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播幅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一体化播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9281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生产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变播幅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一体化播种装置,包括车架、壳体、分配辊、翻地犁、排种辊、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车架为与前方的拖拉机锁扣连接的拖车结构且与上方的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前部设置有滑轨板且中部设置有前后连通的分配壳和排种壳,所述翻地犁可拆卸的与所述滑轨板锁定连接且下部设置有犁地翻土的犁体,所述分配壳顶部开设有供种子进入的开口,所述分配辊为圆柱形结构且轴向转动于所述分配壳内,所述排种壳后部开设有供种子滑落的开口,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驱动所述分配辊和排种辊转动,本装置结构紧凑,播种效率高,易于维护保养,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模式的播种。模式的播种。模式的播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播幅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一体化播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生产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变播幅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一体化播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直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在传统间作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的绿色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充分发挥高位作物玉米的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的受光空间,大豆带和玉米带年际间地内可实行轮作,适合机播、机管和机收等机械化作业,同一地块大豆玉米和谐共生,一季双收。实现稳玉米和增大豆的生产目标。为大面积推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切实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充分发挥该技术增产增效优势,特设计一种可变播幅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一体化播种装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核心是扩间增光、缩株保密。可选用4: 2、 4:3和6: 3等模式。
[0003](一)4:2模式.实行4行大豆带与2行玉米带复合种植.带宽290厘米,其中,大豆行足40厘米.株距10厘米,亩播种9200粒以上;玉米行距40厘米.株距10厘米,亩播种4600粒以上.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65厘米。
[0004](二)4:3模式.实行4行大豆带与3行玉米带复合种植.带宽350厘米,其中, 大豆行距40厘米.株距10厘米,亩播种7600粒以上;玉米行距50厘米.边行株距12厘米. 中间行株距15厘米,亩播种4400粒以上.大豆带与玉米带 间距65厘米。
[0005](三)6:3模式.实行6行大豆带与3行玉米带复合种植、带宽455厘米,其中,大豆行距45厘米、株距10厘米,亩播种8800粒以上;玉米行距50厘米.边行株距12厘米、中间行株距15厘米,亩播种3400粒以上.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65厘米。
[0006]申请号为201611109414.3的专利公开了玉米

