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窦晓语专利>正文

简易动态可控足底多区域独立负重测试站姿训练康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1425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06
本公开涉及简易动态可控足底多区域独立负重测试站姿训练康复装置,所述的站姿训练康复装置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上安装踏板组件;所述的踏板组件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架;所述的固定架的顶部中央安装有数字显示器;所述的数字显示器的内部设置有数据处理单元;所述的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踏板组件上的各个压力感受器所采集的压力信号,并对压力信号进行处理后传递给数字显示器进行显示。本公开技术方案有效解决患者的静态的独立站姿达标,使得重心分布于双腿之上,并可对肢体功能的恢复进行客观评价的技术问题。评价的技术问题。评价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简易动态可控足底多区域独立负重测试站姿训练康复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简易动态可控足底多区域独立负重测试站姿训练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我国2008年脑血管标化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与下降的死亡率相结合,预示着人群存在着高患病率,尤其在城市人群中。故脑卒中的致残率将逐年升高,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研究显示2000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疾病经济负担为126亿元~196亿元,有报道脑卒中后,约有33.3%~50.0%的患者在发病3个月内不能恢复独立步行能力,继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步行功能,使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减退,从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回归社会的信心。
[0003]偏瘫是脑卒中后最常见、最主要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中站立训练是必要的基础治疗,初期双下肢平均负重的静态站立训练尤为重要。
[0004]现有技术中关于偏瘫患者的治疗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
[0005]首先,因目前医疗条件有限,患者早期大量站立训练均在缺乏治疗师指导情况下独立完成,实际治疗效果不确定,患者的静态站姿训练不达标。
[0006]其次,偏瘫患者在静态站姿训练时,重心会不自主的偏向患者的健侧,导致体重分布不对称性严重,不便于对肢体功能的恢复作客观性评价。
[0007]另外,中国专利文献CN201520182258.8,申请日20150325,公开了一种偏瘫矫形器,偏瘫矫形器,包括足托板,其特征在于,足托板的后端铰接有小腿固定板,小腿固定板的两侧设有第一挡板,足托板的前端两侧设有第二挡板,足托板的后端两侧设有第三挡板,小腿固定板的上端设有U型牵引件,足托板的底部设有牵引块,U型牵引件和牵引块之间通过牵引带相连接,小腿固定板通过铰接板与位于足托板下端的底座相连接,底座和足托板之间设有第一滑动结构,小腿固定板和足托板的铰接处与底座之间设有第二滑动结构,小腿固定板和足托板之间设有可拆卸固定结构。
[0008]上述专利文献的一种偏瘫矫形器,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治疗或预防足下垂。但是关于一种能够保证患者的静态的独立站姿达标,使得重心分布于双腿之上,并可对肢体功能的恢复进行客观评价的技术方案则未见相应的公开。
[0009]综上所述,亟需一种能够保证患者的静态的独立站姿达标,使得重心分布于双腿之上,并可对肢体功能的恢复进行客观评价的站姿训练康复装置,而关于这种站姿训练康复装置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站立训练康复装置,以解决如何能够保证患者的静态的独立站
姿达标,使得重心分布于双腿之上,并可对肢体功能的恢复进行客观评价的技术问题。
[0011]为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简易动态可控足底多区域独立负重测试站姿训练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站姿训练康复装置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上安装踏板组件;所述的踏板组件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架;所述的固定架的顶部中央安装有数字显示器;
[0012]所述的踏板组件包括足跟板体、足外侧缘板体以及足前掌板体;所述的足跟板体的下缘设置有足跟压力感受器;所述的足外侧缘板体的下缘设置有足外侧缘压力感受器;所述的足前掌板体的下缘设置有足前掌压力感受器;所述的足跟板体以及足前掌板体均设置有刺激片;所述的数字显示器的内部设置有数据处理单元;所述的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踏板组件上的各个压力感受器所采集的压力信号,并对压力信号进行处理后传递给数字显示器进行显示。
[00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足跟板体、足外侧缘板体以及足前掌板体之间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嵌合固定的。
