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流屏障的基坑防水用的引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9584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坑防护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基于气流屏障的基坑防水用的引水结构。其包括防涝结构,防涝结构包括地面框以及通风体,地面框开设有框眼,框眼内插接有框柱,框柱连接有支臂,通风体设有锁止结构,通风体设有气泵,气泵设有吸气管和泵气管,泵气管与通风体相连通,通风体开设有喷气槽,喷气槽内设有单流体,地面框设有遮板,遮板设有底板,底板连通有排水管,遮板内开设有内槽,遮板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与内槽顶部连通,遮板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与内槽底部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气泵通过吸气管吸入空气,并将空气由泵气管输入通风体内,空气流由喷气槽的单流体所喷出,使得在基坑上方形成“空气墙”,空气流吹动雨水斜向下落,避免雨水直接落入基坑内。避免雨水直接落入基坑内。避免雨水直接落入基坑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气流屏障的基坑防水用的引水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防护
,具体地说,涉及基于气流屏障的基坑防水用的引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基坑属于临时性工程,其作用是提供一个空间,使基础的砌筑作业得以按照设计所指定的位置进行,当基坑壁土质不稳定,并且有地下水的影响或放坡土方开挖工程量过大,时,需要设置基坑支护设置,而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然而现有的基坑顶部裸露,在降雨时雨水会落入基坑内导致基坑内涝,使得基坑内地下结构受到影响,在基坑顶部设置遮雨棚,则又会影响到基坑内的采光,因此需要基于气流屏障的基坑防水用的引水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气流屏障的基坑防水用的引水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了基于气流屏障的基坑防水用的引水结构,包括防涝结构,所述防涝结构包括地面框以及设置于地面框顶部的通风体,所述地面框上表面四角处开设有框眼,所述框眼内插接有框柱,所述框柱顶部一端转动连接有支臂,所述通风体两端底部设有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靠外侧一端与所述支臂连接,所述锁止结构用于对通风体自身进行固定,所述通风体底部设有气泵,所述气泵一端设有吸气管,所述气泵另一端设有泵气管,所述泵气管与所述通风体相连通,所述通风体两侧开设有喷气槽,所述喷气槽内设有单流体,所述地面框两侧设有遮板,所述遮板底部远离所述地面框一端设有底板,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地面框一端中部连通有排水管,所述遮板内开设有内槽,所述遮板靠近所述地面框一侧表面靠顶端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内槽顶部连通,所述遮板远离所述地面框一侧表面靠底端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内槽底部连通。
[000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止结构包括位于所述通风体两端底部的底端块,所述底端块内插接配合有插销,所述插销靠外侧一端与所述支臂表面插接配合,所述插销表面设置有弹簧,所述插销通过设置的弹簧与所述底端块内表面连接,两个所述支臂与所述地面框形成三角形。
[000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单流体开设有两个贯穿表面的单向槽,所述单向槽内靠上侧设有一号弧板,所述单向槽内靠下侧设有二号弧板,所述单向槽、所述一号弧板和所述二号弧板形成“特斯拉阀”结构。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口靠近所述通风体一侧设有集气板,所述集气板为长条状方板,所述集气板中部开设有聚槽,所述聚槽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所述聚槽远离所述进风口一端的截面积大于靠近所述进风口一端的截面积。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槽内设有处理体,所述处理体内设有多个
电热棒,所述处理体底部设有防水透气膜。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槽内设有加速器,所述加速器位于所述处理体下方,所述加速器开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加速槽,所述加速槽内一侧设有三号弧板,所述加速槽内另一侧设有四号弧板,所述加速槽、所述三号弧板和所述四号弧板形成“特斯拉阀”结构。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口内表面转动连接有上挡板,所述进风口内表面设置有弹簧,所述进风口通过设置的弹簧与所述上挡板相连接,所述出风口内表面转动连接有下挡板。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风体顶部设有挡雨板,所述挡雨板为“U”型结构板,所述挡雨板两侧底部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上表面开设有侧槽,所述侧槽两端与所述底板相连通。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槽底表面高于所述底板底表面,所述侧槽内底表面设有三角体。
