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茶加工用槽形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9786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花茶加工用槽形混合装置,包括搅拌槽,所述搅拌槽内壁顶部四个拐角处均安设有进料口,所述搅拌槽内壁顶部中央安设有电动伸缩杆一,所述电动伸缩杆一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安设有混合组件,所述电动伸缩杆一的左右两侧对称安设了电动伸缩杆二,所述电动伸缩杆二的下方共同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底部的前后左右方位上均安设有混合组件,通过固定环的设立,可便于启动电动伸缩杆二和电动伸缩杆一交互运动,从而使固定板底部安设的混合组件和固定环底部安设的混合组件,进行相对运动,以达到充分混合的效果。以达到充分混合的效果。以达到充分混合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花茶加工用槽形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茶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花茶加工用槽形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花茶是利用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点,将有香味的鲜花和新茶一起闷,茶将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筛除,制成的花茶香味浓郁,茶汤色深,传统的窨制方法通常是先将茶坯平铺在地上,然后将经养护后的鲜花均匀地撒放在茶坯上,用铁耙迅速将茶坯与鲜花充分混合均匀,再将混合均匀的茶坯与鲜花再次摊平,这种在地上进行窨制的方法导致花茶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污染的现象,加之对茶坯和鲜花的混合与铺平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占用较大场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花茶加工用槽形混合装置,通过固定环的设立,可便于使固定板底部安设的混合组件和固定环底部安设的混合组件,进行相对运动,通过控制组件的设立,可便于开启电机带动扇叶转动,再通过电动伸缩杆二和电动伸缩杆一带动所有的混合组件交互上下运动,以达到充分混合的效果,通过出料阀的设立,可便于当需要混合时,人工推动出料阀关闭出料槽,当混合完成需要出料时,拉动出料阀,启动传送带,使花茶下落,再通过出料口铺放在铺料板上方,传送带带动铺料板移动,实现自动铺料,节省了大量人力,也节省了场地空间,具有使用简单方便、且便捷高效的特点。
[0004]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花茶加工用槽形混合装置,包括搅拌槽,所述搅拌槽内壁顶部四个拐角处均安设有进料口,所述搅拌槽内壁顶部中央安设有电动伸缩杆一,所述电动伸缩杆一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安设有混合组件,所述混合组件的顶部为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方安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底端连接了转轴,所述转轴上垂直安设有两组扇叶,所述电动伸缩杆一的左右两侧对称安设了电动伸缩杆二,所述电动伸缩杆二的下方共同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底部的前后左右方位上均安设有混合组件,所述搅拌槽的最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出料阀滑动连接,所述出料阀下方安设有出料槽,所述出料槽内部开设有若干个梳杆,所述出料槽右侧外壁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搅拌槽的外壁下方四个拐角处均安设有立柱,所述出料槽的下方安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前后两侧均安设有撑杆,所述撑杆的上方均安设有栏板,所述传送带上方放置有若干个铺料板,所述搅拌槽的左侧外壁上安设有控制组件。
[0005]其中,所述进料口的上半部分为漏斗形状,且上半部分被安设在搅拌槽顶部外壁上,所述进料口的下半部分为长管状,且下半部分位于搅拌槽的内部,所述进料口的顶部设置有盖子;通过进料口的设立,可便于将需要混合的花和茶投入搅拌槽的内部,通过进料口顶部盖子的设立,可便于当不需要投入花茶时起到防尘的作用。
[0006]其中,所述搅拌槽的上半部分设置为方形槽,所述搅拌槽下半部分的四壁设置为向内倾斜的坡面;通过搅拌槽的设立,可便于一方面在需要进行混合工作时提供一个封闭
的空间,另一方面当混合结束之后,花茶可以通过搅拌槽下半部分坡面的设计,被集中在出料槽上方,然后再通过出料槽和出料口将已经混合好的花茶自动的铺放在铺料板上方。
[0007]其中,所述控制组件与电机、电动伸缩杆一、电动伸缩杆二、传送带均为电性连接,所述扇叶的材质为橡胶材质,所述扇叶的外观设置为若干个小方块水平排列在转动杆之上;通过控制组件的设立,可便于开启电机带动扇叶转动,再通过电动伸缩杆二和电动伸缩杆一带动所有的混合组件交互上下运动,以达到充分混合的效果。
