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用于虫茶审评的茶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1867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套用于虫茶审评的茶具,包括审评杯、审评碗、过滤器、固定帽,所述审评杯为上部设有开口的圆柱形容器,审评碗为上大下小的碗状容器,审评杯上部一侧设有齿状的滤茶口,审评杯内壁上设有一圈限位环,限位环的横截面为弧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审评杯下部设有限位环,将过滤器卡住后,可通过过滤器将虫茶挡在审评杯下部,避免虫茶颗粒随茶汤倒出,且过滤器颜色为白色,可用于虫茶叶底审评,由于过滤器与审评杯底部的距离只有10mm至15mm,大大缩短了叶底与杯身接触的距离,从而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叶底易遗留于杯身的情况,同时在审评碗中设置变色夹,便于在饮茶时直观的知道茶汤的温度是否为适宜饮用的温度。知道茶汤的温度是否为适宜饮用的温度。知道茶汤的温度是否为适宜饮用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套用于虫茶审评的茶具


[0001]本技术属于虫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套用于虫茶审评的茶具。

技术介绍

[0002]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各种茶泡制方法各有特色,例如泡绿茶首选玻璃器皿,花茶以细瓷盖杯为优,品黑茶则以紫砂壶为宜。目前,茶叶感官审评主要是依据人的直观感受进行评判,虽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缺陷,但其作为评价茶叶品质最基础的方法仍具有不可替代性。虫茶是我国特有的,由特定昆虫取食特定植物,在昆虫体内经过特殊的生理生化反应产生的排泄物经筛分、灭菌、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非茶之茶。虫茶与传统茶类的感官审评均包括外形审评和内质审评两部分。六大茶类及花茶的审评器皿均有国家标准,如乌龙茶用盖碗审评。虫茶由于颗粒紧实且小,审评采用传统茶类的审评杯碗,出茶汤时易出现颗粒堵塞审评杯锯齿滤口,导致出汤时间延迟,甚至部分随茶汤进入至审评碗中,且叶底审评时很难将虫茶全部倒出至叶底盘,易遗留在审评杯内,最终影响茶汤汤色、茶底香气及叶底的审评。因此,传统茶类的审评杯碗并不适用于虫茶。假如出汤时利用滤网解决此问题,则需将滤网中的颗粒倒入至审评杯中,整个过程复杂,且易影响香气的审评结果;若使用一次性袋泡茶袋,则还需封口、扎口等复杂工序,且颗粒聚在袋泡茶袋中,不利于水溶性物质的浸出及香气的充分释放,影响最终的感官审评,且叶底审评时需解袋,操作较复杂。以上方法均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最终审评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套用于虫茶审评的茶具,可以解决现有技术无虫茶审评杯碗的问题。/>[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套用于虫茶审评的茶具,包括审评杯、审评碗、过滤器、固定帽,所述审评杯为上部设有开口的圆柱形容器,审评碗为上大下小的碗状容器,审评杯上部一侧设有齿状的滤茶口,审评杯内壁上设有一圈限位环,限位环的横截面为弧形,且限位环距离审评杯底部的距离为10mm至15mm,所述过滤器下部通过弹片卡在限位环上,所述固定帽下端通过螺纹安装在过滤器上部。
[0006]所述过滤器包括框架、滤网,所述框架呈环形,滤网呈半圆形,滤网下部与框架上部连接,框架下部与弹片连接,滤网的内侧为白色。
[0007]所述滤网下部设有多根骨架,骨架上设有螺纹柱,固定帽与螺纹柱连接。
[0008]所述滤茶口的深度为3mm至5mm,间隙为2mm至3mm。
[0009]所述审评杯一侧设有把手,审评杯、审评碗、把手、限位环的材质均为陶瓷。
[0010]所述审评碗内设有变色夹,变色夹下端插入到审评碗中,且变色夹中部的弯曲弧度与审评碗内壁的弧度相同,变色夹上端卡在审评碗上沿,变色夹与审评碗外壁之间设有防滑胶垫。
[0011]所述变色夹为食品级聚丙烯透明塑料材质,变色夹内腔中填充有温感变色材料,温感变色材料的变色温度为45℃至55℃。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审评杯下部设有限位环,将过滤器卡住后,可通过过滤器将虫茶挡在审评杯下部,避免虫茶颗粒随茶汤倒出,且过滤器颜色为白色,可用于虫茶叶底审评。由于过滤器与审评杯底部的距离只有10mm至15mm,大大缩短了叶底与杯身接触的距离,从而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叶底易遗留于杯身的情况。同时在审评碗中设置变色夹,便于在饮茶时直观的知道茶汤温度是否为适宜饮用的温度,便于在合适的温度下对虫茶茶汤进行审评。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审评杯与过滤器连接时的示意图;
[0014]图2是审评杯的示意图;
[0015]图3是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审评碗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

