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雷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8287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26
本申请涉及一种防雷保护电路,属于防雷保护技术领域,其包括第一电压吸收电路以及熔断保护电路;所述第一电压吸收电路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以及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于地线,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于火线,所述第三连接端连接于零线;所述第一电压吸收电路用于吸收浪涌电压;所述熔断保护电路设置在零线与火线之间,用于在零线与火线之间的浪涌电压超过预设电压值时切断供电;先利用第一电压吸收电路对浪涌电压进行吸收,吸收后的浪涌电压若仍超过预设电压值再切断供电。本申请具有在发生雷击保护用电器的同时,减少切断供电的次数的效果。的次数的效果。的次数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雷保护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防雷保护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雷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雷击进入电子用电器的途径最常见的情况是雷击大地或接地导体,引起局部瞬间地电位上升,波及附近的电子用电器,对用电器产生冲击,损害其对地绝缘。当遭受雷击时,会在火线与地线、零线与地线以及火线与零线之间产生很大的雷击电压,且会在火线和零线上产生很大的雷击电流,雷击电流沿火线和零线流动,不仅会对用电器造成损坏,还可能由于用电器带电造成人体触电等情况发生。相关技术中,常采用安装熔断器FU的方法在发生雷击现象时及时对供电进行切断,从而阻止雷电对用电器造成损坏。
[0003]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虽然采用熔断器FU能够实现对供电进行切断,从而起到保护用电器的作用,但在雷击多发的地区可能出现熔断器反复熔断的情况,导致正常的供电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在发生雷击保护用电器的同时,减少切断供电的次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雷保护电路。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防雷保护电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防雷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电压吸收电路以及熔断保护电路;
[0007]所述第一电压吸收电路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以及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于地线,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于火线,所述第三连接端连接于零线;所述第一电压吸收电路用于吸收浪涌电压;
[0008]所述熔断保护电路设置在零线与火线之间,用于在零线与火线之间的浪涌电压超过预设电压值时切断供电。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发生雷击现象时,浪涌电压会在地线与零线、地线与火线以及火线与零线之间产生,利用第一电压吸收电路将零点与地线以及火线与地线的浪涌电压进行吸收,从而减小对零线与火线之间的电压的影响,若零线与火线之间的电压在第一电压吸收电路吸收浪涌电压之后依旧升高,利用熔断保护电路将火线进行熔断,从而停止继续向用电器供电,起到了保护用电器的效果,且由于经过第一电压吸收电路的吸收后,雷击产生的浪涌电压减小,从而对零线与火线之间的电压影响较小,减小了发生雷击时直接切断供电的可能性,进而减少切断供电的次数。
[0010]可选的,第一电压吸收电路包括气体放电管GDT、第一压敏电阻MOV1以及第二压敏电阻MOV2,所述气体放电管GDT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端,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压敏电阻MOV1的一端以及第二压敏电阻MOV2的一端,所述第一压敏电阻MOV1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压敏电阻MOV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三连接端。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气体放电管GDT的两端施加一定的电压时,气体放电管
GDT内部的气体开始游离,并由原来的绝缘状态转化为导电状态,此时气体放电管GDT两端的电压大大降低,再利用第一压敏电阻MOV1对地线与火线之间的电压进行钳位,利用第二压敏电阻MOV2对地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进行钳位,从而减小了浪涌电阻对零线对地电压以及火线对地电压的影响,实现了对用电器进行保护的效果。
[0012]可选的,所述熔断保护电路包括第三压敏电阻MOV3以及熔断器FU,所述熔断器FU串联在火线上,所述第三压敏电阻MOV3的一端连接于零线,另一端连接于火线。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零线与火线之间的电压超过第三压敏电阻MOV3的导通电压时,第三压敏电阻MOV3导通,使得零线与火线之间被短路,短路产生的瞬间大电流将熔断器FU熔断,从而及时切断了供电,达到了对用电器进行保护的效果。
