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肺复苏用简易急救通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0550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心肺复苏用简易急救通气装置。急救通气导管包括通气主管和通气副管;通气副管套装在通气主管外,通气主管下端伸出通气副管;通气主管上端连接有主管连接口,通气副管上端连接有副管连接口;通气主管下端一侧开设有主管侧孔,通气主管下端固定有第一套囊,第一套囊位于主管侧孔上方;通气副管下端一侧开设有副管侧孔,通气副管下端固定有第二套囊,第二套囊位于主管侧孔上方。ph探管用于辅助判断通气主管所置位置。使用时将急救通气导管经口置入合适深度,将两个套囊充气,通气主管可能置入气管或食管内,不论通气主管置入何处,均可以建立有效通气回路。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简便安全性高,适用于急需抢救建立人工通气的患者。通气的患者。通气的患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肺复苏用简易急救通气装置


[0001]本专利涉及急救医疗器械
,具体是涉及一种心肺复苏用简易急救通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指在患者心脏发生骤停或者呼吸出现终止时,使用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及电除颤等让患者重新恢复生命体征的急救技能。全球每年有近 700 万人发生院外心脏骤停,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人发生心脏骤停。鉴于患者发生呼吸、心脏骤停的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患者所需的基础生命支持需要“第一目击者”来完成,否则容易错过黄金抢救时间,增加死亡风险。实践证明,在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的 4 min 内对其进行CPR 的有效抢救,是挽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患者的生存率可高达49%~75%;若不及时进行抢救,每延迟一分钟,其生存率就下降7%~10%。
[0003]在急救治疗中,短时间内建立有效的人工通气回路是急救成功的关键之一。人工呼吸是一种用于自主呼吸停止时的急救方法。人工呼吸时,施救人员需要俯身跪下,使用抬头仰颌法使待救者气道通畅,捏住其鼻子,用嘴巴完全包住待救者嘴巴进行口对口吹气;但是,直接的口对口人工呼吸存在许多缺点:(1)首先是存在感染风险,尤其对一些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采用该方式容易造成施救者交叉感染;现实中很多施救者是作为“第一目击者”的普通群众,他们常常不具备专业急救知识,对直接口对口接触有抵触心理,很难接受这种方法。而且在病毒流行的背景下,在公共场所摘下口罩暴露口鼻本身就存在一定风险性;(2)其次,非专业人员进行人工呼吸时,往往不能掌握方法,吹气时气体容易从一侧泄漏,起不到肺通气目的,且若患者有鼻骨或面部受伤时,错误的手法容易造成患者二次受伤;(3)另外,待救者可能处于饱胃状态,错误的通气方法可能造成待救者反流误吸,气道可能被误吸物或分泌物阻塞,致使不能成功通气。
[0004]总之,在急救操作中,非专业人士人工呼吸很难达到有效的氧合需要,桎梏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在急救过程中,气管插管是目前临床上最有效的开放式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此方法可有效地保障患者的通气功能,防止患者误吸,但气管插管的操作常需配合喉镜进行,过于复杂困难,普通群众并不能成功完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心肺复苏用简易急救通气装置。本通气装置可在心肺复苏的急救过程中快速有效地建立呼吸回路,同时方法简单,便于非专业人员操作。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心肺复苏用简易急救通气装置,
包括急救通气导管,急救通气导管包括通气主管和通气副管;所述通气副管套装在通气主管外,通气主管下端伸出通气副管;通气主管上端连接有主管连接口,通气副管上端连接有副管连接口;所述通气主管下端一侧开设有主管侧孔,通气主管下端固定有可充放气的第一套囊,第一套囊位于主管侧孔上方;所述通气副管下端一侧开设有副管侧孔,通气副管下端固定有可充放气的第二套囊,第二套囊位于主管侧孔上方,副管侧孔位于第二套囊与第一套囊之间。
[0007]其进一步是:所述通气装置还包括ph探管。
[0008]所述ph探管为软塑料导管,ph探管末端设有ph探头,ph探管长50

60cm。
[0009]所述通气副管横截面为椭圆形,通气主管横截面为圆形,通气主管位于通气副管中心位置,通气主管直径为通气副管短轴径,通气主管长于通气副管。
[0010]所述通气主管下端通气口处为斜口,倾斜角度为40
°‑
50
°
,通气主管下端通气口处一侧开设有一个所述主管侧孔;所述通气副管下端一侧开设有多个均布的所述副管侧孔。
[0011]所述第一套囊为白色,第一套囊可充气10

