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球团捞球机器人系统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球团捞球机器人系统及使用方法,属于冶金机械设备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第一烧结制造部1#球团产线配置3台φ6.0m造球盘,因无在线粒度监测、调整,造球操作靠人工控制造球盘转速、加水量、加料量,生球粒度单纯依靠人工进行调整。并且大球积聚增大,导致其压坏其他小球的时候也是通过人工将球团捞出,目前人工造球8
‑
16mm生球合格率在80%左右, 1#球团产量为1730吨/天;生球合格率仍有提升空间,生球合格率的提升能增加球团日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球团捞球机器人系统及使用方法,通过视觉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机器人智能捞球团的目的,提高了球团生产效率并解决了大球在造球盘出不去,使大球积聚增大,导致其压坏其他小球,造成生产效率和造球质量变低的问题,满足了生产需求,构造简单实用、日常维修更换方便,有效地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球团捞球机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团捞球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机器人支架(1)、机器人(2)、捞球铲(3)和视觉系统,所述机器人(2)安装在支架(1)上,捞球铲(3)安装在机器人(2)上,视觉系统包含视觉摄像头支架(4)、视觉摄像头(5)和视觉系统主机,视觉摄像头(5)安装在视觉摄像头支架(4)上,视觉摄像头(5)设置在造球盘的上方,视觉摄像头(5)的输出端连接视觉系统主机,视觉系统主机与机器人(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团捞球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支架(1)包含支撑柱、支撑梁,框架和机器人安装板,支撑梁焊接在支撑柱高度的中间位置,框架安装在支撑柱上方,机器人安装板安装在框架上方,机器人安装板设有与机器人(2)安装尺寸相匹配的孔;支撑柱底部焊接有地面支撑钢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团捞球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捞球铲(3)包含杆、捞铲和安装盘,捞铲设置在杆的一端,捞铲上漏孔与直径为16mm的球团相匹配;安装盘设置在杆的另一端,安装盘安装在机器人(2)的末端。4.一种球团捞球机器人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1)视觉摄像头拍摄造球盘内部,识别出造球盘内直径较大的球团,将信号传递给视觉系统主机;(2)视觉系统主机将信号传递到机器人内;(3)机器人利用捞球铲将直径较大的球团捞出,并放置到固定的球团回收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会亚,甦震,李奇松,谷凤龙,田广才,张彦青,闫东,刘士朝,高亦寒,韩会峰,魏海亮,臧正超,
申请(专利权)人:河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