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断头河浜的治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9838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适用于断头河浜的治理系统,包括初步净化单元、布水单元以及核心净化与稳定单元,在径流污染由集中径流汇入渠汇入时,首先经过汇水净化床的拦截净化,对水质进行净化,净化后水流进入导流布水环渠,引导水流,改变汇入污染水体的迁移路径,延长水力停留时间,导流布水环渠中的水流由分散布水管输入河浜断头的中心区域,实现径流集中汇入到分散布水,核心净化与稳定单元包括水道、深潭以及潜堤,从而构建平面上形式多样、断面深浅有别的基底生境格局,形成湿地内部构造,改变原有河浜断头水力基础条件,结合种植的水生植物,实现对面源污染物的高效持续净化,并带动河浜自净等生态功能的提升与稳定。河浜自净等生态功能的提升与稳定。河浜自净等生态功能的提升与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断头河浜的治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保护
,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断头河浜的治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受污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是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的重要方面,治理路线大体遵循从控源截污、水质改善到生态修复,包含了广泛应用的湿地治理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水力、基质、植物、微生物等的综合作用,实现水质的净化,具有治理效果佳、建设与运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但其人工干预的强度仍然较高,在河流治理过程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0003]本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则,利用生态工法构建贴近自然的湿地系统,近年来在河流水质提升及生态修复等方面成为研究的热点,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应用,例如以沉水植物恢复为核心的河流湿地系统构建等,但此类技术大多关注水生植物恢复一个方面,对基底、水质、局部微环境的综合考虑仍显不足,同时,在河流空间差异化的治理修复方面也关注较少;平原河网地区一般社会经济较为发达,土地资源稀缺,生产生活挤占河流空间的现象较为突出,造成大量断头河浜的出现,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浜头区域成为河浜重要的空间组成,从外部污染物输入角度,河浜浜头是面源汇入的重点场所,从河浜自身线性结构角度,也是污染物积累严重的主要空间,给河浜治理修复带来了一定难度。
[0004]因此,在河浜治理与修复过程中,如何对断头河浜进行治理与修复,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断头河浜的治理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缓解河浜断头处的污染情况,改善河浜断头水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断头河浜的治理系统,包括:
[0007]初步净化单元,所述初步净化单元包括集中径流汇入渠和汇水净化床,所述集中径流汇入渠与河浜断头外部的水流相连通,所述汇水净化床能够对由所述集中径流汇入渠导入的水流进行净化;
[0008]布水单元,所述布水单元包括导流布水环渠和分散布水管,所述导流布水环渠与所述汇水净化床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导流布水环渠环绕所述河浜断头的边缘设置,所述导流布水环渠的渠底低于所述河浜断头的河床,所述分散布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导流布水环渠相连通,所述分散布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导流布水环渠围成的区域相连通;
[0009]核心净化与稳定单元,所述核心净化与稳定单元设置于所述导流布水环渠围成的区域内,所述核心净化与稳定单元包括水道、深潭、潜堤以及水生植物,所述水道与所述深潭相连通,所述潜堤设置于所述水道以及所述深潭远离所述导流布水环渠的一侧,所述水生植物种植于所述河浜断头的河床上以及所述潜堤上。
[0010]优选地,所述导流布水环渠为U形结构且两端封口,所述导流布水环渠形成的U形
结构的开口朝向远离所述集中径流汇入渠的方向设置。
[0011]优选地,所述汇水净化床设置于所述导流布水环渠内,所述汇水净化床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汇水净化床设置于所述导流布水环渠与所述集中径流汇入渠的连通口的两侧;所述汇水净化床的底部低于所述导流布水环渠的渠底,所述汇水净化床的顶部高于所述导流布水环渠的渠底,所述汇水净化床包括净化床固定网和设置于所述净化床固定网内的净化床基质,所述净化床基质能够对进入所述导流布水环渠内的水流进行拦截净化。
[0012]优选地,所述导流布水环渠靠近所述水道的一侧设置促沉池,所述促沉池位于所述分散布水管的出口一侧的底部,所述促沉池内设置促沉填料,所述促沉填料的顶部与所述河浜断头的河床相平齐;
[0013]所述分散布水管以及所述促沉池一一对应且均为多组;所述分散布水管的出口一端设置筛网。
[0014]优选地,所述导流布水环渠靠近所述水道的一侧渠壁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排桩,两组所述排桩之间填充有渠埂基础,所述渠埂基础的顶部高于所述河浜断头的河床,所述渠埂基础的顶部设置压顶石笼网,所述压顶石笼网内填充有压顶基质,所述压顶石笼网的顶部与所述排桩的顶部相平齐。
[0015]优选地,所述水道以及所述深潭内铺设有三维网垫,所述三维网垫延伸至远离所述潜堤一侧的所述河浜断头的河床上,所述三维网垫利用固定钉固定于所述河浜断头的河床上。
[0016]优选地,所述水道的纵向截面为倒梯形,所述深潭的纵向截面底部为弧形;所述深潭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深潭利用所述水道相连通,所述水道为开口环状结构。
[0017]优选地,所述潜堤包括潜堤石笼网和填充于所述潜堤石笼网内的潜堤基质,所述潜堤基质内设置有种植管,所述种植管的顶部凸出于所述潜堤基质,所述种植管内填充有种植基质,所述种植管内种植有所述水生植物。
[0018]优选地,所述种植管的侧壁上设置有穿过孔;所述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0019]优选地,所述水道以及所述深潭的面积占所述导流布水环渠围成的区域面积的30%~40%,所述水生植物的栽植面积占所述导流布水环渠围成的区域面积的40%~60%。
[0020]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断头河浜的治理系统,在径流污染由集中径流汇入渠汇入时,首先经过汇水净化床的拦截净化,对水质进行净化,净化后水流进入导流布水环渠,引导水流,改变汇入污染水体的迁移路径,延长水力停留时间,导流布水环渠中的水流由分散布水管输入河浜断头的中心区域,实现径流集中汇入到分散布水,核心净化与稳定单元包括水道、深潭以及潜堤,从而构建平面上形式多样、断面深浅有别的基底生境格局,形成湿地内部构造,改变原有河浜断头水力基础条件,结合种植的水生植物,实现对面源污染物的高效持续净化,并带动河浜自净等生态功能的提升与稳定。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断头河浜的治理系统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中沿A