[00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足跟板体、足外侧缘板体以及足前掌板体均设置有柱形弹性体;所述的柱形弹性体用于将踏板组件固定在底板上。
[001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底板采用双层结构形式,且所述底板包括外层板和内层板;所述的外层板和内层板的四周边缘设置有强度加强筋。
[001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固定架整体呈弧形结构;所述的固定架包括纵向固定柱组件和横向固定组件;所述的横向固定组件连接在纵向固定柱组件上;所述的横向固定组件搭接纵向固定组件上。
[001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固定架上还设置有躯体支撑组件;所述的躯体支撑组件包括肩肘支撑件;所述的肩肘支撑件至少有三个,且三个肩肘支撑件采用平行等间距的分布方式。
[001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踏板组件在站姿训练状态下,足外侧缘压力感受器的力值为零;所述的足跟压力感受器的力值大于足前掌压力感受器的力值。
[001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踏板组件共有两组,一组踏板组件用于健测受力分析;另一组踏板用于患侧受力分析。
[002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柱形弹性体上设置有缓冲弹簧。
[002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踏板组件与底板之间是采用滑动方式连接的。
[0022]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1、本技术的站姿训练康复装置,在受力分布结构上采用三块独立的板块拼构成足掌形状的踏板,每个独立板块下放置一个压力感受器并连接数字显示器,患者可通过数字显示器中的读数清楚知晓足底各部位受力分布,结合来自足跟、足前掌的感觉输入独立对头颈、躯干、骨盆及四肢摆位做出相应调整,达到不同目的的站立训练。避免了已有技术中在缺乏治疗师指导下脑卒中偏瘫患者站姿训练无法独立正确完成。在站姿训练中利用该技术的训练装置能达到操作简单、稳定性好、精度高。患者能通过显示器上的读数自我动态调整足跟、足前掌和足底外侧缘板块的受力。
[0024]2、本技术的站姿训练康复装置,将足跟板体、足外侧缘板体以及足前掌板体之间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嵌合固定的。该设计的效果是:通过拆卸形式设计,可拼接成不同大小的踏板组件,从而能够更加精准的对应与患者足部的各个区域位置,能够适用于不同体
型大小的患者使用,便于实现动态调节。
[0025]3、本技术的站姿训练装置设置有柱形弹性体,通过柱状弹性体,将踏板组件的各个部件与底板紧密固定在一起,固定效果确切。
[0026]4、本技术的站姿训练装置采用滑动式连接,使得踏板组件可拆卸,同时可调节踏板组件之间的间隙,这样便于通过物理方式调节重心在健侧以及患侧之间,同时适应不同体型大小的患者调节。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另外,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8]图1是本技术的简易动态可控足底多区域独立负重测试站姿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动态可控足底多区域独立负重测试站姿训练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站姿训练康复装置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上安装踏板组件;所述的踏板组件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架;所述的固定架的顶部中央安装有数字显示器;所述的踏板组件包括足跟板体、足外侧缘板体以及足前掌板体;所述的足跟板体的下缘设置有足跟压力感受器;所述的足外侧缘板体的下缘设置有足外侧缘压力感受器;所述的足前掌板体的下缘设置有足前掌压力感受器;所述的足跟板体以及足前掌板体均设置有刺激片;所述的数字显示器的内部设置有数据处理单元;所述的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踏板组件上的各个压力感受器所采集的压力信号,并对压力信号进行处理后传递给数字显示器进行显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姿训练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足跟板体、足外侧缘板体以及足前掌板体之间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嵌合固定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站姿训练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足跟板体、足外侧缘板体以及足前掌板体均设置有柱形弹性体;所述的柱形弹性体用于将踏板组件固定在底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站姿训练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采用双层结构形式,且所述底板包括外层板和内层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晓语杨雪梅宋小贝夏晓迪邱静和
申请(专利权)人:窦晓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