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或组合释放药物与安装支架的介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168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独或组合释放药物与安装支架的介入装置,其包括输送导管和若干球囊导管,球囊导管包括球囊和与球囊连通的子导管,输送导管的近端设置有针座,针座内设置有针座腔;若干子导管彼此嵌套设置在输送导管的外周侧,彼此相邻两子导管之间的间隙以及最内侧子导管与输送导管之间的间隙形成与相应球囊连通的充压腔,且,若干子导管在针座腔内的开口部沿针座腔的长轴方向呈阶梯状排列;采用上述介入装置,通过一次输送,即可完成多处不同的介入式治疗,从而方便应对复杂的血管病变部位,降低手术时间和风险,并降低手术费用;另外,多个充压腔在针座腔内的开口部呈阶梯状排列,使得该输送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使得该输送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使得该输送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独或组合释放药物与安装支架的介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介入式手术用腔体扩张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单独或组合释放药物与安装支架的介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血管狭窄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造成缺血性血管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当前血管支架植入术是治疗血管狭窄的重要技术之一。该治疗方法需要先将球囊送至病变部位,通过扩张球囊,使病变部位的血管被撑开实现预扩张,然后再送入携带支架的球囊进行二次扩张放置支架。目前球囊扩张支架输送系统只能携带一个血管支架,在面对复杂的血管结构时,可能需要多个支架或者多种支架,一种支架或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0003]另外,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n,DCB),有其操作相对简单、临床使用双抗时间短、术后出血风险率低等优点,为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提供了新的理念,特别是在ISR病变和小血管病变的治疗中已被充分证明,在如分叉病变、急性心肌梗死病变、弥漫性病变和慢性闭塞性病变等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中均显示出一定的应用价值。但DCB目前仍面临许多问题,如弹性回缩,单纯 DCB不能有效克服血管弹性回缩,这可能使疗效受到影响,单纯DCB治疗后可能会出现严重冠状动脉夹层,仍需要补救性植入支架。
[0004]综上,针对多处不同类型的血管狭窄病变患者,需要进行多个处理方式,比如一处实施DCB治疗,另一处实施药物支架(DES)治疗。因此,若采用传统的单一的DES或DCB,则需要多次进行介入,这会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医患在X射线和造影剂下的暴露时间比较长,手术风险升高,并会导致医疗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通过一次输送即可完成对血管内多处病变进行不同介入式治疗的单独或组合释放药物与安装支架的介入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单独或组合释放药物与安装支架的介入装置,其包括输送导管和若干球囊导管,所述球囊导管包括球囊和与所述球囊连通的子导管,若干所述球囊沿所述输送导管的长轴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输送导管的远端位置处,所述输送导管的近端设置有针座,所述针座内设置有针座腔,所述输送导管和所述子导管穿过所述针座腔;若干所述子导管彼此嵌套设置在所述输送导管的外周侧,彼此相邻两所述子导管之间的间隙以及最内侧所述子导管与所述输送导管之间的间隙形成与相应所述球囊连通的充压腔,且,若干所述子导管在所述针座腔内的开口部沿所述针座腔的长轴方向呈阶梯状排列,所述针座的外周壁上还设置有若干分别与每一所述充压腔连通的充压口。
[0007]较佳地,所述针座腔内设置有若干级呈阶梯状排布的阶梯通道,若干级所述阶梯通道自远端至近端直径渐缩,若干所述子导管的近端根据直径大小依次容置于相应的所述
阶梯通道内,与每一所述子导管相对应的充压口设置在该子导管近端相邻一级的所述阶梯通道内。
[0008]较佳地,所述针座的外周壁上与每一所述阶梯通道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与该阶梯通道连通的注胶孔。
[0009]较佳地,所述注胶孔设置在所在阶梯通道的中心位置。
[0010]较佳地,位于所述输送导管远端的头部设置有旋转钻头结构。
[0011]较佳地,若干所述球囊的其中一者或多者的外壁上压握有支架。
[0012]较佳地,所述支架可为裸支架、药物洗脱支架、可降解支架中的任一种。
[0013]较佳地,若干所述球囊的其中一者或多者的外壁上设置有含药涂层。
