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0703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包括设置在路面下方的检查井井室,所述路面由车行道路面和设置在车行道路面两侧的人行道路面组成,检查井井室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还包括设置在检查井井室顶部的检查井井筒,所述检查井井筒与检查井井室连通并偏心设置,检查井井筒位于人行道路面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对车行道路面下管道位置进行改动的前提下,在排水检查井的顶部偏离中心轴线位置设置检查井井筒,使排水检查井的井口位于人行道路面,从而有效避免了对车行道路面和行车造成影响,排水检查井的井口也不会受到行车的载荷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额外增加管线带,实现了对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保证了行车的舒适性,清掏检修更加方便,也不存在安全隐患。也不存在安全隐患。也不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
,尤其是一种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功能的不断增多,地铁、综合管廊等地下公共设施以及各种市政公用地下管线的种类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由于城市道路的断面宽度有限,尤其是道路人行道及绿化带等宽度有限而路侧又缺乏规划绿地时,为保证管道之间、管道与其他工程设施之间的安全净距,部分地下管线尤其是埋深较深的雨污水管道往往需要敷设到车行道下方,这样就会造成管线的检查井井盖位于车行道上,在路过车辆的长期载荷作用下,会导致井周不均匀沉降,造成路面破损,严重影响道路表面的平整度、美观度以及行车的舒适性。
[0003]目前行业中所采用的排水检查井将井筒与管道在平面位置重叠,管道位于车行道时,井盖也位于车行道上,极大得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并且在对管道进行清掏检修时需要架设路障,不仅会对交通路况造成影响,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进行检修、不会影响车辆通行的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包括设置在路面下方的检查井井室,所述路面由车行道路面和设置在车行道路面两侧的人行道路面组成,检查井井室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还包括设置在检查井井室顶部的检查井井筒,所述检查井井筒与检查井井室连通并偏心设置,检查井井筒位于人行道路面下方。
[0006]进一步的是:所述排水管贯穿检查井井室的底部并与检查井井室的内腔连通,排水管上游部分的管径小于排水管下游部分的管径。
[0007]进一步的是:所述检查井井室的内腔底部设有从排水管上游部分向排水管下游部分倾斜的坡面;所述坡面较高的一边与排水管上游部分承接,坡面较低的一边与排水管下游部分承接。
[0008]进一步的是:所述检查井井室的内腔底部还设有检查井流槽,所述坡面设置在检查井流槽上。
[0009]进一步的是:所述检查井流槽的周边延伸至与检查井井室的内壁相抵靠。
[0010]进一步的是:所述检查井井筒的顶部设有对检查井井筒进行封闭的检查井井盖,所述检查井井室的顶部设有对检查井井室进行封闭的检查井盖板。
[0011]进一步的是:所述检查井盖板位于车行道路面下方,所述检查井井盖的顶面与人行道路面齐平。
[0012]进一步的是:所述检查井井筒的内壁与检查井井室的内壁对齐。
[0013]进一步的是:所述人行道路面与车行道路面的交界处设有路缘石,检查井井筒的外周面与路缘石的侧面相抵靠。
[0014]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多个踏步,所述踏步从检查井井室内壁的底部至检查井井筒内壁的顶部交错排列。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不对车行道路面下管道位置进行改动的前提下,对排水检查井的结构进行改进,在排水检查井的顶部偏离中心轴线位置设置检查井井筒,使排水检查井的井口位于人行道路面,从而有效避免了对车行道路面和行车造成影响,排水检查井的井口也不会受到行车的载荷作用;本技术无需额外增加管线带,实现了对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保证了行车的舒适性,清掏检修更加方便,也不存在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7]图2为图1中A

A面的剖面图;
[0018]图3为图1中B

B面的剖面图;
[0019]图中标记为:100

检查井井室、110

坡面、120

检查井流槽、130

检查井盖板、200

车行道路面、300

人行道路面、400

排水管、500

检查井井筒、510

检查井井盖、600

路缘石、700

踏步。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021]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所公开的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设置在路面下方,路面由车行道路面200和人行道路面300组成,人行道路面300位于车行道路面200的两侧并与车行道路面200相接。排水检查井的主体结构为检查井井室100,检查井井室100内带有内腔;检查井井室100位于车行道路面200下方,检查井井室100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400,排水管400将相邻的检查井井室100连通,路面上汇集的雨污水流入检查井井室100后,通过排水管400排放至下游排水管道。本技术中为了避免行车和排水检查井之间互相造成影响,对排水检查井的结构进行改进,在不对路面下管道位置进行改动、不额外增加管线带的前提下,在排水检查井的检查井井室100顶部设置一个检查井井筒500,检查井井筒500与检查井井室100连通,检查井井筒500偏心设置,即检查井井筒500的中心轴线未与检查井井室100的中心轴线位处于同一竖直线上,排水检查井的井口不再位于车行道路面200下,而是偏移到人行道路面300下方;车行道路面300上的行车不再会对排水检查井造成影响,排水检查井也不会影响行车的舒适性。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中所采用的排水管400贯穿检查井井室100的底部,排水管400从检查井井室100的底部穿过以使排水管400与检查井井室100的内腔连通,检查井井室100中汇集的雨污水通过排水管400排出。由于排水管400连通了上游多个排水检查井,在排水的过程中不断有雨污水从排水检查井中排入排水管400中,在排水管400中流动的雨污水会越来越多,排水管400下游的雨污水流量要大于排水管400上游的雨污水流量,为了适应雨污水的流量特点,本技术中对排水管400不同位置的管径进行优化,使排水
管400下游部分的管径大于排水管400上游部分的管径,即对于同一排水检查井两侧的排水管400来说,排水检查井进口一侧的排水管400管径要小于或等于排水检查井出口一侧的排水管400管径。
[0023]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排水管400中雨污水流动的顺畅度,本技术在检查井井室100内设置了坡面110。如图2所示,坡面110设置在检查井井室100的内腔底部,坡面110从排水管400上游部分向排水管400下游部分倾斜;坡面110较高的一边与排水管400上游部分承接,坡面110较低的一边与排水管400下游部分承接,即坡面110较高的一边与排水检查井进口一侧的排水管400承接,坡面110较低的一边与排水检查井出口一侧的排水管400承接。设置坡面110后,排水管400上游的雨污水以及检查井井室100内的雨污水能够更加顺利地流入下游的排水管400中。本技术中设置了检查井流槽120作为坡面110的基础,检查井流槽120固定在检查井井室100的内腔底部;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包括设置在路面下方的检查井井室(100),所述路面由车行道路面(200)和设置在车行道路面(200)两侧的人行道路面(300)组成,检查井井室(100)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4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检查井井室(100)顶部的检查井井筒(500),所述检查井井筒(500)与检查井井室(100)连通并偏心设置,检查井井筒(500)位于人行道路面(300)下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400)贯穿检查井井室(100)的底部并与检查井井室(100)的内腔连通,排水管(400)上游部分的管径小于排水管(400)下游部分的管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井井室(100)的内腔底部设有从排水管(400)上游部分向排水管(400)下游部分倾斜的坡面(110);所述坡面(110)较高的一边与排水管(400)上游部分承接,坡面(110)较低的一边与排水管(400)下游部分承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井井室(100)的内腔底部还设有检查井流槽(120),所述坡面(110)设置在检查井流槽(1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利唐颖李驰昊王宁郭世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