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免耕施肥精量播种机,包括悬挂机架、旋耕系统、动力传动系统、施肥开沟系统和播种覆土系统,通过结合反转旋耕及驱动地轮倾斜前置的安装方式,实现刀片向前切茬,保证灭茬碎土效果,并能实现驱动轮始终贴地,避免缺苗断垄出现,具备结构简单,精量播种质量均匀一致等特点。该专利技术涉及的行距参数最小可调至30cm,适合多种栽培模式的作物播种,并能实现玉米大豆等作物的同时播种,株距设置在多种参数下调整变化,最小可调整至6cm。
[0007]该专利通过设置多个株距调节总成和多个排种器构成,结构较为复杂,通过一连串的齿轮链条结构传递动力,维修保养繁琐,使用成本较高并且不能很好地适应多种模式的播种,只能调整排种器的间距来调整行距。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变播幅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一体化播种装置。
[0009]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10]一种可变播幅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一体化播种装置,包括车架、壳体、分配辊、翻地
犁、排种辊和第二电机,所述车架与前方的拖拉机锁扣连接且顶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包括滑轨板、分隔板、分配壳、连通槽和排种壳,所述分配壳位于所述排种壳的前方且两者通过倾斜向下的所述连通槽连通,所述分隔板竖直设置并分别将所述分配壳和排种壳的内部空间分为左侧的玉米种区和右侧的大豆种区,所述分配壳顶部开设有供种子进入的漏斗槽且内部的轴向上与圆柱状的所述分配辊转动连接,所述分配辊的中部与所述分隔板转动连接,所述分配辊的圆柱面上设置有多排分配槽,每排所述分配槽均为多个且每排分配槽的间距和数目不同形成不同播幅的分配结构,当多排分配槽择一排与所述连通槽连通时,所述漏斗槽、分配槽、连通槽和排种壳连通,所述排种壳后部开设有供种子滑落的出口且内部的轴向上与柱状的所述排种辊转动连接,所述排种辊的圆周表面设置有多条平行的用以容置种子的排种槽,所述排种辊的中部与所述分隔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轴与所述排种辊连接。
[0011]所述分配壳的前部与所述滑轨板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翻地犁与所述滑轨板可拆卸连接且每个所述翻地犁下部均设置有犁地翻土的犁体,每个所述翻地犁的轴向位置均与对应的所述分配槽的轴向位置相同。
[0012]优选的,所述滑轨板的外侧设置有带状的锁定槽,所述翻地犁包括锁定架、锁定固定栓和犁体,所述锁定架为上部开设有螺栓孔的F形固定架结构且底部与所述犁体固定连接,所述锁定固定栓的中部与所述锁定架丝扣连接且底部与所述锁定槽压紧连接,当所述锁定固定栓拧紧时,所述锁定架与所述滑轨板锁定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后部设置有固定板和导向块,所述固定板为上端面倾斜向下的板状结构且均匀线性的设置有可拆卸槽,所述导向块通过所述可拆卸槽与所述固定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导向块之间的间隙对准所述分配槽,当种子从所述排种壳内送出后,种子经过所述导向块的导向作用向下掉落进入地块。
[0014]优选的,所述分配壳的顶部设置有上宽下窄的漏斗槽,所述漏斗槽与所述分配壳的连接部为Y形坡口,所述Y形坡口的下部开口大小与大豆和玉米的粒径相适配以控制种子的进入速度。
[0015]优选的,所述壳体外部还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分配辊转动构成播幅切换结构。
[0016]优选的,在所述分配辊上设置有环行的分配分隔槽,在所述排种辊上设置有环行的排种分隔槽,所述分隔板分别与所述分配分隔槽和排种分隔槽转动连接并分别将所述分配壳和排种壳的内部分为左侧的玉米种区和右侧的大豆种区。
[0017]优选的,所述车架的底部设置有轮轴和车轮,所述轮轴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且连段与两个所述车轮固定连接,所述车架的前部设置有连接扣和锁定销,所述连接扣的前部设置有供所述锁定销穿过的镂空孔洞,当所述锁定销落下时,所述车架通过所述连接扣与前方的拖拉机锁扣连接。
[001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0019]本装置将分散的排种器集合为一个整体的分配辊,通过转动分配辊可以较好地实现种子导向分配的功能,结构较常见的更为简单,播种效率高且更易维护保养。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
[0021]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
[0022]图3为种子的实际运动轨迹示意图;
[0023]图4为分隔板与分配壳和排种壳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0024]图中:1

车架,11

连接扣,111

锁定销,12

轮轴,13

车轮;
[0025]2‑
壳体,21

分配壳,211

漏斗槽,212

分隔板,213

Y形坡口,22

滑轨板,221

锁定槽,23

导向块,24

排种壳,241

导向凸台,25

固定板,251

可拆卸槽,26

连通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播幅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一体化播种装置,包括车架、壳体、分配辊、翻地犁、排种辊和第二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与前方的拖拉机锁扣连接且顶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包括滑轨板、分隔板、分配壳、连通槽和排种壳,所述分配壳位于所述排种壳的前方且两者通过倾斜向下的所述连通槽连通,所述分隔板竖直设置并分别将所述分配壳和排种壳的内部空间分为左侧的玉米种区和右侧的大豆种区,所述分配壳顶部开设有供种子进入的漏斗槽且内部的轴向上与圆柱状的所述分配辊转动连接,所述分配辊的中部与所述分隔板转动连接,所述分配辊的圆柱面上设置有多排分配槽,每排所述分配槽均为多个且每排分配槽的间距和数目不同形成不同播幅的分配结构,当多排分配槽择一排与所述连通槽连通时,所述漏斗槽、分配槽、连通槽和排种壳连通,所述排种壳后部开设有供种子滑落的出口且内部的轴向上与柱状的所述排种辊转动连接,所述排种辊的圆周表面设置有多条平行的用以容置种子的排种槽,所述排种辊的中部与所述分隔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轴与所述排种辊连接;所述分配壳的前部与所述滑轨板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翻地犁与所述滑轨板可拆卸连接且每个所述翻地犁下部均设置有犁地翻土的犁体,每个所述翻地犁的轴向位置均与对应的所述分配槽的轴向位置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播幅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一体化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板的外侧设置有带状的锁定槽,所述翻地犁包括锁定架、锁定固定栓和犁体,所述锁定架为上部开设有螺栓孔的F形固定架结构且底部与所述犁体固定连接,所述锁定固定栓的中部与所述锁定架丝扣连接且底部与所述锁定槽压紧连接,当所述锁定固定栓拧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霞燕海云李亚玲李宝辉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