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栽水稻虾粉施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31388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栽水稻虾粉施用方法,属于水稻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移栽水稻虾粉施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水稻移栽前20~30天整田;(2)水稻移栽前7~10天撒施虾粉基肥;(3)水稻移栽后15~20天喷施除草剂,田间灌水后第一次追施虾粉;(4)水稻移栽后35~40天第二次追施虾粉,于孕穗中期第三次追施虾粉。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小龙虾的充分利用,降低了化学肥料使用,采用虾粉替代化学肥料,实现了化学肥料零施用,虾粉适时适量基施和追施,利于旺苗和壮苗,同时对土壤起到疏松和培肥作用,从而为水稻丰产奠定了基础。从而为水稻丰产奠定了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栽水稻虾粉施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移栽水稻虾粉施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规稻作生产中水稻产量提高仍依赖化学肥料的使用。短时期来看,化学肥料虽可促进粮食生产,缓解人口增长与粮食需求的矛盾,但也消耗了大量能源和资源,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化肥过量使用及利用率低,使得农田生态环境遭受重大污染,突出表现在土壤酸化与板结、土壤肥力下降、水体富营养化、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重金属积累、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等诸多问题,降低了农产品质量,并且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向人类富集,危害人类健康。因此,降低化学肥料用量、提高化学肥料利用率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已成为稻作生产迫切解决的问题。
[0003]小龙虾因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以及脂肪、胆固醇、热量等含量低,深受我国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已成为国内市场上最为畅销的水产品之一。但餐桌美味的小龙虾除虾尾被取食外,其余部位多以餐厨垃圾进行处理,不仅容易污染环境,而且还造成了资源浪费。
[0004]据研究,稻作生产中施用有机肥可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通透性,熟土层逐年增厚,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土壤肥力;土壤团聚体增加,土壤有机质和供储养分的能力增强;土壤体积质量降低,有利于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气的消长平衡,增大土壤对环境水、热变化的缓冲能力,为植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而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同时提高化肥利用率能带来多方面的显著作用,化肥利用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减少尿素使用量45.45万吨,减少氮排放21.73万吨,节省45.45万吨燃煤,减少生产投入约8.18亿元,也利于保护土壤、生态和水体环境。同时,实现餐厨小龙虾参与部位回收利用,有助于降低餐厨垃圾处理的成本,而且可减轻餐厨垃圾所带来的次生污染,从而对生态环境起到改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常规稻作生产化学肥料用量大,追肥时间和用量不合理等问题,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质量;同时为避免餐厨小龙虾浪费,以及餐厨处理费用大、易污染环境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移栽水稻小龙虾虾粉施用方法。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栽水稻虾粉施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1)水稻移栽前20~30天整田;
[0009](2)水稻移栽前7~10天撒施虾粉基肥;
[0010](3)水稻移栽后15~20天喷施除草剂,田间灌水后第一次追施虾粉;
[0011](4)水稻移栽后35~40天第二次追施虾粉,于孕穗中期第三次追施虾粉。
[0012]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虾粉为用水润湿的虾粉,干虾粉和水的质量比为2~3:1。
[0013]优选的,所述虾粉基肥的量为每亩400~500kg干虾粉。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次追施虾粉的量为每亩50~70kg干虾粉。
[0015]优选的,所述喷施除草剂36~48h后,田间灌水至水层3~5cm,然后第一次追施虾粉。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次追施虾粉田间保持3~5cm水层,第一次追施虾粉后,水层自然落干2~4天后,再次保持2~3cm的浅水层,浅水层自然落干2~4 天后,再次保持2~3cm的浅水层。