15ml,第一套囊充气后呈球形;所述第二套囊为蓝色,第二套囊可充气80

100ml,第二套囊充气后呈扁平椭圆形。
[0012]所述急救通气导管上端设置有第一充气阀和第二充气阀;所述第一充气阀通过第一充气管道与第一套囊相连,第一充气管道固定在通气主管内壁上;所述第二充气阀通过第二充气管道与第二套囊相连,第二充气管道固定在通气副管内壁上。
[0013]所述第一充气阀和第二充气阀均为止逆阀,第一充气阀和第二充气阀出气口端均连接有套囊充气指示球。
[0014]所述急救通气导管为医用高分子软管,急救通气导管内壁设有螺旋状的金属丝,急救通气导管外壁设有刻度线和标记线。
[0015]在有患者需要进行心肺复苏实施急救通气时,施救者可一手推下颌,另一手将急救通气导管沿咽腔自然弯曲度从患者口中置入,直至深度标记线与门齿平齐后固定位置,分别将两套囊按预定容量充气,第一套囊充气后可密封气管或食管,保持气管或食管与通气主管间的密闭性,第二套囊充气后可压迫舌根、软腭、暴露咽部,并密闭口咽部,且两套囊充气后可固定急救通气管道然后,先将呼吸气囊与通气主管连接,听诊双肺呼吸音,若呼吸音正常且无胃扩张,则其位置正确,此时通气效果等同于标准气管导管;若双肺无呼吸音而胃部扩张,则将呼吸气囊接换至通气副管,这时双肺呼吸音正常,即可实施通气,此时通气效果等同于医用通气喉罩。
[0016]若此时抢救地点为没有听诊器且施救者不能判断通气主管的置入位置,可使用配套的ph探管,将其从通气主管中置入5s后取出,若所测ph值为中性则说明通气主管置于气管内,若所测ph值为酸性则表明探管所测到的为胃液,说明通气主管置于食管内。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可避免施救者与被抢救者的口对口直接接触,避免了施救者与被施救者交叉感染的风险,保证双方安全性;2、通气主管不论是插入气管还是插入食管均能迅速建立有效通气回路。使用时无需借助喉镜或其他设备,操作简单易懂,即使是未经过急救知识培训的普通群众也可使用
本装置进行施救。可大大提高急救通气效率,让人工呼吸抢救变得更加容易简单,提高抢救成功率;3、双套囊设计避免了饱胃患者在人工通气中反流误吸,同时可以良好固定通气导管位置,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导管滑位脱出等情况发生;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气效率高,安全性高,易于被公众接受。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急救通气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通气主管、通气副管重合位置的截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ph探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急救通气导管;100、通气主管;101、通气副管;102、主管侧孔;103、副管侧孔;104、第一套囊;105、第二套囊;106、第一充气管道;107、第二充气管道;108、第一充气阀;109、第二充气阀;113、主管连接口;114、副管连接口;115、套囊充气指示球;2、ph探管;200、ph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1]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心肺复苏用简易急救通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肺复苏用简易急救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急救通气导管(1),急救通气导管(1)包括通气主管(100)和通气副管(101);所述通气副管(101)套装在通气主管(100)外,通气主管(100)下端伸出通气副管(101);通气主管(100)上端连接有主管连接口(113),通气副管(101)上端连接有副管连接口(114);所述通气主管(100)下端一侧开设有主管侧孔(102),通气主管(100)下端固定有可充放气的第一套囊(104),第一套囊(104)位于主管侧孔(102)上方;所述通气副管(101)下端一侧开设有副管侧孔(103),通气副管(101)下端固定有可充放气的第二套囊(105),第二套囊(105)位于主管侧孔(102)上方,副管侧孔(103)位于第二套囊(105)与第一套囊(104)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肺复苏用简易急救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装置还包括ph探管(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心肺复苏用简易急救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h探管(2)为软塑料导管,ph探管(2)末端设有ph探头(200),ph探管(2)长50

60c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心肺复苏用简易急救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副管(101)横截面为椭圆形,通气主管(100)横截面为圆形,通气主管(100)位于通气副管(101)中心位置,通气主管(100)直径为通气副管(101)短轴径,通气主管(100)长于通气副管(10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肺复苏用简易急救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主管(100)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衡垒王明玉杨超朱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市肿瘤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