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超长混凝土结构提前封闭后浇带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916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超长混凝土结构提前封闭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包括: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结构的浇筑过程中,现场获取混凝土原材料制作试样进行同条件下的实际弹性模量试验;在试样的混凝土开始收缩时监测混凝土收缩应变;当满足条件时,确定后浇带封闭日期并进行施工作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解决超长混凝土结构提前封闭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在不改变混凝土配合比中各种原材料质量的前提下,结合实测混凝土试块弹性模量数据以及现场混凝土结构的应力监测数据,确定后浇带的封闭日期,从而对后浇带提前进行封闭,无需等待60天的养护期,有利于实现部分工程提前进入穿插作业,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解决超长混凝土结构提前封闭后浇带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解决超长混凝土结构提前封闭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属于建设工程施工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超大型商场中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吃、喝、玩等一体化需求,逐渐成为一种建设潮流。超长超大型混凝土结构不设置施工缝,不仅有利于建筑物的整体装修,对于建筑的整体施工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超长结构无缝施工的问题,往往设置多条后浇带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充分收缩之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混凝土结构连成一整体。目前常规规范要求:待混凝土施工后60天,从上至下进行后浇带的封闭施工,这种施工工艺由于需要等待60天的养护期,对于后续工艺的穿插施工极其不利,极容易造成窝工现象。针对这一问题,能否采用一种有效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整体结构采取部分或者跳跃的方法提前封闭后浇带,以实现部分工程穿插作业,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合理利用混凝土收缩性能差异来实现超长结构的多个后浇带中部分后浇带提前封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解决超长混凝土结构提前封闭后浇带的施工方法。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解决超长混凝土结构提前封闭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包括:
[0005]根据现有的施工规范设置后浇带,进行混凝土浇筑,相邻的两段混凝土结构之间形成后浇带;
[0006]在混凝土结构的浇筑过程中,现场获取混凝土原材料制作试块,并进行同条件下的实际弹性模量试验,记录实际弹性模量达到不小于设计弹性模量的60%~80%时的天数d0,设计弹性模量为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对应的弹性模量;
[0007]对现场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实时监测,以6~8天作为监测间隔单位,第一次监测的混凝土收缩应变记为初始收缩应变,记为ε1,第n次监测的混凝土收缩应变记为ε
n
,混凝土收缩应变差值记为ε
n

ε
n
‑1;
[0008]当满足以下条件时,确定后浇带封闭日期并进行施工作业:
[0009](1)相邻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时间有效差不小于14天;
[0010](2)当d0>14时,后浇带封闭日期在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毕的d0天之后;当d0≤ 14时,后浇带封闭日期在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毕的14天之后。
[0011]记录实际弹性模量达到不小于设计弹性模量的70%时的天数d0。
[0012]以7天作为监测间隔单位。
[0013]两段相邻混凝土结构在后浇带封闭后的总长度不超过100m;如果超过100m时,后浇带封闭还需要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0014](1)ε
n

ε
n
‑1<0.2
×
10
‑4;
[0015](2)ε
n
<1.6
×
10
‑4。
[0016]确定后浇带封闭日期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未来7日无日平均温差超过10℃的降温天气。
[0017]后浇带的混凝土初凝时间较宜位于全天温度最低时段。
[0018]多段混凝土结构之间形成多个后浇带;在多个后浇带中,提前进行封闭作业的后浇带间隔设置。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解决超长混凝土结构提前封闭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在不改变混凝土配合比中各种原材料质量的前提下,结合实测混凝土试块弹性模量数据以及现场混凝土结构的应力监测数据,确定后浇带的封闭日期,从而对后浇带提前进行封闭,无需等待60天的养护期,有利于实现部分工程提前进入穿插作业,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实际弹性模量试验中经过7天混凝土养护期的弹性模量变化规律图。
[0021]图2为实际弹性模量试验中经过14天混凝土养护期的弹性模量变化规律图。
[0022]图3为混凝土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实测应变曲线。
[0023]图4为混凝土施工现场的钢筋实测应变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解决超长混凝土结构封闭后浇带施工的技术方法,其主要内容包过以下步骤:
[0026]1、获取原材料的弹性模量
[0027]本实施例所依托工程所在地为天津市,试验所用建筑材料均来自其周边地区,针对不同材料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弹性模量的变化龄期随着时间的变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具体测试方法为:在混凝土结构的浇筑过程中,现场取材制作150mm
×
150mm
×ꢀ
300mm的混凝土试块九组,进行现场同条件养护,养护时间为7天时进行三组弹性模量测试,养护时间为14天时进行三组弹性模量测试,养护28天进行另外三组弹性模量测试。
[0028]具体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0029]表1: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测试
[0030][0031]2、理论验算并确定封闭后浇带的条件
[0032]通过上述弹性模量的实测值,进行超长结构有限元验算,即采用实测的弹性模量结果,带入有限元模型中,其中混凝土收缩应变计算公式为:
[0033]ε
cs
(t,t
s
)=ε
cs0
β
s
(t

t
s
)
[0034]式中:ε
cs0
为混凝土名义收缩系数,ε
cs
(t,t
s
)为收缩开始龄期t
s
到计算龄期t 的收缩应变,β
s
(t

t
s
)为收缩随时间发展的系数,该系数与水泥种类有关。
[0035]在试样的混凝土开始收缩时进行监测,以7天作为监测间隔单位,第一次监测的混凝土收缩应变为初始收缩应变,记为ε1,第n次监测的混凝土收缩应变记为ε
n
,混凝土收缩应变差值记为ε
n

ε
n
‑1。
[0036]记录实际弹性模量达到不小于设计弹性模量的70%时的天数d0,其中设计弹性模量为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对应的弹性模量。
[0037]3、现场施工混凝土收缩监测
[0038]现场施工过程采用正弦式应变计进行收缩监测,主要测点布置考虑收结构柱影响较小的位置,受力比较明显的位置进行收缩监测,测点的布置要考虑结构的对称性以及收缩变形的规律性。混凝土的变形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为了避免温度补偿带来的诸多不利分析因素,采用钢筋应变计测试钢筋随混凝土收缩变形的过程,然后在一些受力结构比较典型的位置,布设钢筋应变计收缩变形对比点,监测混凝土收缩应变与钢筋应变随龄期变化之间的关系。
[0039]钢筋应变计与混凝土应变计的布置数量,要确保每一段混凝土结构上布设不少于 5个应变计测点,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决超长混凝土结构提前封闭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规范设置后浇带,进行混凝土浇筑,相邻的两段混凝土结构之间形成后浇带;在混凝土结构的浇筑过程中,现场获取混凝土原材料制作试块,并进行同条件下的实际弹性模量试验,记录实际弹性模量达到不小于设计弹性模量的60%~80%时的天数d0,设计弹性模量为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对应的弹性模量;对现场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实时监测,以6~8天作为监测间隔单位,第一次监测的混凝土收缩应变记为初始收缩应变,记为ε1,第n次监测的混凝土收缩应变记为ε
n
,混凝土收缩应变差值记为ε
n

ε
n
‑1;当满足以下条件时,确定后浇带封闭日期并进行施工作业:(1)相邻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时间有效差不小于14天;(2)当d0>14时,后浇带封闭日期在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毕的d0天之后;当d0≤14时,后浇带封闭日期在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毕的14天之后。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超长混凝土结构提前封闭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记录实际弹性模量达到不小于设计弹性模量的70%时的天数d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超长混凝土结构提前封闭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以7天作为监测间隔单位。4.如权利要求1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亦龙姜玉龙韩帅周千帆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宏达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