[0008]其中,所述固定环中间设置有一大圆形镂空,且镂空大小要大于混合组件转动起来形成的圆形大小,所述固定环在圆环板上安设有若干个通孔;通过固定环的设立,可便于使固定板底部安设的混合组件和固定环底部安设的混合组件进行相对运动,通过固定环上通孔的设立,可便于在搅拌时固定环上方的花茶通过通孔下落,不会被留在固定环上面。
[0009]其中,所述出料阀的底部设置有方形把手,所述出料阀顶部右侧设置为坡面,所述滑槽内部开设设置的方形凹槽与出料阀顶部相契合;通过出料阀的设立,可便于当需要混合时,人工推动出料阀关闭出料槽,当混合完成需要出料时,拉动出料阀打开出料槽使花茶下落,再通过出料口铺放在铺料板上方。
[0010]其中,所述梳杆上安设有若干个间隔相等的梳齿,所述出料槽为方形,所述出料槽的左侧下半部分设置为倾斜的坡面;通过梳杆的设立,可便于当花茶堆积在出料槽上方时可能会出现花茶纠结成一团的情况时,通过梳杆上设置的梳齿,可以松散花茶之间的间隙,从而避免了花茶通过出料槽直接出料不能够很均匀的铺放在铺料板上的情况发生。
[0011]其中,所述铺料板的宽度大于出料口的宽度,所述栏板的形状均为朝向铺料板横置的T形,所述栏板之间的间距与铺料板的宽度相互契合;通过栏板的设立,可便于当启动传送带运动时,防止放置在传送带上方的铺料板会因为传送带的移动而从前侧或后侧掉落。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进料口的设立,可便于将需要混合的花和茶投入搅拌槽的内部,通过进料口顶部盖子的设立,可便于当不需要投入花茶时起到防尘的作用,通过搅拌槽的设立,可便于一方面在需要进行混合工作时提供一个封闭的空间,另一方面当混合结束之后,花茶可以通过搅拌槽下半部分坡面的设计,被集中在出料槽上方,然后再通过出料槽和出料口将已经混合好的花茶自动的铺放在铺料板上方,通过控制组件的设立,可便于开启电机带动扇叶转动,再通过电动伸缩杆二和电动伸缩杆一带动所有的混合组件交互上下运动,以达到充分混合的效果,通过固定环的设立,可便于使固定板底部安设的混合组件和固定环底部安设的混合组件进行相对运动,通过固定环上通孔的设立,可便于在搅拌时固定环上方的花茶通过通孔下落,不会被留在固定环上面,通过出料阀的设立,可便于当需要混合时,人工推动出料阀关闭出料槽,当混合完成需要出料时,拉动出料阀打开出料槽使花茶下落,再通过出料口铺放在铺料板上方,通过梳杆的设立,可便于当花茶堆积在出料槽上方时可能会出现花茶纠结成一团的情况时,通过梳杆上设置的梳齿,可以松散花茶之间的间隙,从而避免了花茶通过出料槽直接出料不能够很均匀的铺放在铺料板上的情况发生,通过栏板的设立,可便于当启动传送带运动时,防止放置在传送带上方的铺料板会因为传送带的移动而从前侧或后侧掉落。
[0013]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环与混合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滑槽与出料阀的连接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混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搅拌槽;2、进料口;3、电动伸缩杆一;4、电动伸缩杆二;5、固定板;6、固定环;7、安装板;8、电机;9、转轴;10、扇叶;11、立柱;12、滑槽;13、出料阀;14、撑杆;15、铺料板;16、栏板;17、传送带;18、梳杆;19、出料槽;20、出料口;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花茶加工用槽形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槽(1),所述搅拌槽(1)内壁顶部四个拐角处均安设有进料口(2),所述搅拌槽(1)内壁顶部中央安设有电动伸缩杆一(3),所述电动伸缩杆一(3)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的底部安设有混合组件(21),所述混合组件(21)的顶部为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的下方安设有电机(8),所述电机(8)的底端连接了转轴(9),所述转轴(9)上垂直安设有两组扇叶(10),所述电动伸缩杆一(3)的左右两侧对称安设了电动伸缩杆二(4),所述电动伸缩杆二(4)的下方共同连接有固定环(6),所述固定环(6)底部的前后左右方位上均安设有混合组件(21),所述搅拌槽(1)的最底部开设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与出料阀(13)滑动连接,所述出料阀(13)下方安设有出料槽(19),所述出料槽(19)内部开设有若干个梳杆(18),所述出料槽(19)右侧外壁底部开设有出料口(20),所述搅拌槽(1)的外壁下方四个拐角处均安设有立柱(11),所述出料槽(19)的下方安设有传送带(17),所述传送带(17)的前后两侧均安设有撑杆(14),所述撑杆(14)的上方均安设有栏板(16),所述传送带(17)上方放置有若干个铺料板(15),所述搅拌槽(1)的左侧外壁上安设有控制组件(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茶加工用槽形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2)的上半部分为漏斗形状,且上半部分被安设在搅拌槽(1)顶部外壁上,所述进料口(2)的下半部分为长管状,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李弟弟李恒郭志成安海侠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国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