[00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雨板两端内表面转动连接有防溅板,所述防溅板底部转动连接有浮棒。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1、该基于气流屏障的基坑防水用的引水结构中,气泵通过吸气管吸入空气,并将空气由泵气管输入通风体内,空气流由喷气槽的单流体所喷出,使得在基坑上方形成“空气墙”,空气流吹动雨水斜向下落,避免雨水直接落入基坑内。
[0016]2、该基于气流屏障的基坑防水用的引水结构中,单流体所喷出的空气流被进风口接收,空气流沿着内槽向下移动,并沿着出风口吹向底板,将降雨所形成的水流吹离基坑顶沿,并将水流吹入排水管内进行排放,从而避免基坑进水所造成的内涝情况。
[0017]3、该基于气流屏障的基坑防水用的引水结构中,通过设有挡雨板,使得通风体上方的降雨落入挡雨板内,降雨在挡雨板内汇聚并由挡雨板两端向下落,沿着连接板的倾斜面落至侧槽内,进而沿着侧槽进入底板内,从而使得降雨被排水管所排出。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地面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通风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单流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遮板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集气板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处理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加速器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特斯拉阀气体流向示意图。
[0029]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0030]1、防涝结构;11、地面框;111、框眼;112、框柱;113、支臂;12、通风体;121、气泵;122、底端块;123、插销;124、单流体;125、单向槽;126、一号弧板;127、二号弧板;13、遮板;131、底板;132、排水管;133、内槽;134、上挡板;135、下挡板;14、集气板;141、聚槽;15、处理体;151、防水透气膜;16、加速器;161、加速槽;162、三号弧板;163、四号弧板;17、挡雨板;171、连接板;172、侧板;173、侧槽;174、防溅板;175、浮棒。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气流屏障的基坑防水用的引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涝结构(1),所述防涝结构(1)包括地面框(11)以及设置于地面框(11)顶部的通风体(12),所述地面框(11)上表面四角处开设有框眼(111),所述框眼(111)内插接有框柱(112),所述框柱(112)顶部一端转动连接有支臂(113),所述通风体(12)两端底部设有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靠外侧一端与所述支臂(113)连接,所述锁止结构用于对通风体(12)自身进行固定,所述通风体(12)底部设有气泵(121),所述气泵(121)一端设有吸气管,所述气泵(121)另一端设有泵气管,所述泵气管与所述通风体(12)相连通,所述通风体(12)两侧开设有喷气槽,所述喷气槽内设有单流体(124),所述地面框(11)两侧设有遮板(13),所述遮板(13)底部远离所述地面框(11)一端设有底板(131),所述底板(131)远离所述地面框(11)一端中部连通有排水管(132),所述遮板(13)内开设有内槽(133),所述遮板(13)靠近所述地面框(11)一侧表面靠顶端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内槽(133)顶部连通,所述遮板(13)远离所述地面框(11)一侧表面靠底端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内槽(133)底部连通。2.基于气流屏障的基坑防水用的引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结构包括位于所述通风体(12)两端底部的底端块(122),所述底端块(122)内插接配合有插销(123),所述插销(123)靠外侧一端与所述支臂(113)表面插接配合,所述插销(123)表面设置有弹簧,所述插销(123)通过设置的弹簧与所述底端块(122)内表面连接,两个所述支臂(113)与所述地面框(11)形成三角形。3.基于气流屏障的基坑防水用的引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流体(124)开设有两个贯穿表面的单向槽(125),所述单向槽(125)内靠上侧设有一号弧板(126),所述单向槽(125)内靠下侧设有二号弧板(127),所述单向槽(125)、所述一号弧板(126)和所述二号弧板(127)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名栈黄铭彬陈文佳赵雪君谢泳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大禹水利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