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恒流恒压输出电路及电源芯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开关型电源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恒流恒压输出电路及电源芯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传统的恒流恒压输出电路采用两组独立的误差放大器输出两路误差放大信号以分别进行恒压调节和恒流调节,故需要两组补偿电路以形成两路独立的信号处理电路,导致电路复杂,硬件成本较高;且由于两组误差放大控制电路彼此独立,恒压阶段与恒流阶段的切换不及时,导致输出电压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恒流恒压输出电路及电源芯片,旨在解决传统恒流恒压输出电路电路复杂和稳定性差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恒流恒压输出电路,包括:电流检测电路,配置为对直流电的电流进行采样以输出电流采样信号;电压检测电路,与电流检测电路连接,配置为对直流电的电压进行采样以输出电压采样信号;恒压运算电路,与电压检测电路连接,配置为将电压采样信号与第一参考电压进行运算,以输出第一放大信号;恒流运算电路,与电流检测电路连接,配置为将电流采样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流恒压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流检测电路,配置为对直流电的电流进行采样以输出电流采样信号;电压检测电路,与电流检测电路连接,配置为对直流电的电压进行采样以输出电压采样信号;恒压运算电路,与电压检测电路连接,配置为将电压采样信号与第一参考电压进行运算,以输出第一放大信号;恒流运算电路,与电流检测电路连接,配置为将电流采样信号与第二参考电压进行运算以输出第二放大信号,且将电流采样信号与第二参考电压相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控制信号;第一开关电路,与恒流运算电路连接,配置为根据控制信号断开,以停止输出第二放大信号,且根据控制信号的停止导通,以输出第二放大信号;第二开关电路,与恒流运算电路和恒压运算电路连接,配置为根据控制信号导通,以输出第一放大信号,且根据控制信号的停止断开,以停止输出第一放大信号;环路补偿电路,与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连接,配置为根据第一放大信号或第二放大信号输出补偿信号;电源电路,与环路补偿电路、电流检测电路以及恒压运算电路连接,配置为根据补偿信号输出直流电。2.如权利要求1的所述恒流恒压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运算电路具体配置为将电流采样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电压进行运算以输出所述第二放大信号,且当所述电流采样信号小于所述第二参考电压时输出控制信号,当所述电流采样信号减去所述第二参考电压的差值大于预设值时停止输出控制信号。3.如权利要求1的所述恒流恒压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单向导通电路和第三开关电路;所述恒流运算电路还配置为当所述电流采样信号大于所述第二参考电压且所述电流采样信号小于所述第二参考电压与预设值的和时,停止输出所述控制信号并将所述电流采样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电压进行运算以输出所述第二放大信号;所述第一单向导通电路,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并联,配置为单向导通第二放大信号;所述第三开关电路,与所述第一单向导通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以及所述恒流运算电路连接,配置为接入所述第二放大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的停止输出所述第二放大信号;所述恒流运算电路还配置为吸收所述第二放大信号。4.如权利要求1的所述恒流恒压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运算电路包括第一反相器、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效应管、第五场效应管、第六场效应管、第七场效应管、第八场效应管、第九场效应管、第十场效应管、第十一场效应管、第十二场效应管、第十三场效应管、第十四场效应管、第十五场效应管、第十六场效应管以及第十七场效应管;第一电源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作为所述恒流运算电路的电流采样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连接,以接入所述电流采样信号;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五场效应管
的漏极、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作为所述恒流运算电路的第二参考电压输入端,以接入所述第二参考电压;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十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十四场效应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十五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九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十三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以及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九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十三场效应管的漏极共接于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漏极共同作为所述恒流运算电路的第二放大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连接,以输出所述第二放大信号;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十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十一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十四场效应管的源极以及所述第十五场效应管的源极共接于电源地;所述第九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十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十一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十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十七场效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垚,苏新河,高宪校,郑清良,方兵洲,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英麦科芯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