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2242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组,包括冷却循环泵组架体,所述冷却循环泵组架体的底部设有公共底盘,所述公共底盘的上方设有减震台座,所述减震台座的上方设有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冷却循环泵组架体的顶部设有管道支架,所述管道支架的上方的前后端分别设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通过第一输水管连接。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传统冷却循环泵上增加了智能变频器,可将水泵流量、扬程、功率、频率、效率等设备自身性能参数在设备出厂前输入到智能控制控制屏中予以保存,能控制冷却循环泵组根据二次运行曲线运行,较工频泵节能60%以上,较普通变频泵组节能25~30%以上。组节能25~30%以上。组节能25~3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组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组领域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组。

技术介绍

[0002]冷却循环泵特别适用于需要维持低温条件下工作的各种化学化工、生物制药、物理实验,主要功能密闭型循环:冷却盘管、保温用套管等密闭回路的循环装置。
[0003]现有冷却循环水泵组配变频器只能根据接受的集控系统的控制信号,调整水泵的工作频率进行变频工作,该类冷却循环水泵组加变频器的缺点是:无法根据实际应用工况要求,对水泵组的运行曲线进行编程控制;没有植入水泵设备自身机械性能特性参数,无法控制和判断水泵是否工作在最佳效率区间;无法感知流体系统的压差参数,需在流体系统中安装压差传感器,当流体系统中的压差传感器出现故障时,自控系统瘫痪;无法显示水泵组当前运行流量、扬程、功率、频率、效率参数,当流体系统中的流量传感器出现故障时,自控系统瘫痪;无法接收室外温湿度信号,不能控制控制冷却塔在合理的工作频率运行;无法接收冷却水进出水温度信号,从而无法控制冷却水泵在合理的工作频率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六个缺点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组,包括冷却循环泵组架体,所述冷却循环泵组架体的底部设有公共底盘,所述公共底盘的上方设有减震台座,所述减震台座的上方设有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冷却循环泵组架体的顶部设有管道支架,所述管道支架的上方的前后端分别设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通过第一输水管连接,所述第一输水管的中部的一侧设有管道阀门,所述第二管道与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通过第二输水管连接,所述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的上方设有智能变频器防护箱,所述智能变频器防护箱的内部设有智能变频器。
[000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管道支架与冷却循环泵组架体的四个角的连接的位置处焊接有支撑杆,且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与管道支架均通过焊接连接。
[000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变频器防护箱与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通过支撑座连接,所述支撑座的内部的中间位置共设有四个减震弹簧,且智能变频器防护箱与支撑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0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管道阀门与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的进出口相连。
[000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变频器与智能变频器防护箱通过定位座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座的内侧设有调节夹板,且调节夹板与定位座通过紧固调节螺杆固定连接。
[00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变频器防护箱内的底部的两侧的均设有散热口,所述智能变频器防护箱的内部的前端设有接线盒,所述智能变频器防护箱的上方设有箱
盖,所述箱盖的前端的中间位置设有拉手,所述箱盖的内部的中间位置设有透明观察窗口,且箱盖与智能变频器防护箱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技术中在传统冷却循环泵上增加了智能变频器,可将水泵流量、扬程、功率、频率、效率等设备自身性能参数在设备出厂前输入到智能控制控制屏中予以保存,能控制冷却循环泵组根据二次运行曲线运行,较工频泵节能60%以上,较普通变频泵组节能25~30%以上。
[0013]2、该技术中的智能变频器可代替流体系统的压差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实现无传感器高效运行。
[0014]3、该技术中的智能变频器能控制冷却塔变频运行,冷却塔运行节能10~15%。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组的主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组的后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A部细节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智能变频器防护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智能变频器防护箱的俯视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的智能变频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管道支架;2、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3、减震台座;4、公共底盘;5、管道阀门;6、支撑杆;7、减震弹簧;8、第一管道;9、第二管道;10、第二输水管;11、第一输水管;12、冷却循环泵组架体;13、智能变频器防护箱;14、支撑座;15、接线盒;16、箱盖;17、透明观察窗口;18、拉手;19、紧固螺栓;20、智能变频器;21、定位座;22、紧固调节螺杆;23、调节夹板;24、散热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组,包括冷却循环泵组架体12,冷却循环泵组架体12的底部设有公共底盘4,公共底盘4的上方设有减震台座3,减震台座3的上方设有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2,冷却循环泵组架体12的顶部设有管道支架1,管道支架1的上方的前后端分别设有第一管道8和第二管道9,第一管道8与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2通过第一输水管11连接,第一输水管11的中部的一侧设有管道阀门5,第二管道9与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2通过第二输水管10连接,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2的上方设有智能变频器防护箱13,智能变频器防护箱13的内部设有智能变频器20。
[0024]通过公共底盘4可以将多组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2安装为一体,通过减震台座3可以对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2起到减震的作用,通过第一管道8和第二管道9便于将水进行输送,通过管道阀门5可用于将进出口进行打开或关闭,通过智能变频器防护箱13便于将智能
变频器20安装保护,通过智能变频器20可以对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2进行智能控制。
[0025]进一步,管道支架1与冷却循环泵组架体12的四个角的连接的位置处焊接有支撑杆6,且第一管道8和第二管道9与管道支架1均通过焊接连接。
[0026]通过支撑杆6可以增加冷却循环泵组架体12的牢固性。
[0027]进一步,智能变频器防护箱13与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2通过支撑座14连接,支撑座14的内部的中间位置共设有四个减震弹簧7,且智能变频器防护箱13与支撑座1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28]通过支撑座14便于将智能变频器防护箱13与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2安装连接,通过减震弹簧7可以对智能变频器防护箱13提高减震效果。
[0029]进一步,管道阀门5与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2的进出口相连。
[0030]进一步,智能变频器20与智能变频器防护箱13通过定位座21固定连接,定位座21的内侧设有调节夹板23,且调节夹板23与定位座21通过紧固调节螺杆22固定连接。
[0031]通过定位座21可以增加智能变频器20安装的稳固性,通过紧固调节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组,包括冷却循环泵组架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循环泵组架体(12)的底部设有公共底盘(4),所述公共底盘(4)的上方设有减震台座(3),所述减震台座(3)的上方设有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2),冷却循环泵组架体(12)的顶部设有管道支架(1),所述管道支架(1)的上方的前后端分别设有第一管道(8)和第二管道(9),所述第一管道(8)与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2)通过第一输水管(11)连接,所述第一输水管(11)的中部的一侧设有管道阀门(5),所述第二管道(9)与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2)通过第二输水管(10)连接,所述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2)的上方设有智能变频器防护箱(13),所述智能变频器防护箱(13)的内部设有智能变频器(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支架(1)与冷却循环泵组架体(12)的四个角的连接的位置处焊接有支撑杆(6),且第一管道(8)和第二管道(9)与管道支架(1)均通过焊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变频冷却循环泵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变频器防护箱(13)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成刚曹亮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蛟水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