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2376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25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运动转换机构、自动驱动机构;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包括传动盘,传动盘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传动轴部件和第二传动轴部件;所述自动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上设有第一钩槽,所述第二驱动件上设有第二钩槽;所述第一钩槽与第一传动轴部件配合从而使第一驱动件拉动运动转换机构沿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二钩槽与第二传动轴部件配合从而使第二驱动件拉动运动转换机构沿第一方向的反向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整体结构紧凑,整体体积较小,方便使用。便使用。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


[0001]本技术涉及双电源转换开关
,具体涉及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

技术介绍

[0002]双电源开关电器采用主备用双电源分列运行的供电方式确保在一路电源发生故障而断电时,另一路电源能够立即投入使用,从而保障供电的连续性。现有的双电源转换开关一般具有自动驱动机构、手动驱动机构、运动转换机构和锁定机构。自动驱动机构能自动驱动运动转换机构转动从而切换常用电源或备用电源,从而实现电源转换;在自动驱动机构出现故障时可采用手动驱动机构来驱动运动转换机构转动从而切换电源,锁定机构用于在切换电源的过程中锁止或解锁运动转换机构。
[0003]现有的自动驱动机构的总体结构复杂,零部件较多,导致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整体结构不紧凑,整体体积也较大,不便使用者使用。如中国专利“CN 211604951 U”公开了双电源转换开关和包括该双电源转换开关的供电柜,主要包括相对固定的第一驱动盘、第二驱动盘以及驱动第一驱动盘和第二驱动盘转动的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各有两个,其相对设置于驱动件的端部。第一驱动件上设有第一滑槽,第二驱动盘上设有第二滑槽;第一驱动件通过销钉(即传动轴)

第二滑槽与第二驱动件连接,第二驱动件也通过销钉

第一滑槽与第一驱动件连接,从而当第一驱动件或第二驱动件运动时驱动第一驱动盘或第二驱动盘转动以实现电源切换。上述结构中,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相对设置于驱动件的端部,即第一驱动件设置于第二驱动盘的下端,第二驱动件设置于第一驱动盘的上端,这增大了双电源转换开关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从而增大了双电源转换开关的体积,不便使用者使用。另外,为驱动第一驱动件或第二驱动件转动,其均设置两个驱动件,这增压了整个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现有双电源转换开关因自动驱动机构的整体结构不紧凑、零件繁多而导致的体积大、不便使用以及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该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整体结构紧凑、零件少,整体体积较小,方便使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运动转换机构、自动驱动机构;
[0007]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包括传动盘,所述传动盘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传动轴部件和第二传动轴部件,
[0008]所述自动驱动机构包括能够向左移动后向右回位的第一驱动件、向右移动后向左回位的第二驱动件以及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对应的驱动件沿平行于所述传动盘径向的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驱动件上设有第一钩槽,所述第二驱动件上设有第二钩槽;
[0009]传动盘位于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之间,所述第一驱动件在移动过程中通过第一钩槽钩住所述第一传动轴部件并带动其沿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二驱动件在移动过程中通
过第二钩槽钩住所述第二传动轴部件并带动其沿逆时针转动。
[001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设有第一动铁芯,所述第一动铁芯与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铁设有第二动铁芯,所述第二动铁芯与第二驱动件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件上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壳体内壁设有第一限位筋,所述第一限位筋设于第一限位块远离第一动铁芯的端面一侧;所述第二驱动件上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壳体内壁设有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二限位筋设于第二限位块远离第二动铁芯的端面一侧。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之间设有使其具有相互靠近的弹性复位件。
[0013]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复位件为拉簧。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件向第二驱动件一侧延伸有第一挂脚,所述第二驱动件向第一驱动件一侧延伸有第二挂脚,所述第一挂脚和第二挂脚通过弹性复位件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轴部件和第二传动轴部件错开设置。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为板状结构。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件的移动方向与第一传动件的轴向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驱动件的移动方向与第二传动件的轴向垂直设置。
[0018]与现有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相比,本技术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有益效果为:
[0019]自动驱动机构和运动转换机构之间通过第一钩槽与第一传动轴部件、第二钩槽与第二传动轴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当第一驱动件移动时,第一钩槽拉动运动转换机构沿第一方向转动,或当第一驱动件移动时,第二钩槽拉动运动转换机构沿第一方向的反向转动,从而实现常用电源与备用电源的切换。上述结构中,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通过设置第一钩槽和第二钩槽内嵌于运动转换机构中,使整体结构变得更加紧凑。此外,通过将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通过第一钩槽和第二钩槽内嵌于运动转换机构中,使自动驱动机构和运动转换机构的整体尺寸变小,进而能减小了双电源转换开关的体积,方便使用者使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双电源转换开关分解结构透视图;
[0021]图2为运动转换机构的结构简图的主视图;
[0022]图3为图2运动转换机构的结构简图的俯视图;
[0023]图4为自动驱动机构的分解结构透视图;
[0024]图5为图2的运动转换机构被第一驱动件拉动后的状态图;
[0025]图6为图2的运动转换机构被第二驱动件拉动后的状态图;
[0026]图7为图4中自动驱动机构的俯视图;
[0027]图8为自动驱动机构和运动转换机构的分解结构透视图;
[0028]图9为传动盘靠近指示轮一侧的透视图;
[0029]图10为指示轮靠近传动盘一侧的透视图;
[0030]图11为传动盘靠近联动件一侧的透视图;
[0031]图12为联动件靠近传动盘一侧的透视图;
[0032]1.壳体;11.上壳;12.下壳;121.第一限位筋;122.第二限位筋;
[0033]2.手动驱动机构;
[0034]3.运动转换机构;31.联动件;311.转轴;312.第六连接孔;313.第四滑槽;32.传动盘;321.通孔;322.第三连接孔;323.第一滑槽;324.第五连接孔;325.第三滑槽;33.指示轮;331.第四连接孔;332.第二滑槽;34.第一传动件;35.第二传动件;36.扭簧;37.传动轴;371.第一传动轴部件;3711.第一传动轴a;3712.第一传动轴b;372.第二传动轴部件;3721.第二传动轴a;3722.第二传动轴b;3a.轴孔3a;3b.第一连接孔;3c.第二连接孔;
[0035]4.自动驱动机构;41.第一驱动组件;411.第一电磁铁;412.第一动铁芯;413.第一驱动件;4131.第一钩槽;4132.第一限位块;4133.第一挂脚;4134.第一支撑面;42.第二驱动组件;421.第二电磁铁;422.第二动铁芯;4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运动转换机构、自动驱动机构;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包括传动盘,所述传动盘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传动轴部件和第二传动轴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驱动机构包括能够向左移动后向右回位的第一驱动件、向右移动后向左回位的第二驱动件以及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对应的驱动件沿平行于所述传动盘径向的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驱动件上设有第一钩槽,所述第二驱动件上设有第二钩槽;传动盘位于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之间,所述第一驱动件在移动过程中通过第一钩槽钩住所述第一传动轴部件并带动其沿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二驱动件在移动过程中通过第二钩槽钩住所述第二传动轴部件并带动其沿逆时针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设有第一动铁芯,所述第一动铁芯与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铁设有第二动铁芯,所述第二动铁芯与第二驱动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上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壳体内壁设有第一限位筋,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春开李子平廖军王贤淑
申请(专利权)人:科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