审评杯,2

过滤器,3

固定帽,4

滤茶口,5

限位环,6

弹片,7

框架,8

滤网,9

把手,10

审评碗,11

变色夹。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19]如图1至图4所示,一套用于虫茶审评的茶具,包括审评杯1、审评碗10、过滤器2、固定帽3,所述审评杯1为上部设有开口的圆柱形容器,审评碗10为上大下小的碗状容器,审评杯1上部一侧设有齿状的滤茶口4,审评杯1内壁上设有一圈限位环5,限位环5的横截面为弧形,且限位环5距离审评杯1底部的距离为10mm至15mm,所述过滤器2下部通过弹片6卡在限位环5上,所述固定帽3下端通过螺纹安装在过滤器2上部。
[0020]审评时,将虫茶颗粒倒入到审评杯1底部后,将过滤器2推入到审评杯1中,使弹片6卡在限位环5上,避免倒茶时过滤器2松动。出汤时,通过过滤器2上的滤网8,限制虫茶颗粒的运动,避免虫茶颗粒随茶汤一同被倒出,提高茶汤审评的准确性。将冲泡好后的茶汤倒入到审评碗10中,由于审评碗10中设有变色夹11,变色夹11内设有温感变色材料,温感变色材料采用现有市售的材料,通过不同的热消色型颜料和热发色型颜料的搭配,使得温感变色材料在低于45℃时为白色,高于55℃时为黄色,而在45℃至55℃为红色。由于红色鲜艳、显目,与黄色、白色反差较大。因此,在审评时审评员可以从变色夹11的颜色上直观的了解到茶汤温度,便于在合适的温度下对虫茶茶汤进行审评。所述审评杯1的容量为150mL,审评碗10的容量为240mL,审评碗10外壁带有弧度,便于在审评时观察茶汤色泽。
[0021]所述过滤器2包括框架7、滤网8,所述框架7呈环形,滤网8呈半圆形,滤网8下部与框架7上部连接,框架7下部与弹片6连接,滤网8的内侧为白色,框架7和骨架起到支撑作用,使滤网8阻挡虫茶,同时避免滤网8变形。冲泡结束后,将审评杯1倒扣,轻拍杯底,然后通过固定帽3将整个过滤器从杯中拉出,此时冲泡后的虫茶位于滤网8中,且滤网8内侧为白色,便于观察虫茶色泽等,提高叶底审评准确度。
[0022]所述滤网8下部设有多根骨架,骨架上设有螺纹柱,固定帽3与螺纹柱连接,框架7
和骨架起到支撑作用,使滤网8阻挡虫茶,同时避免滤网8变形。
[0023]所述滤茶口4的深度为3mm至5mm,间隙为2mm至3mm。滤茶口4便于出汤,同时对茶汤进行二次过滤。
[0024]所述审评杯1一侧设有把手9,审评杯1、审评碗10、把手9、限位环5的材质均为陶瓷,陶瓷保温效果好,是虫茶审评的最佳材料,同时杯体、把手9、限位环5结构简单,多精度要求低,适合陶瓷的加工,提高产品的良率。
[0025]所述审评碗10内设有变色夹11,变色夹11下端插入到审评碗10中,且变色夹11中部的弯曲弧度与审评碗10内壁的弧度相同,变色夹11上端卡在审评碗10上沿,变色夹11与审评碗10外壁之间设有防滑胶垫。将冲泡好的茶汤倒至审评碗10时,可通过变色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套用于虫茶审评的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审评杯(1)、审评碗(10)、过滤器(2)、固定帽(3),所述审评杯(1)为上部设有开口的圆柱形容器,审评碗(10)为上大下小的碗状容器,审评杯(1)上部一侧设有齿状的滤茶口(4),审评杯(1)内壁上设有一圈限位环(5),限位环(5)的横截面为弧形,且限位环(5)距离审评杯(1)底部的距离为10mm至15mm;所述过滤器(2)下部通过弹片(6)卡在限位环(5)上;所述固定帽(3)下端通过螺纹安装在过滤器(2)上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套用于虫茶审评的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2)包括框架(7)、滤网(8),所述框架(7)呈环形,滤网(8)呈半圆形,滤网(8)下部与框架(7)上部连接,框架(7)下部与弹片(6)连接,滤网(8)的内侧为白色。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套用于虫茶审评的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8)下部设有多根骨架,骨架上设有螺纹柱,固定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冬寅温立香张芬陈家献欧淑琼彭靖茹赵媛黄寿辉檀业维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