[0014]较佳地,所述含药涂层包括药物和药物载体。
[0015]较佳地,所述球囊内的前后两端的所述输送导管上还设置有显影元件。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介入装置,包括输送导管、多个球囊和针座,多个球囊设置在输送导管的远端,针座设置在输送导管的近端,为每一球囊配置一独立的延伸到针座腔内的充压腔,使得多个球囊之间彼此独立,互不影响,手术时,通过各个充压口向各个充压腔内注入扩充介质,从而将多个球囊扩张,这样,通过一次输送,即可完成多处不同的介入式治疗,从而方便应对复杂的血管病变部位,降低手术时间和风险,并降低手术费用;另外,由于多个球囊的充压腔彼此嵌套,且多个充压腔在针座腔内的开口部呈阶梯状排列,使得该输送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介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正向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在其中一视角下的纵向剖面图。
[0020]图4为图2中A

A向的横截面图。
[0021]图5为图3中Q1部的放大图。
[0022]图6为图3中Q2部的放大图。
[0023]图7为图3中Q3部的放大图。
[0024]图8为图3中Q4部的放大图。
[0025]图9为图3中Q5部的放大图。
[0026]图10为图3中Q6部的放大图。
[0027]图11为图2中F部的放大部。
[0028]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针座在其中一视角下的剖视图。
[0029]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针座在另一视角下的剖面图。
[0030]图14为图2中针座部分沿注胶孔中轴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32]如图1至图10,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单独或组合释放药物与安装支架的介入装置,
以用于血管复杂病变的介入式手术,通过该介入装置,可单独释放药物或安装支架,也可在血管中组合释放药物和安装支架。该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导管1和若干球囊导管,输送导管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导丝通过的导丝腔10,球囊导管包括球囊2和与球囊连通的子导管3,至少一个球囊2的外壁设置含药涂层和/或至少一个球囊2的外壁上压握有支架5。若干球囊2沿输送导管1的长轴向依次间隔设置在输送导管1的远端位置处,该球囊2用于扩张血管。输送导管1的近端设置有用于操作的针座4,针座4内设置有针座腔40,也即该针座4为中空结构,输送导管1穿过针座腔40。输送导管1和子导管3穿过针座腔40。若干子导管3彼此嵌套设置在输送导管1的外周侧,彼此相邻两子导管3之间的间隙以及最内侧子导管3与输送导管1之间的间隙形成与相应球囊2 连通的充压腔30,且,若干子导管3在针座腔40内的开口部沿针座腔40的长轴方向呈阶梯状排列,针座4的外周壁上还设置有若干分别与每一充压腔30连通的充压口41。使用时,通过该充压口41向所其所连通的充压腔30内充入扩充介质,从而将与充压腔30连通的球囊2扩张。
[003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10,输送导管1的远端沿其轴向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四个球囊2,分别为球囊2A、球囊2B、球囊2C、球囊2D,相应地,子导管3有四个,分别为子导管3A、子导管3B、子导管3C、子导管3D,那么形成的充压腔30也为四个,分别为与球囊2A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独或组合释放药物与安装支架的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导管和若干球囊导管,所述球囊导管包括球囊和与所述球囊连通的子导管,至少一个所述球囊的外壁设置含药涂层和/或至少一个所述球囊的外壁上压握有支架,若干所述球囊沿所述输送导管的长轴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输送导管的远端位置处,所述输送导管的近端设置有针座,所述针座内设置有针座腔,所述输送导管和所述子导管穿过所述针座腔;若干所述子导管彼此嵌套设置在所述输送导管的外周侧,彼此相邻两所述子导管之间的间隙以及最内侧所述子导管与所述输送导管之间的间隙形成与相应所述球囊连通的充压腔,且,若干所述子导管在所述针座腔内的开口部沿所述针座腔的长轴方向呈阶梯状排列,所述针座的外周壁上还设置有若干分别与每一所述充压腔连通的充压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独或组合释放药物与安装支架的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腔内设置有若干级呈阶梯状排布的阶梯通道,若干级所述阶梯通道自远端至近端直径渐缩,若干所述子导管的近端根据直径大小依次容置于相应的所述阶梯通道内,与每一所述子导管相对应的充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朝生张志旋张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