]无土栽培过程中需要频繁浇水并及时将栽培设施中多余的水分排出,以免造成作物沤根。传统的栽培设施底部都留有排水孔,有的设在正底部,也有的设在底侧部;用容器桶、泡沫箱等自制的栽培设施开展种植也会在侧下部打上几个排水孔。但基质普遍具有通透性强、排水速度快的特点,浇水时往往出现渗水过快,设施中基质持水不足或上旱下涝的问题,为保持无土栽培中的水分供应,需要频繁反复浇水,既提高了浇水成本,溢出的水又影响了环境。也有的不设置排水孔或排水装置,往往出现栽培设施内积水的情况,造成作物沤根。通过控制浇水量来解决,在大规模生产上难以把握;也有人在基质中添加吸水剂,但对基质的透气性影响较大。
[000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既能减缓排水过程,增加基质的持水量,又有自排水效果,防止作物沤根的基质无土栽培排水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质无土栽培排水装置及具有其的盆栽和栽培槽,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基质无土栽培排水装置,包括:
[0007]储水罐;所述储水罐为两端封闭,侧壁上均匀开设多个小孔的柱体结构;所述储水罐顶部封闭的端面开设有第一通孔;
[0008]集水部;所述集水部顶面低于所述储水罐的底面,形成水平面的位置差;
[0009]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储水罐的内底面抵接,且与所述储水罐的内底面之间形成排水间隙,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水部连通。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基质无土栽培排水装置,可与家庭使用的盆栽种植盆或大规模栽培槽配合使用,本装置具有延迟排水时间、增加基质吸水过程的能力,并且具有自排水的性能,在增加基质持水量的同时能够有效防止作物沤根,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范围广泛。
[0011]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基质无土栽培排水装置中,所述储水罐的外侧壁上包裹有纱网或纱布。能够有效防止基质颗粒通过小孔进入储水罐内部,造成排水管堵塞的现象。
[0012]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基质无土栽培排水装置中,所述排水管选用PE、PVC 或硬质胶管制成;所述排水管的管径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相同;且所述排水管两端的端口处斜切45
°
角。第一通孔的孔径与排水管的管径相同,能够起到密封的作用,且能够防止基质进入储水罐内部;同时排水管两端的端口处斜切45
°
角,能够便于水的顺利排出。
[001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盆栽,包括种植盆和上述的基质无土栽培排水装置;
[0014]所述种植盆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
[0015]所述储水罐埋设在所述种植盆的底部,所述排水管为η型结构,且其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集水部连通;所述集水部为柱体或方体结构。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盆栽,种植盆盆底无孔,在种植盆的侧壁上,且与储水罐等高处开设第二通孔,通过将储水罐埋设在种植盆底部,在向盆内浇水时,水由上至下渗入基质底部,盆内水位不断升高,因储水罐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小孔,花盆内的水会部分进入储水罐内部;当花盆内的水位超过储水罐后余水进入排水管,由于虹吸作用排水管会将种植盆内多余的水分一次性全部排出;积水过程也是基质吸水的过程,盆内储水罐高度下及邻近基质有了充分吸水的时间;本技术结构简单,当长管有水排出时,停止浇水;能够实现自排水的技术效果,且能够有效避免在种植盆底部开设排水孔时,排水速度快,导致花盆中上部及周边基质吸水不足的问题。也有效解决了无孔种植盆浇水量难掌握,造成盆内部积水造成作物沤根的现象。
[0017]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盆栽中,所述储水罐的高度为所述种植盆高度的 1/3

1/2,容积为所述种植盆的1/50

1/100。结构简单,布置合理。
[0018]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盆栽中,所述排水管的管径为5

8mm,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相同。结构简单,布置合理;排水管的管径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孔径均相同,能够起到密封的作用。
[0019]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栽培槽,包括栽培槽和上述的基质无土栽培排水装置;
[0020]所述栽培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栽培槽并排布置;每个所述栽培槽末端的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三通孔;
[0021]所述储水罐的数量与所述栽培槽的数量相同,并分别埋设在每个所述栽培槽底部;所述排水管为η型结构,且其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集水部连通;所述集水部包括集水管和集水池;所述集水管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管体结构,并置于所述栽培槽具有所述第三通孔一端的外侧,且所述集水管的顶面低于所述栽培槽的底面,所述集水管的管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栽培槽数量相同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穿出所述第三通孔的所述排水管连通;所述集水池为柱体或方体结构,所述集水管开口的一端与所述集水池连通。
[00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栽培槽,通过将储水罐埋设在每个栽培槽底部,在栽培槽内浇水,槽内水位逐步升高,因储水罐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小孔,栽培槽内的水会进入至储水罐内部;当栽培槽内的水位超过储水罐后水流进入排水管,由于虹吸原理排水管会将栽培槽内多余的水分一次性全部排出。当集水管有水排出时,停止浇水,水的自重力能够实现自排水的技术效果,省时省力、易控制,能够有效避免栽培槽底部排水速度过快,栽培槽内基质上旱下涝的问题,还能够有效解决栽培槽无排水孔时,栽培槽内部积水,造成作物沤根的现象;同时通过集水管排出到集水部的余水能够与其他水肥一体化装置结合并利用,实现肥的循环利用,节省水资源。
[0023]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栽培槽中,所述储水罐的高度为所述栽培槽的 1/3

1/2;所述储水罐的外侧壁与所述栽培槽每端端头的距离均为10

20cm。结构简单,布置合理。
[0024]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栽培槽中,所述排水管的管径为8

10mm,且与所述第三通孔和
所述第四通孔的孔径相同;所述集水管采用PE或PVC管,且管径为80

100mm。结构简单,布置合理;排水管的管径与第一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的孔径均相同,能够起到密封的作用。
[0025]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栽培槽中,每个所述栽培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等距布置的水位观察口,相邻的两个所述水位观察口之间的间距为4

5m。使用时,通过水位观察口可以便于观察栽培槽内部的浇水量,更加容易把控。
[0026]注:本申请中栽培槽内铺设渗漏管的,可用渗漏管替代储水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质无土栽培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罐(1);所述储水罐(1)为两端封闭,侧壁上均匀开设多个小孔的柱体结构;所述储水罐(1)顶部封闭的端面开设有第一通孔(11);集水部(2);所述集水部(2)顶面低于所述储水罐(1)的底面,形成水平面的位置差;排水管(3);所述排水管(3)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与所述储水罐(1)的内底面抵接,且与所述储水罐(1)的内底面之间形成排水间隙,所述排水管(3)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水部(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质无土栽培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罐(1)的外侧壁上包裹有纱网或纱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质无土栽培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3)选用PE、PVC或硬质胶管制成;所述排水管(3)的管径与所述第一通孔(11)的孔径相同;且所述排水管(3)两端的端口处斜切45
°
角。4.一种盆栽,其特征在于,包括种植盆和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质无土栽培排水装置;所述种植盆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储水罐(1)埋设在所述种植盆的底部,所述排水管(3)为η型结构,且其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集水部(2)连通;所述集水部(2)为柱体或方体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盆栽,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罐(1)的高度为所述种植盆高度的1/3

1/2,容积为所述种植盆的1/50

1/100。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盆栽,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3)的管径为5

8mm,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相同。7.一种栽培槽,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本明厉桂香于田利王丽杰郎文培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潍坊市分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