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直径测量探头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9378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血管直径测量探头及装置,涉及医疗检测设备领域,测量探头包括基座、反射夹持头、驱动组件和电位器组件,反射夹持头的一端形成有夹持部,反射夹持头的另一端与基座滑动配合;驱动组件与反射夹持头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组件包括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第一导电件设置于基座,并与超声血管流量测量仪电连接,第二导电件与驱动组件连接,第二导电件与第一导电件接触,第二导电件与超声血管流量测量仪电连接。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反射夹持头相对基座运动,进而可以自由调节夹持部与基座之间的距离,既可以测量不同直径的血管,避免多次更换测量探头,提高了测量效率;又能使得血管与夹持部贴合的更好,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准确性。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直径测量探头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管直径测量探头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血管吻合或修补技术是一种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常见于冠脉搭桥、颅内血管搭桥、颈动脉内膜剥脱、器官移植等手术。血管吻合或修补技术是一种显微外科技术,具体操作过程为通过缝合将血管断端连接为一完整血管,或是将血管补片缝合至血管破口上,以达修补破损的目的。上述技术对术者操作水平要求极高,其难点体现为:

术者需保证吻合口通畅且阻力值最小,反之则会造成吻合口内血流受阻甚至血流不通畅,严重影响手术疗效;

术者缝合过程中需保证进针均匀,针距适中,反之则会造成吻合口出血,延长手术时间,增加多种并发症发生率。由于上述操作难点及可能引起的风险的存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操作进行质控,就质控过程而言,吻合口出血可通过直视下观察发现,但针对“难点
①”
可能引起的血流受阻或吻合失败,则必须借助其他仪器实现质控。
[0003]上述质控过程的本质是测量被吻合或修补的血管内血流量,若血流量达到预期值,则表示手术成功。血流量是通过流速与管径计算得到,流速测量过程技术成熟度高,测量效果稳定。对于血管直径测量技术而言,目前广泛用于手术质控的血管直径测量方法为通过超声流量探头上的固定尺寸反射板对血管直径进行估测,具体方法为:测量流量前通过观察对血管直径进行估测,然后选择相应尺寸的超声流量探头对血管直径进行实验性测量,若实验性测量时发现血管直径与探头直径匹配程度较好,则默认血管直径为对应的探头直径。通过探头直径对血管直径进行估测后,再通过探头对血管内部血流速进行测量,通过测得的流速与直径计算得到血流量。由于现有的血管流量探头为固定长度的夹持头,测量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合适长度夹持头的探头,而且更换后探头固定长度加持头测量不同直径血管时测量不准确,存在或松或紧的问题,降低了探头测量时的声耦合系数。因此,上述血管直径测量方式存在测量结果不准确和测量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血管直径测量探头,用以解决现有的血管直径测量方式存在测量结果不准确和测量效率低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血管直径测量探头,包括:
[0006]基座;
[0007]反射夹持头,所述反射夹持头的一端形成有夹持部,所述反射夹持头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座滑动配合;
[0008]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基座以及所述反射夹持头的另一端连接;
[0009]电位器组件,包括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设置于所述基座,并与超声血管流量测量仪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第一导电件接触,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超声血管流量测量仪电连接;
[0010]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反射夹持头相对所述基座运动,并驱动所述第二导电件相对所述第一导电件运动。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管直径测量探头,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0012]转轴,与所述基座转动配合,所述转轴的第一端形成有齿部,所述反射夹持头的另一端设置有齿条,所述齿部与所述齿条啮合。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管直径测量探头,所述反射夹持头的另一端设置有条形通孔,所述齿条设置于所述条形通孔的孔壁。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管直径测量探头,所述转轴的第二端设置旋钮。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管直径测量探头,所述基座包括:
[0016]基座本体,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基座本体的第一侧设置有滑槽,所述反射夹持头的另一端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滑槽内;
[0017]两个压电陶瓷,两个所述压电陶瓷对称设置于所述基座本体的一端,两个所述压电陶瓷分别与所述超声血管流量测量仪电连接。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管直径测量探头,所述基座还包括:
[0019]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基座本体的一端,且位于两个所述压电陶瓷之间,
[0020]壳体,围设于所述基座本体的外部。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管直径测量探头,所述壳体形成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基座本体的第二侧。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管直径测量探头,所述第一导电件为导电环,所述导电环设置于所述基座本体的第二侧,所述导电环围设于所述转轴第二端的外周;所述第二导电件为导电针,所述导电针设置于所述转轴的第二端。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管直径测量探头,所述基座本体的第二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设有固定块,所述第一导电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块上。
[0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血管直径测量装置,包括超声血管流量测量仪,还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血管直径测量探头。
[002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血管直径测量探头,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反射夹持头相对基座运动,进而可以自由调节夹持部与基座之间的距离,既可以测量不同直径的血管,避免多次更换测量探头,提高了测量效率;又能使得血管与夹持部贴合的更好,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通过驱动组件在驱动反射夹持头相对基座运动的同时驱动第二导电件相对第一导电件运动,使得第一导电件、第二导电件以及超声血管流量测量仪构成的导电回路输出与上述距离一一对应的电压信号,从而实现血管直径的自动测量,避免人工测量产生误差,进一步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血管直径测量探头未安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血管直径测量探头未安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9]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血管直径测量探头测量血管直径的原理示意图之一;
[0030]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血管直径测量探头测量血管直径的原理示意图之二;
[0031]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血管直径测量探头测量血管直径的原理示意图之三;
[0032]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血管直径测量探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
[0034]110、基座本体;111、滑槽;112、压电陶瓷;113、导线;114、支撑件;115、壳体;116、限位部;117、固定块;120、反射夹持头;121、夹持部;122、条形通孔;130、第一导电件;131、第二导电件;140、转轴;141、齿部;142、齿条;143、旋钮;150、血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直径测量探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反射夹持头,所述反射夹持头的一端形成有夹持部,所述反射夹持头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座滑动配合;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基座以及所述反射夹持头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组件,包括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设置于所述基座,并与超声血管流量测量仪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第一导电件接触,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超声血管流量测量仪电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反射夹持头相对所述基座运动,并驱动所述第二导电件相对所述第一导电件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直径测量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轴,与所述基座转动配合,所述转轴的第一端形成有齿部,所述反射夹持头的另一端设置有齿条,所述齿部与所述齿条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直径测量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夹持头的另一端设置有条形通孔,所述齿条设置于所述条形通孔的孔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直径测量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第二端设置旋钮。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血管直径测量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基座本体,设置有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洋姜宏原建平于文渊柳弘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悦唯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