[0014]可选的,还包括第二电压吸收电路,所述第二电压吸收电路包括第一泄放单元以及第二泄放单元,所述第一泄放单元用于阻止浪涌电压流向火线,所述第二泄放单元用于阻止浪涌电压流向零线。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电压吸收电路对浪涌电压进行吸收后,还有部分电压进入零线或火线,利用第一泄放单元对进入火线的浪涌电压进行进一步的吸收,利用第二泄放单元对进入零线的浪涌电压进行进一步的吸收,使得第一电压吸收电路与第二电压吸收电路共同对浪涌电压进行吸收,从而减小浪涌电压对零线和火线正常工作的影响。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泄放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器C1,所述第一电容器C1的一端连接于地线,另一端连接于火线;
[0017]所述第二泄放单元包括第二电容器C2,所述第二电容器C2的一端连接于地线,另一端连接于零线。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电容器C1以及第二电容器C2,对浪涌电压进行进一步的吸收,减小了浪涌电压流向零线或火线的可能性。
[0019]可选的,还包括EMC滤波电路,所述EMC滤波电路用于减小电路中的干扰。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EMC滤波电路吸收由于雷击产生的电磁干扰,从而使得电路的供电更加稳定。
[0021]可选的,所述EMC滤波电路包括消弧线圈LF,所述消弧线圈LF,一次侧串联在火线上,二次侧串联在零线上。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火线与零线上的瞬间电流会增大,利用消弧线圈LF提供电感电流进行补偿,使瞬间电流下降,达到灭弧的目的,从而降低了大电压出现可能性。
[0023]可选的,所述EMC滤波电路还包括第一瞬态二极管D1、第二瞬态二极管D2以及第四压敏电阻MOV4,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D1,阳极连接于消弧线圈LF的二次侧第二端,阴极连接于第二瞬态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第二瞬态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于第四压敏电阻MOV4的一端,所述第四压敏电阻MOV4的另一端连接于与消弧线圈LF二次侧第二端。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消弧线圈LF提供电感电流时,可能会出现电感电流过大流向零线的可能性,利用方向相反的第一瞬态二极管D1以及第二瞬态二极管D2共同吸收电感电流,再利用第三压敏电阻MOV3提供更进一步的保护,从而不易影响到供电的稳定性。
[0025]可选的,还包括抗差模干扰电路,所述抗差模干扰电路用于吸收零线与火线产生的差模干扰。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路正常工作时,由于零线和火线上的电流方向相反,
容易产生差模干扰,利用抗差模干扰电路减小差模干扰对正常供电的影响。
[0027]可选的,所述抗差模干扰电路包括第三电容器C3以及第四电容器C4,所述第三电容器C3与第三压敏电阻MOV3并联,所述第四电容器C4,一端连接于消弧线圈LF的一次侧第二端,另一端连接于消弧线圈LF的二次侧第二端。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三电容器C3对消弧线圈LF与市电端之间的差模干扰进行过滤,利用第四电容器C4对消弧线圈LF与供电输出端之间的差模干扰进行过滤,从而使得供电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连接示意图。
[0030]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连接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雷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压吸收电路(1)以及熔断保护电路(2);所述第一电压吸收电路(1)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以及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于地线,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于火线,所述第三连接端连接于零线;所述第一电压吸收电路(1)用于吸收浪涌电压;所述熔断保护电路(2)设置在零线与火线之间,用于在零线与火线之间的浪涌电压超过预设电压值时切断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雷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吸收电路(1)包括气体放电管GDT、第一压敏电阻MOV1以及第二压敏电阻MOV2,所述气体放电管GDT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端,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压敏电阻MOV1的一端以及第二压敏电阻MOV2的一端,所述第一压敏电阻MOV1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压敏电阻MOV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三连接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雷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保护电路(2)包括第三压敏电阻MOV3以及熔断器FU,所述熔断器FU串联在火线上,所述第三压敏电阻MOV3的一端连接于零线,另一端连接于火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雷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压吸收电路(3),所述第二电压吸收电路(3)包括第一泄放单元以及第二泄放单元,所述第一泄放单元用于阻止浪涌电压流向火线,所述第二泄放单元用于阻止浪涌电压流向零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雷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豪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亮舟灯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