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流检测在役风机发电机组轴承轮齿裂纹的对比试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9593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涡流检测在役风机发电机组轴承轮齿裂纹的对比试块,属于风力发电机组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在试块本体其中一个轮齿的工作面的不同位置处设有六个人工线槽,分别代表了风力发电组轴承轮齿出现裂纹的典型部位。涡流检测时,采用该对比试块通过涡流检测仪器和涡流探头完成各人工线槽的检测,然后根据检测信号相位变化/幅值大小与各人工线槽的实际位置进行比对和调节,则达到了不同部位深度不小于1mm裂纹的涡流检测能力。该对比试块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极强;为风机轴承轮齿裂纹的涡流检测技术研究提供了缺陷比对试样,能够确定检测灵敏度和缺陷大小,保证了在役风机轴承轮齿的质量和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安全运行。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流检测在役风机发电机组轴承轮齿裂纹的对比试块


[0001]本技术属于风力发电机组无损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涡流检测在役风机发电机组轴承轮齿裂纹的对比试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相同单机容量风电机组的叶片越来越长,且很多新建风电场处于山地,风场湍流较大,变桨轴承和偏航轴承所承受的载荷增大。但是,由于受到轮毂和机舱尺寸的限制,变桨轴承和偏航轴承尺寸难以得到相应增大,造成其轴承轮齿部位承受了更大的载荷,发生故障的概率也越来越大。
[0003]风机轴承齿轮副在啮合传递运行时,主动轮的作用力和从动轮的反作用力都通过接触点分别作用在对方轮齿上,最危险的情况是接触点某一瞬间位于轮齿的齿顶部,此时轮齿如同一个悬臂梁,受载后齿根处产生的弯曲应力最大,若因突然过载或冲击过载,很容易在齿根处产生过载断裂。即使不存在冲抵过载的受力工况,当轮齿重复受载后,由于应力集中现象,也容易产生疲劳裂纹,并逐步扩展,致使轮齿在根部产生疲劳断裂。另外淬火裂纹、磨削裂纹和严重磨损后齿厚过分减薄时,在轮齿的任意部位都可能产生断裂。轮齿的断裂时齿轮最严重的故障,常因此造成风机轴承停机。
[0004]风机轴承轮齿在制造过程中多采用磁粉检测,但是轴承组装完成后,因结构限制,磁粉检测难以实施,目前风场巡检人员多采用外观检测方式检查在役风机轴承齿轮裂纹情况。涡流检测是建立在电磁感应原理基础之上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由于轴承轮齿为铁磁性材料,涡流检测适用于表面和近表面裂纹检测,并且对涡流检测探头进行仿轮齿形状进行设计,大大提高了轮齿裂纹的检测率。涡流检测时通过对比信号变化来判断损伤的检测方法,但通常需要制定专用对比试块进行定标才能进行检测和损伤评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流检测在役风机发电机组轴承轮齿裂纹的对比试块,为风机轴承轮齿裂纹的涡流检测技术研究提供了缺陷比对试样;能够用于涡流检测在役风机发电机组轴承轮齿裂纹的检测灵敏度设定和缺陷大小的确定。
[0006]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涡流检测在役风机发电机组轴承轮齿裂纹的对比试块,包括设有若干个轮齿的试块本体,其中1个轮齿的工作面上设有第一人工线槽、第二人工线槽、第三人工线槽、第四人工线槽、第五人工线槽和第六人工线槽;轮齿的长度为L,高度为H;第一人工线槽设在轮齿一侧的第一端面,距离齿顶H/8;第二人工线槽距离第一端面L/4,距离齿顶3H/8;第三人工线槽距离第一端面L/2,距离齿顶H/8;第四人工线槽距离第一端面3L/4,距离齿顶5H/8;第五人工线槽设在距离第一端面L/2的齿底;第六人工线槽设在距离第一端面L的齿底。
[0008]优选地,第一人工线槽、第二人工线槽、第三人工线槽、第四人工线槽、第五人工线槽和第六人工线槽的尺寸相等。
[0009]进一步优选地,第一人工线槽、第二人工线槽、第三人工线槽、第四人工线槽、第五人工线槽和第六人工线槽的长度L为5mm。
[0010]进一步优选地,第一人工线槽、第二人工线槽、第三人工线槽、第四人工线槽、第五人工线槽和第六人工线槽的宽度为0.2mm。
[0011]进一步优选地,第一人工线槽、第二人工线槽、第三人工线槽、第四人工线槽、第五人工线槽和第六人工线槽的深度为1mm。
[0012]优选地,试块本体上轮齿的数量为3。
[0013]进一步优选地,第一人工线槽、第二人工线槽、第三人工线槽、第四人工线槽、第五人工线槽和第六人工线槽设在最外侧轮齿的工作面上。
