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经纬专利>正文

一种雨污分流排水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1240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污分流排水管道,涉及雨污分流装置技术领域,该雨污分流排水管道,包括雨水管和污水管,所述雨水管和污水管的侧面设置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内部分别设置有雨水通道和污水通道,所述分流管的顶部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杆,所述分流管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外撑环,所述外撑环的外壁分别与竖杆的侧面和底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外撑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分流管、顶杆、竖杆、底杆和外撑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雨污分流排水管道在使用时,雨水管和污水管无法集成于一体,且排水管的抗压能力较差,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变形的问题。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变形的问题。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污分流排水管道


[0001]本技术涉及雨污分流装置
,具体为一种雨污分流排水管道。

技术介绍

[0002]雨污分流,是一种排水机制,将雨水和污水分隔开来,将雨水和污水各用一条排水管道进行输送,雨水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到河道,污水则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防止污水直接进入河道造成污染,同时雨水不与污水同时进入污水处理厂,从而降低水量对污水处理厂的冲击,保证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
[0003]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雨污分流排水管道在使用时,通过雨水管和污水管分别对雨水和污水进行排放,在进行雨污分流时需分别铺设雨水管和污水管,雨水管和污水管无法集成于一体,且排水管的抗压能力较差,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雨污分流排水管道,具备将雨水和污水集成于一根管道内进行排放并实现雨污分流,同时提高排水管抗压能力的优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雨污分流排水管道在使用时,雨水管和污水管无法集成于一体,且排水管的抗压能力较差,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变形的问题。
[0005]为实现将雨水和污水集成于一根管道内进行排放并实现雨污分流,同时提高排水管抗压能力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雨污分流排水管道,包括雨水管和污水管,所述雨水管和污水管的侧面设置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内部分别设置有雨水通道和污水通道,所述分流管的顶部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杆,所述分流管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外撑环,所述外撑环的外壁分别与竖杆的侧面和底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外撑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与顶杆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杆呈向上弯曲的弧形,所述顶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撑块,所述上撑块的侧面与竖杆的侧面固定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撑环包括套环和通孔,所述套环固定套接在分流管的表面,所述通孔开设在套环的表面,所述套环的顶部与支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套环的外壁与竖杆的侧面和底杆的顶部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套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下撑块,所述下撑块的侧面与竖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下撑块的底部与底杆的顶部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流管的顶部镶嵌有中心支撑杆,所述中心支撑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套环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雨水通道和污水通道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内撑环,所述内撑环的内壁为曲面。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
定位块呈方块状。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雨污分流排水管道,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雨污分流排水管道,通过设置分流管、顶杆、竖杆、底杆和外撑环,在使用时,将雨水管和污水管分别与分流管的雨水通道和污水通道连接,实现雨水和污水在同一管道内排放并实现雨污分流,底杆与分流管上的外撑环连接,顶杆通过竖杆固定在分流管上方,通过顶杆、竖杆、底杆和外撑环组成的抗压结构,提高分流管抗压能力,通过分流管与抗压结构的配合,达到了将雨水和污水集成于一根管道内进行排放并实现雨污分流,同时提高排水管抗压能力的效果,防止排水管变形,提高排水管使用寿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雨污分流排水管道在使用时,雨水管和污水管无法集成于一体,且排水管的抗压能力较差,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变形的问题。
[0014]2、该雨污分流排水管道,通过设置定位块,在使用时,定位块固定在底杆底部,埋设分流管时,定位块插入埋设区域土壤的内部,对底杆进行定位,从而对分流管进行定位,使分流管的埋设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顶杆位置处正剖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雨水通道右剖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中心支撑杆位置处右剖图。
[0019]图中:1、雨水管;2、污水管;3、分流管;4、雨水通道;5、污水通道;6、顶杆;7、竖杆;8、底杆;9、外撑环;901、套环;902、通孔;10、支撑块;11、上撑块;12、下撑块;13、中心支撑杆;14、内撑环;15、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污分流排水管道,包括雨水管1和污水管2,雨水管1和污水管2的侧面设置有分流管3,雨水管1和污水管2与分流管3可通过插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在插接位置可涂抹胶水,防止插接位置漏水,分流管3的内部分别设置有雨水通道4和污水通道5,雨水通道4用于雨水流通,污水通道5用于污水流通,雨水通过雨水管1进入雨水通道4内,污水通过污水管2进入污水通道5内,雨水经过分流管3后可通过分流管3右侧的雨水管1排至河道中,污水经过分流管3后可通过分流管3右侧的污水管2排至污水处理厂中,分流管3的顶部设置有顶杆6,顶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竖杆7,竖杆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杆8,顶杆6、竖杆7、底杆8和外撑环9组成抗压结构,提高分流管3的抗压能力,分流管3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外撑环9,外撑环9的外壁分别与竖杆7的侧面和底杆8的顶部固定连接,外撑环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0,支撑块10的顶部与顶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
[0022]具体的,顶杆6呈向上弯曲的弧形,顶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撑块11,上撑块11的
侧面与竖杆7的侧面固定连接。
[0023]本实施方案中,顶杆6呈向上弯曲的弧形,使顶杆6所受压力在弧形曲面作用下自动向两侧分散,提高顶杆6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顶杆6的抗压能力,上撑块11用于顶杆6与竖杆7的连接,上撑块11对顶杆6进行支撑。
[0024]具体的,外撑环9包括套环901和通孔902,套环901固定套接在分流管3的表面,通孔902开设在套环901的表面,套环901的顶部与支撑块10的底部固定连接,套环901的外壁与竖杆7的侧面和底杆8的顶部固定连接。
[0025]本实施方案中,在分流管3上可套接多个套环901,通孔902开设在套环901的表面,通过套环901与顶杆6、竖杆7和底杆8的配合,提高分流管3的抗压能力。
[0026]具体的,套环90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下撑块12,下撑块12的侧面与竖杆7的侧面固定连接,下撑块12的底部与底杆8的顶部固定连接。
[0027]本实施方案中,下撑块12用于套环90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污分流排水管道,包括雨水管(1)和污水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管(1)和污水管(2)的侧面设置有分流管(3),所述分流管(3)的内部分别设置有雨水通道(4)和污水通道(5),所述分流管(3)的顶部设置有顶杆(6),所述顶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竖杆(7),所述竖杆(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杆(8),所述分流管(3)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外撑环(9),所述外撑环(9)的外壁分别与竖杆(7)的侧面和底杆(8)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外撑环(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0),所述支撑块(10)的顶部与顶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污分流排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6)呈向上弯曲的弧形,所述顶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撑块(11),所述上撑块(11)的侧面与竖杆(7)的侧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污分流排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撑环(9)包括套环(901)和通孔(902),所述套环(901)固定套接在分流管(3)的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经纬
申请(专利权)人:李经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