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耳式耳机前端硅胶帽及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0712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入耳式耳机前端硅胶帽及耳机,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硅胶帽本体,硅胶帽本体包括安装环部、支撑环部,及密封环部,安装环部用于套箍在耳机前端的环槽上;支撑环部自安装环部的前端朝向耳机后端翻折延伸,支撑环部环绕于安装环部的外围;密封环部自支撑环部的延伸端朝向耳机前端翻折延伸,密封环部环绕于支撑环部的外围,用于贴合耳道周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入耳式耳机前端硅胶帽及耳机,通过将最外层的密封环部由后向前翻折延伸,从而提高硅胶套本体前端的柔软性,使硅胶套与耳道贴合密封性更好,同时能够避免硅胶套前端部分较硬而对耳道皮肤产生损伤,提高入耳式耳机的佩戴舒适性。式耳机的佩戴舒适性。式耳机的佩戴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入耳式耳机前端硅胶帽及耳机


[0001]本技术属于耳机
,具体涉及一种入耳式耳机前端硅胶帽及耳机。

技术介绍

[0002]当前人们对于耳机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伴随着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正的无线立体声)无线耳机的兴起,耳机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耳机的声音质量和佩戴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伴随着用户需求而出现了适用不同应用场景的耳机,从佩戴方式上划分主要是入耳佩戴式和不入耳佩戴式,其中,入耳式耳机能够伸入耳道通过硅胶帽与耳道壁的贴合而产生较强的密封性,适用于地铁公交出行等环境嘈杂且无需兼听周围声音的场合,以及睡前需要安静入眠的场景,能够使听着获得更好的听觉体验。
[0003]目前,入耳式耳机前端安装的硅胶帽多为圆球型,采用双层翻折结构,内层用于套箍在耳机前端,外层由前向后翻折形成球面用于紧贴耳道壁,由于翻折结构的存在会导致该区域硬度相对较高,而耳道越深入的部位耳道皮层越薄,因此硅胶帽的前半部分会对耳道皮肤造成损伤,佩戴舒适度较差,是入耳式耳机无法进行长时间佩戴的原因之一,也是制约入耳式耳机市场的主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入耳式耳机前端硅胶帽及耳机,旨在解决当前入耳式耳机佩戴舒适性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入耳式耳机前端硅胶帽,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硅胶帽本体,硅胶帽本体包括安装环部、支撑环部,及密封环部,安装环部用于套箍在耳机前端的环槽上;支撑环部自安装环部的前端朝向耳机后端翻折延伸,支撑环部环绕于安装环部的外围;密封环部自支撑环部的延伸端朝向耳机前端翻折延伸,密封环部环绕于支撑环部的外围,用于贴合耳道周壁。
[000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密封环部的延伸端向前伸出于耳机前端。
[0007]一些实施例中,安装环部的前端向前伸出于耳机前端或与耳机前端的端面平齐,密封环部的延伸端向前伸出于安装环部的前端。
[000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密封环部为中部向外围凸起的弧圈型,且密封环部的延伸端直径小于支撑环部的延伸端直径。
[0009]一些实施例中,在密封环部朝向耳机后端翻折至稳定形态时,支撑环部为中部向外围凸起的弧圈型,且支撑环部的延伸端直径大于其另一端的直径。
[0010]示例性的,支撑环部的延伸端用于贴合支撑在耳机壳壁上。
[0011]示例性的,安装环部的内环面上设有适于嵌套于环槽内的环台。
[0012]举例说明,支撑环部的壁厚大于密封环部的壁厚。
[0013]举例说明,安装环部的硅胶硬度高于支撑环部的硅胶硬度,支撑环部的硅胶硬度
高于密封环部的硅胶厚度。
[0014]本技术提供的入耳式耳机前端硅胶帽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入耳式耳机前端硅胶帽,安装时将安装环部套箍在耳机前端的环槽上即可,佩戴时环绕在支撑环部外围的密封环部能够在支撑环部的支撑作用下与耳道壁紧密贴合形成密封状态,由于密封环部由支撑环部的延伸端即后端向前翻折,因此密封环部的前端为自由端,能够相对于翻折位置具备更好的柔软度,从而使密封环部的前半部分不仅能够更好的贴合耳道,而且能够降低对耳道皮肤的伤害,提高佩戴舒适性,进而提升入耳式耳机的市场竞争力。
