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组件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080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组件及电子设备。发光组件包括:壳体,壳体设有出光孔,在出光孔的长度方向上,出光孔的宽度从中部分别向两端部逐渐变小;导光板,设置于壳体内,导光板的出光面与出光孔相对;发光模组,设置于壳体内,发光模组的发光面朝向导光板的入光面;反光部,反光部位于壳体上且面向出光孔,用于对从出光孔射出的光线形成漫反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导光板、渐变式条状出光孔以及反光部的漫反射配合,使得发光组件呈现出由中间逐渐向两端渐变直至消失的渐变效果,并且不会因为光线直射产生刺眼,增加渐变式氛围效果的同时,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使用体验。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光组件及电子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发光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智能中控屏是运用在家居中的中央控制系统,将室内各个设备的控制功能统一集成在中央控制系统上,通过面板来进行控制的设备,将智能灯光、开关插座、门锁和智能家电等设备连接,利用无线模式、远程控制,实现方便操控的智能化产品。
[0003]现有的智能中控屏产品显示效果单一,缺少氛围灯等显示效果,即使增设了LED光条来提升显示效果,但其光线刺眼,用户体验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发光组件及电子设备。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光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出光孔,在所述出光孔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出光孔的宽度从中部分别向两端部逐渐变小;导光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与所述出光孔相对;发光模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发光模组的发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反光部,所述反光部位于所述壳体上且面向所述出光孔,用于对从所述出光孔射出的光线形成漫反射。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形状与所述出光孔的形状相适配,其中,在所述导光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面宽度从中部分别向两端部逐渐变小。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光部是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反光板;或者,所述反光部是形成于所述壳体上的一部分表面。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安装于所述前壳的后壳,所述前壳与后壳形成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导光板、所述发光模组,所述前壳包括下侧板,所述出光孔设置于所述下侧板,所述后壳的下端部位于所述前壳的下方;其中,所述反光部是设置于所述后壳的所述下端部上的反光板;或者,所述反光部是形成于所述下端部的上表面,其中,所述上表面面向所述出光孔。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光部相对于所述下侧板倾斜。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光部相对于所述下侧板的倾斜角度为30
°
~60
°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反;所述发光模组包括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灯板上的光源,所述灯板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后方,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上方且所述光源的所述发光面面向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的所述发光面与所述反光部在前后方向上错开布置。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板固定于所述前壳,且所述导光板被夹持于所述灯板和所述前壳之间。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组件还包括:所述前壳设置有向前方凹陷的定位槽;所述导光板部分收容于所述定位槽内,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台阶,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侧设置有第二限位台阶,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台阶和所述第二限位台阶分别抵于所述前壳。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安装于所述前壳的后壳,所述前壳与后壳形成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导光板、所述发光模组,所述前壳包括下侧板,所述出光孔设置于所述下侧板,所述后壳的下端部位于所述前壳的下方;所述反光部是设置于所述后壳的所述下端部上的反光板,所述反光板相对于所述下侧板倾斜,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反;所述发光模组包括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灯板上的光源,所述灯板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后方,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上方且所述光源的所述发光面面向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所述光源的所述发光面与所述反光部在前后方向上错开布置。
[001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及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的壳体支撑所述显示屏。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通过导光板对发光模组发出的入射光进行导光,将入射光导入壳体上的渐变式条状出光孔,从出光孔射出的光线经由反光部的漫反射后,使得发光组件呈现出由中间逐渐向两端渐变直至消失的渐变效果(中间出光量多,两端出光量少),并且不会因为光线直射产生刺眼,增加渐变式氛围效果的同时,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0021]附图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0022]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发光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23]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导光板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导光板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发光模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根据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发光组件剖视图;
[0027]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接触”、“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光组件,该发光组件设有能够形成一条渐变拉尾的氛围灯,且视觉上更加柔和,提升使用体验。
[0031]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发光组件100包括壳体10、导光板20、发光模组30及反光部40。
[0032]壳体10作为发光组件100的外观部件,对内部零器件起到支撑保护作用。壳体10设有出光孔13,在出光孔13的长度方向上,出光孔13的宽度从中部分别向两端部逐渐变小,形成中部宽两端窄的一条渐变结构。出光孔13 例如可以大致呈现“鱼肚”形状。具体来说,壳体10大致可以呈矩形,包括前壳11,前壳11用于支撑显示屏50,其具有底壁及下侧板14,底壁面对显示屏50的背面,下侧板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出光孔,所述出光孔为长条状,在所述出光孔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出光孔的宽度从中部分别向两端部逐渐变小;导光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与所述出光孔相对;发光模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发光模组的发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反光部,所述反光部位于所述壳体上且面向所述出光孔,用于对从所述出光孔射出的光线形成漫反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形状与所述出光孔的形状相适配,其中,在所述导光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面宽度从中部分别向两端部逐渐变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部是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反光板;或者,所述反光部是形成于所述壳体上的一部分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安装于所述前壳的后壳,所述前壳与后壳形成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导光板、所述发光模组,所述前壳包括下侧板,所述出光孔设置于所述下侧板,所述后壳的下端部位于所述前壳的下方;其中,所述反光部是设置于所述后壳的所述下端部上的反光板;或者,所述反光部是形成于所述下端部的上表面,其中,所述上表面面向所述出光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部相对于所述下侧板倾斜。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部相对于所述下侧板的倾斜角度为30
°
~60
°
。7.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传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易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