[0017]优选的,所述第二次追施虾粉的量每亩60~90kg干虾粉。
[0018]优选的,所述第三次追施虾粉的量为每亩30~60kg干虾粉。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追施的虾粉为用水润湿的虾粉,所述干虾粉与水的质量比为3~4:1。
[0020]优选的,所述第二次、第三次追施虾粉田间保持3~4cm水层,水层自然落干2~4天后,再次保持2~4cm的水层。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移栽水稻虾粉施用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一是小龙虾充分利用。饭店、酒店、夜宵店等场所产生的餐厨残余小龙虾被回收,晾晒后加工成虾粉,解决了小龙虾浪费和餐厨垃圾产生污染等问题。二是降低化学肥料使用。本专利技术采用虾粉替代化学肥料,实现了化学肥料零施用,达到节肥、降本、生态、丰产、提质的目的。三是提高土壤供水能力。虾粉施入稻田后,经过土壤微生物分解而发酵,发酵后可在土壤表层产生一层膜,降低土壤水分蒸发,提供土壤水分供应能力。四是旺苗与壮苗功能。虾粉适时适量基施和追施,秧苗得以快速吸收养分,利于旺苗和壮苗的形成。五是培肥与疏松土壤功能。虾粉施用到稻田中,有着有机肥的功效,对土壤起到疏松和培肥作用。六是节肥与丰产功能。虾粉适量基施和水稻生长中后期定量定位的追施,避免了虾粉用量大、追施不合理等问题;水稻生长前期利用基施虾粉利于壮苗的形成,中后期适时适深、定量定位的追施,使水稻生长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为水稻丰产奠定了基础。七是经济效益功能。虾粉替代化肥,降低了化肥购买成本。八是生态效益功能。虾粉充分利用,避免餐厨垃圾所产生的二次污染。虾粉替代化肥可改善土壤质量、水体质量等农田生态环境,对保持稻田原有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九是提高稻米品质功能。虾粉的利于提高稻米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栽水稻虾粉施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4](1)水稻移栽前20~30天整田;
[0025](2)水稻移栽前7~10天撒施虾粉基肥;
[0026](3)水稻移栽后15~20天喷施除草剂,田间灌水后第一次追施虾粉;
[0027](4)水稻移栽后35~40天第二次追施虾粉,于孕穗中期第三次追施虾粉。
[0028]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虾粉由餐厨废弃小龙虾制备得到。
[0029]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餐厨废弃小龙虾来自酒店、饭店、夜宵等小龙虾消费场所。所述餐厨废弃小龙虾优选包括虾壳、虾钳、虾头部位。
[003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餐厨废弃小龙虾经过干燥、粉碎得到干虾粉。
[0031]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干燥优选包括烘干和自然晾干。
[0032]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烘干优选在烘干机中进行,所述烘干的温度优选为 50~70℃,进一步优选为60℃。所述烘干的时间优选为24~36h,进一步优选为30h。
[0033]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自然晾干优选采用自然太阳光光照晾干。具体的,大气平均气温低于20℃时,优选晾晒6~8天,进一步优选晾晒7天;大气平均气温在20~25℃之间时,优选晾晒3~5天,进一步优选晾晒4天;大气平均气温在25~30℃之间时,优选晾晒1~2天,进一步优选晾晒2天。
[0034]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晾晒过程中优选间隔2~3h翻动一次,进一步优选2h 翻动一次。
[003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晾晒的场所优选为水泥路面或柏油马路面。
[0036]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粉碎优选在粉碎机中粉碎,所述粉碎的目数为12~24 目。粉碎后的龙虾以没有明显的块状物为宜。
[0037]在本专利技术中,虾粉优选装入编织袋中,选择干燥通风的密室储藏。储藏 30天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栽水稻虾粉施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水稻移栽前20~30天整田;(2)水稻移栽前7~10天撒施虾粉基肥;(3)水稻移栽后15~20天喷施除草剂,田间灌水后第一次追施虾粉;(4)水稻移栽后35~40天第二次追施虾粉,于孕穗中期第三次追施虾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虾粉为用水润湿的虾粉,干虾粉和水的质量比为2~3: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虾粉基肥的量为每亩400~500kg干虾粉。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追施虾粉的量为每亩50~70kg干虾粉。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施除草剂36~48h后,田间灌水至水层3~5cm,然后第一次追施虾粉。6.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顺祥梁玉刚周炎周志明郭丹丹周天送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水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