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光植物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9192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补光植物灯,补光植物灯包括安装壳、电源件、散热器及灯板,由于安装壳上同时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电源安装腔及散热安装腔,且散热安装腔的底壁上开设有灯孔;进而在安装时,将灯板安装于散热器上,将散热器设置于散热安装腔内,以使灯板穿设于灯孔内。进一步将电源件安装于电源安装腔内,即可实现补光植物灯的组装。利用安装壳的结构,有效实现电源件、散热器及灯板之间的稳定安装,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且组装过程方便,便于提高组装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补光植物灯


[0001]本技术涉及灯具
,特别是涉及补光植物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照明技术的发展,在温室大棚植物照明培植领域中,越来越多利用LED发出的灯光作为太阳光的补充光源,以给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从而实现促进植物生长、开花结果,提高作物产量。然后,传统植物灯,结构的稳定性差,安装零部件多,导致安装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便于提供安装效率,及安装后结构的稳定性的补光植物灯。
[0004]一种补光植物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植物灯包括安装壳、电源件、散热器及灯板,所述安装壳内形成有电源安装腔及与所述电源安装腔间隔设置的散热安装腔,所述安装壳的底壁上开设有灯孔,所述灯孔与所述散热安装腔连通;所述电源件设置于所述电源安装腔内;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散热安装腔内;所述灯板安装于所述散热器上并穿设于所述灯孔内。
[000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底板及多个散热翅片,多个所述散热翅片间隔设置于所述散热底板上,所述灯板安装于所述散热底板背向于所述散热翅片的一侧。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底板靠近所述电源件的位置上开设有第一接线孔,所述电源安装腔朝向所述散热安装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接线孔,所述第二接线孔通过所述散热安装腔与所述第一接线孔连通,所述灯板的电源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接线孔、所述散热安装腔及所述第二接线孔与所述电源件连接。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线孔内设置有第一防水接头,所述第一防水接头对接于所述灯板,所述灯板的电源线穿设于所述第一防水接头内;和/或
[0008]所述第二接线孔内设置有第二防水接头,所述灯板的电源线穿设于所述第二防水接头内。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补光植物灯还包括盖板,所述电源安装腔与所述散热安装腔的顶壁均开口,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电源安装腔的开口处。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朝向所述散热器的侧边连接有遮挡部,所述遮挡部盖设于所述第一接线孔的上方。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安装腔背向于所述散热安装腔的侧壁上开设有电源孔,所述电源孔内设置有电源接头,所述电源接头与所述电源件电性连接。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补光植物灯还包括第一挂钩,所述散热安装腔的底壁上开设有勾槽,所述第一挂钩的一端勾设于所述勾槽内,另一端用于设置于横梁上。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补光植物灯还包括第二挂钩,所述电源安装腔背向于所述散热安装腔的外壁上形成有勾块,所述勾块上开设有勾孔,所述第二挂钩的一端勾设于所述勾孔内,另一端用于设置于横梁上,所述第一挂钩勾设于所述安装壳远离所述第二挂钩的位置。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安装腔的内壁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加强筋。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板背向于所述散热器的一侧设置有保护层。
[0016]上述补光植物灯,由于安装壳上同时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电源安装腔及散热安装腔,且散热安装腔的底壁上开设有灯孔,进而在安装时,将灯板安装于散热器上,将散热器设置于散热安装腔内,以使灯板穿设于灯孔内。进一步将电源件安装于电源安装腔内,即可实现补光植物灯的组装。利用安装壳的结构,有效实现电源件、散热器及灯板之间的稳定安装,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且组装过程方便,便于提高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在附图中:
[0020]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补光植物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的补光植物灯的分解图;
[0022]图3为图2所示的补光植物灯省略第一挂钩及第二挂钩的分解图;
[0023]图4为图1所示的补光植物灯在另一视角下的放大图;
[0024]图5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0、补光植物灯;100、安装壳;110、电源安装腔;120、散热安装腔;130、灯孔;140、第二接线孔;150、加强筋;160、电源孔;170、勾槽;180、勾块;182、勾孔;190、功率调节孔;200、电源件;300、散热器;310、散热底板;320、散热翅片;330、第一接线孔;340、第一防水接头;400、灯板;410、遮盖;500、盖板;510、密封圈;520、遮挡部;600、电源接头;700、第一挂钩;710、钩部;800、第二挂钩;900、功率调节件;20、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8]参阅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补光植物灯10,至少能过提高安装效率,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0029]参阅图1至图3,一实施例中,补光植物灯10包括安装壳100、电源件200、散热器300及灯板400,安装壳100内形成有电源安装腔110及与电源安装腔110间隔设置的散热安装腔120,安装壳100的底壁上开设有灯孔130,灯孔130与散热安装腔120连通;电源件200设置于电源安装腔110内;散热器300设置于散热安装腔120内;灯板400安装于散热器300上并穿设于灯孔130内。
[0030]上述由于安装壳100上同时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电源安装腔110及散热安装腔120,且散热安装腔120的底壁上开设有灯孔130,进而在安装时,将灯板400安装于散热器300上,将散热器300设置于散热安装腔120内,以使灯板400穿设于灯孔130内。进一步将电源件200安装于电源安装腔110内,即可实现补光植物灯10的组装。利用安装壳100的结构,有效实现电源件200、散热器300及灯板400之间的稳定安装,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且组装过程方便,便于提高组装效率。
[0031]如图2及图3所示,一实施例中,散热器300包括散热底板310及多个散热翅片320,多个散热翅片320间隔设置于散热底板310上,灯板400安装于散热底板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光植物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植物灯包括:安装壳,所述安装壳内形成有电源安装腔及与所述电源安装腔间隔设置的散热安装腔,所述安装壳的底壁上开设有灯孔,所述灯孔与所述散热安装腔连通;电源件,所述电源件设置于所述电源安装腔内;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散热安装腔内;及灯板,所述灯板安装于所述散热器上并穿设于所述灯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植物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底板及多个散热翅片,多个所述散热翅片间隔设置于所述散热底板上,所述灯板安装于所述散热底板背向于所述散热翅片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光植物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底板靠近所述电源件的位置上开设有第一接线孔,所述电源安装腔朝向所述散热安装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接线孔,所述第二接线孔通过所述散热安装腔与所述第一接线孔连通,所述灯板的电源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接线孔、所述散热安装腔及所述第二接线孔与所述电源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光植物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孔内设置有第一防水接头,所述第一防水接头对接于所述灯板,所述灯板的电源线穿设于所述第一防水接头内;和/或所述第二接线孔内设置有第二防水接头,所述灯板的电源线穿设于所述第二防水接头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光植物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都金龙乔凯吴永斌吴高齐张黎晨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美光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