A向的剖切示意图;
[0025]图3为图1中沿B

B向的剖切示意图;
[0026]图4为图1中沿C

C向的剖切示意图;
[0027]图5为图1中沿D

D向的剖切示意图;
[0028]图6为图1中沿E

E向的剖切示意图。
[0029]其中,1为集中径流汇入渠,2为汇水净化床,201为净化床固定网,202为净化床基质,3为导流布水环渠,301为排桩,302为渠埂基础,303为压顶石笼网,304为压顶基质,4为分散布水管,5为水道,6为深潭,7为潜堤,701为潜堤石笼网,702为潜堤基质,703为种植管,704为种植基质,8为水生植物,9为促沉池,10为促沉填料,11为三维网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断头河浜的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步净化单元,所述初步净化单元包括集中径流汇入渠和汇水净化床,所述集中径流汇入渠与河浜断头外部的水流相连通,所述汇水净化床能够对由所述集中径流汇入渠导入的水流进行净化;布水单元,所述布水单元包括导流布水环渠和分散布水管,所述导流布水环渠与所述汇水净化床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导流布水环渠环绕所述河浜断头的边缘设置,所述导流布水环渠的渠底低于所述河浜断头的河床,所述分散布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导流布水环渠相连通,所述分散布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导流布水环渠围成的区域相连通;核心净化与稳定单元,所述核心净化与稳定单元设置于所述导流布水环渠围成的区域内,所述核心净化与稳定单元包括水道、深潭、潜堤以及水生植物,所述水道与所述深潭相连通,所述潜堤设置于所述水道以及所述深潭远离所述导流布水环渠的一侧,所述水生植物种植于所述河浜断头的河床上以及所述潜堤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断头河浜的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布水环渠为U形结构且两端封口,所述导流布水环渠形成的U形结构的开口朝向远离所述集中径流汇入渠的方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断头河浜的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水净化床设置于所述导流布水环渠内,所述汇水净化床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汇水净化床设置于所述导流布水环渠与所述集中径流汇入渠的连通口的两侧;所述汇水净化床的底部低于所述导流布水环渠的渠底,所述汇水净化床的顶部高于所述导流布水环渠的渠底,所述汇水净化床包括净化床固定网和设置于所述净化床固定网内的净化床基质,所述净化床基质能够对进入所述导流布水环渠内的水流进行拦截净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断头河浜的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布水环渠靠近所述水道的一侧设置促沉池,所述促沉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兴乔红霞王俊力付子轼毕玉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