[0014]优选地,涡流仪裂纹检出的判定方法为:第一人工线槽、第二人工线槽、第三人工线槽、第四人工线槽、第五人工线槽或第六人工线槽的信号幅值大于等于全屏的20%,并且噪声比大于等于3。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6]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涡流检测在役风机发电机组轴承轮齿裂纹的对比试块,在试块本体其中一个轮齿的工作面的不同位置处设有六个人工线槽,分别代表了风力发电组轴承轮齿出现裂纹的典型部位。涡流检测时,采用该对比试块通过涡流检测仪器和涡流探头完成各人工线槽的检测,然后根据检测信号相位变化/幅值大小与各人工线槽的实际位置进行比对和调节,则达到了不同部位深度不小于1mm裂纹的涡流检测能力。该对比试块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极强;为风机轴承轮齿裂纹的涡流检测技术研究提供了缺陷比对试样,能够用于涡流检测在役风机发电机组轴承轮齿裂纹的检测灵敏度设定和缺陷大小的确定,保证了在役风机轴承轮齿的质量和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对比试块的正视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对比试块的左视示意图;
[0019]图3为人工线槽的端面示意图。
[0020]图中:1为齿顶,2为齿底,3为第一人工线槽,4为第二人工线槽,5为第三人工线槽,6为第四人工线槽,7为第五人工线槽,8为第六人工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其内容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0022]如图1和图2,为本技术的涡流检测在役风机发电机组轴承轮齿裂纹的对比试块,包括设有若干个轮齿的试块本体,其中1个轮齿的工作面上设有第一人工线槽3、第二人工线槽4、第三人工线槽5、第四人工线槽6、第五人工线槽7和第六人工线槽8;轮齿的长度为L,高度为H;第一人工线槽3设在轮齿一侧的第一端面,距离齿顶1为H/8;第二人工线槽4距离第一端面L/4,距离齿顶1为3H/8;第三人工线槽5距离第一端面L/2,距离齿顶1为H/8;第
四人工线槽6距离第一端面3L/4,距离齿顶1为5H/8;第五人工线槽7设在距离第一端面L/2的齿底2;第六人工线槽8设在距离第一端面L的齿底2,也就是另一端面上。
[0023]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人工线槽3、第二人工线槽4、第三人工线槽5、第四人工线槽6、第五人工线槽7和第六人工线槽8的尺寸相等。
[0024]如图3,第一人工线槽3、第二人工线槽4、第三人工线槽5、第四人工线槽6、第五人工线槽7和第六人工线槽8的长度L为5mm。第一人工线槽3、第二人工线槽4、第三人工线槽5、第四人工线槽6、第五人工线槽7和第六人工线槽8的宽度为0.2mm。第一人工线槽3、第二人工线槽4、第三人工线槽5、第四人工线槽6、第五人工线槽7和第六人工线槽8的深度为1mm。
[0025]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试块本体上轮齿的数量为3。优选地,第一人工线槽3、第二人工线槽4、第三人工线槽5、第四人工线槽6、第五人工线槽7和第六人工线槽8设在最外侧轮齿的工作面上。
[0026]本技术的对比试块在使用时:
[0027]1)将涡流探头置于两个不设置人工线槽齿轮工作面上,以平衡涡流仪参数,用于调节零点;
[0028]2)将涡流探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流检测在役风机发电机组轴承轮齿裂纹的对比试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若干个轮齿的试块本体,其中1个轮齿的工作面上设有第一人工线槽(3)、第二人工线槽(4)、第三人工线槽(5)、第四人工线槽(6)、第五人工线槽(7)和第六人工线槽(8);轮齿的长度为L,高度为H;第一人工线槽(3)设在轮齿一侧的第一端面,距离齿顶(1)H/8;第二人工线槽(4)距离第一端面L/4,距离齿顶(1)3H/8;第三人工线槽(5)距离第一端面L/2,距离齿顶(1)H/8;第四人工线槽(6)距离第一端面3L/4,距离齿顶(1)5H/8;第五人工线槽(7)设在距离第一端面L/2的齿底(2);第六人工线槽(8)设在距离第一端面L的齿底(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流检测在役风机发电机组轴承轮齿裂纹的对比试块,其特征在于,第一人工线槽(3)、第二人工线槽(4)、第三人工线槽(5)、第四人工线槽(6)、第五人工线槽(7)和第六人工线槽(8)的尺寸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流检测在役风机发电机组轴承轮齿裂纹的对比试块,其特征在于,第一人工线槽(3)、第二人工线槽(4)、第三人工线槽(5)、第四人工线槽(6)、第五人工线槽(7)和第六人工线槽(8)的长度L为5mm。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召堂孟永乐殷尊吕游吕一楠孙璞杰李佼佼林琳高冲吴坤高延忠高磊朱婷安国栋牛旭瑞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