[0015]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耳机,包括入耳式耳机本体,以及上述入耳式耳机前端硅胶帽,具有与上述入耳式耳机前端硅胶帽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入耳式耳机前端硅胶帽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采用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入耳式耳机前端硅胶帽的耳机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0、硅胶帽本体;11、安装环部;111、环台;12、支撑环部;13、密封环部;20、入耳式耳机本体;21、耳机前端;211、环槽;22、耳机后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
[0021]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2]应当说明的是,硅胶具有可撕扯变形并快速回弹恢复原状的特性,常用的耳机前端硅胶帽(强密封)均为硅胶材料,主要也是利用其变形能力能够紧密贴合耳道。
[0023]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入耳式耳机前端硅胶帽进行说明。所述入耳式耳机前端硅胶帽,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硅胶帽本体10,硅胶帽本体10包括安装环部11、支撑环部12,及密封环部13,安装环部11用于套箍在耳机前端21的环槽211上;支撑环部12自安装环部11的前端朝向耳机后端22翻折延伸,支撑环部12环绕于安装环部11的外围;密封环部13自支撑环部12的延伸端朝向耳机前端21翻折延伸,密封环部13环绕于支撑环部12的外围,用于贴合耳道周壁。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入耳式耳机前端硅胶帽适用于有线耳机和无线耳机;耳机前端21和耳机后端22均是针对出声口的方向而言,顺着出声口的方向为前,背着出
声口的方向为后。
[0025]在本实施例中,硅胶帽本体10可采用液态注塑工艺一体成型,其中,为提高连接可靠性,安装环部11可选取较高的硬度,而支撑环部12主要是利用硅胶材料的弹性支撑力对密封环部13进行支撑,也需要一定的硬度,而密封环部13自身也具有保持其形态的张力,但作为与耳道皮肤直接接触的外层结构,其应当相对柔软,而对于各部位硬度的实现可以是通过调节工艺参数和各部位的厚度尺寸进行加工获得,这是采用液态注塑工艺能够实现的常规工艺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0026]本实施例提供的入耳式耳机前端硅胶帽,与现有技术相比,安装时将安装环部11套箍在耳机前端21的环槽211上即可,佩戴时环绕在支撑环部12外围的密封环部13能够在支撑环部12的支撑作用下与耳道壁紧密贴合形成密封状态,由于密封环部13由支撑环部12的延伸端即后端向前翻折,因此密封环部13的前端为自由端,能够相对于翻折位置具备更好的柔软度,从而使密封环部13的前半部分不仅能够更好的贴合耳道,而且能够降低对耳道皮肤的伤害,提高佩戴舒适性,进而提升入耳式耳机的市场竞争力。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密封环部13的延伸端向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入耳式耳机前端硅胶帽,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硅胶帽本体,所述硅胶帽本体包括:安装环部,用于套箍在耳机前端的环槽上;支撑环部,自所述安装环部的前端朝向耳机后端翻折延伸,所述支撑环部环绕于所述安装环部的外围;密封环部,自所述支撑环部的延伸端朝向所述耳机前端翻折延伸,所述密封环部环绕于所述支撑环部的外围,用于贴合耳道周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前端硅胶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部的延伸端向前伸出于所述耳机前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前端硅胶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环部的前端向前伸出于所述耳机前端或与所述耳机前端的端面平齐,所述密封环部的延伸端向前伸出于所述安装环部的前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前端硅胶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部为中部向外围凸起的弧圈型,且所述密封环部的延伸端直径小于所述支撑环部的延伸端直径。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红超杨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初发点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