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播草地的种子补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904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牧草补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播草地的种子补播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包括第一壳体、连接杆和盖体,所述第一壳体内活动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内侧底端与连接杆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顶端从第一壳体顶部穿过并活动套装有套管,所述套管下方的连接杆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底端与盖体上表面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盖体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活动套装在第一壳体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补种装置使用时容易造成已成活牧草死亡的问题。用时容易造成已成活牧草死亡的问题。用时容易造成已成活牧草死亡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播草地的种子补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牧草补种
,具体为一种混播草地的种子补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牧草,一般指供饲养的牲畜食用的草或其他草本植物。牧草再生力强,一年可收割多次,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因此成为饲养家畜的首选。牧草品种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畜牧业经济效益的高低,需加以重视,并且在荒地上种植苜蓿、无芒雀麦、披碱草等牧草,也成为用于生态保护一种措施。
[0003]经大量检索发现: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CN202121774028.2】,公开号【CN215345733U】,本技术公开一种豆禾混播草地的种子补播装置,包括把手、连接件、车头和车体,所述车体顶部的右侧设置有车头,所述车体靠近车头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一端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通过轴与播种轮相互连接,所述播种轮外部的一侧通过轴连接有传动电机。本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一气缸、播种轮、固定板和移动板实现了装置具有旋土的功能,因此,使用时,通过第一气缸的作用,第一气缸就会带动移动板移动,移动板就会使播种轮进行移动,从而使播种轮与地面接触,从而通过播种轮的转动进行旋土,从而方便播种。
[0004]但是,荒地上的牧草容易因种种原因出现呈斑点状的牧草死亡,此时需对当前位置进行牧草补种,而现有牧草补种装置尺寸大,在进行移动过程中容易对已经成活的牧草造成伤害,严重的会导致牧草死亡,因此需要一种混播草地的种子补播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播草地的种子补播装置,具备方便对呈斑点状分布的牧草死亡区域进行牧草补种的优点,解决了现有补种装置使用时容易造成已成活牧草死亡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播草地的种子补播装置,包括第一壳体、连接杆和盖体,所述第一壳体内活动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内侧底端与连接杆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顶端从第一壳体顶部穿过并活动套装有套管,所述套管下方的连接杆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底端与盖体上表面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盖体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活动套装在第一壳体外侧。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采用圆筒状结构设计,第一壳体底端采用六十度弧形切角处理,第一壳体外壁一侧底部开设有第一预留孔,第一壳体顶部与盖体下表面接触但不固定连接。通过在第一壳体外壁一侧开设第一预留孔,从而在第二壳体转动时,可将第一预留孔露出,并进行进行播种操作。
[0008]优选的,所述底板采用漏斗状结构设计,底板外壁与第一壳体尺寸相匹配,底板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二预留孔。通过在底板一侧外壁开设第二预留孔,从而在使用时,通过底板
在第一壳体内转动,从而使第二预留孔露出并使种子落至底板下方的第一壳体内。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杆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握把。通过在连接杆顶部固定安装第二握把,从而在使用时可通过第二握把对连接杆进行转动。
[0010]优选的,所述套管外壁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握把。通过在套管外壁固定安装第一握把,从而在使用时可通过握紧第一握把,并转动第二握把使第一壳体在第二壳体内转动。
[0011]优选的,所述盖体采用环形结构设计,盖体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架,连接杆从第二支撑架中心点穿过且与第二支撑架不接触。通过将连接杆从第二支撑架中心点穿过,从而在连接杆转动时第一壳体不受影响。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并在第一壳体内设置底板,通过连接杆转动底板,从而使种子可通过第二预留孔落至底板下方的第一壳体内,并在连接杆转动过程中,使第二壳体在第一壳体外侧转动,并露出第一预留孔,从而进行补种操作,达到了方便对呈斑点状分布的牧草死亡区域进行牧草补种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盖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第一壳体;2、第一预留孔;3、第二壳体;4、连接杆;5、盖体;6、第一支撑架;7、套管;8、第一握把;9、第二握把;10、第二支撑架;11、底板;12、第二预留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1]实施例一
[0022]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混播草地的种子补播装置,
包括第一壳体1、连接杆4和盖体5,第一壳体1内活动安装有底板11,底板11采用漏斗状结构设计,底板11外壁与第一壳体1尺寸相匹配,底板11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二预留孔12。通过在底板11一侧外壁开设第二预留孔12,从而在使用时,通过底板11在第一壳体1内转动,从而使第二预留孔12露出并使种子落至底板11下方的第一壳体1内。底板11内侧底端与连接杆4底端固定连接,连接杆4顶端从第一壳体1顶部穿过并活动套装有套管7,套管7下方的连接杆4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架6,第一支撑架6底端与盖体5上表面外侧固定连接,盖体5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壳体3,第二壳体3活动套装在第一壳体1外侧。第一壳体1采用圆筒状结构设计,第一壳体1底端采用六十度弧形切角处理,第一壳体1外壁一侧底部开设有第一预留孔2,第一壳体1顶部与盖体5下表面接触但不固定连接。通过在第一壳体1外壁一侧开设第一预留孔2,从而在第二壳体3转动时,可将第一预留孔2露出,并进行进行播种操作。通过设置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并在第一壳体1内设置底板11,通过连接杆4转动底板11,从而使种子可通过第二预留孔12落至底板11下方的第一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播草地的种子补播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连接杆(4)和盖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内活动安装有底板(11),所述底板(11)内侧底端与连接杆(4)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4)顶端从第一壳体(1)顶部穿过并活动套装有套管(7),所述套管(7)下方的连接杆(4)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架(6),所述第一支撑架(6)底端与盖体(5)上表面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盖体(5)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壳体(3),所述第二壳体(3)活动套装在第一壳体(1)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播草地的种子补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采用圆筒状结构设计,第一壳体(1)底端采用六十度弧形切角处理,第一壳体(1)外壁一侧底部开设有第一预留孔(2),第一壳体(1)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晓利顾娴邹凤轩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