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酸硫杆菌应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8181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24
针对现有浸矿菌株在高酸环境下氧化活性低、生长繁殖速度慢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耐酸硫杆菌应用方法,该菌株可以在H2SO4浓度为40g/L时生长繁殖速度快,氧化亚铁的速率可以达到1g/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酸硫杆菌应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湿法冶金
,具体涉及一种耐酸硫杆菌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生物浸出是利用某些细菌或其代谢产物可以从矿石中浸出有用金属,如铀、铜等,该技术具有充分利用资源、生产成本低和基本无环境污染等优点。
[0003]目前常用的浸矿微生物主要是嗜酸化能自养菌,包括ThiobaciLLusferrooxidans(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thiooxidans(氧化硫硫杆菌),FerrobaciLLusferrooxidans(氧化铁铁杆菌),LeptospiriLLumferrooxidans(氧化亚铁钩端螺璇菌)等,这类细菌适宜生存的pH为2.0~3.5,当环境介质pH在该范围内,在适宜的温度下,细菌生长繁殖速度快,氧化活性高,氧化亚铁的速率可以达到9g/L
·
d。随着体系中硫酸浓度的升高,氧化亚铁速度下降,当硫酸浓度为20g/L时,细菌氧化亚铁的速率为0.5g/L
·
d,
[0004]当矿山吸附尾液中硫酸浓度较高时,细菌氧化亚铁的速度较慢,从而影响铀或其他金属的浸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在高酸环境中生长的硫杆菌。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耐酸硫杆菌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配置溶液,包括H2SO440g/L,FeSO4·
7H2O15g/L,(NH4)2SO43g/L;
[0008]S2:取S1中配置的溶液放置于锥形瓶中;
[0009]S3:取细菌SWU3培养液于S2中的锥形瓶中,混合均匀;
[0010]S4:将S3所得的锥形瓶放置在恒温摇床中。
[0011]所述S2中,取S1中配置的80ml溶液放置于锥形瓶中。
[0012]所述S2中,取S1中配置的80ml溶液放置于200ml锥形瓶中。
[0013]所述S3中,取20ml细菌SWU3培养液于S2中的锥形瓶中。
[0014]所述S4中,将S3所得的锥形瓶放置在30℃恒温摇床中。
[0015]所述S4中,将S3所得的锥形瓶放置在30℃恒温摇床中,转速为120r/min。
[0016]所述S3中,所述的细菌SWU3为革兰氏阴性。
[0017]所述S3中,所述的细菌SWU3光学显微镜下菌体小,杆状,能运动,大小为0.3

0.5μm
×
1.2

1.9μm。
[0018]所述S3中,所述的细菌SWU3是嗜酸性化能自养菌。
[0019]所述S3中,所述的细菌SWU3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5℃,生长pH为<2.0。
[0020]本专利技术的显著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ferrooxidansSWU3)具有较强的耐高酸性能,在硫酸浓度为40g/L环境下能较好生长,氧化亚铁的速率可以达到1g/L
·
d。该菌株可以在铀矿、铜矿浸出中得到广泛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出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不限于所述范围。
[002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株可在高酸环境中生长、具有较高活性和氧化效率的硫杆菌及其应用方法。
[002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化能自养菌(SWU3),已于2019年5月23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号CGMCC No.17692,保藏名称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SWU3;
[0024]建议分类命名: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0025]该化能自养硫杆菌(SWU3)为革兰氏阴性,光学显微镜下菌体小,杆状,能运动,大小为0.3

0.5μm
×
1.2

1.9μm。
[0026]该硫杆菌是典型嗜酸性化能自养菌,通过氧化Fe
2+
或硫化物而获得能量生长,产物为Fe
3+
、硫酸、硫酸盐,利用CO2为碳源,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5℃,生长pH为<2.0。
[0027]该化能自养硫杆菌具有较强的耐高酸性能,在硫酸浓度为40g/L环境下能较好生长,氧化亚铁的速率可以达到1g/L
·
d。
[0028]本专利技术的化能自养硫杆菌(SWU3)可用于从含Fe
2+
或硫化物的矿石中回收铀、铜等金属
[0029]对比例
[0030]试验用溶液主要组成由:H2SO
4 40g/L,FeSO4·
7H2O 15g/L,(NH4)2SO
4 3g/L。所用锥形瓶、量筒等均灭菌。
[0031]在实验室采用常用的在ρ(H2SO4)2g/L的菌株M1,具体步骤如下:
[0032](1)取80ml溶液放置于200ml锥形瓶中;
[0033](2)取20ml细菌M1培养液于步骤(1)中的锥形瓶中,混合均匀;
[0034](3)将步骤(2)所得的锥形瓶放置在30℃恒温摇床中,转速为120r/min,每天测量溶液氧化还原电位,定期在显微镜下观察溶液中的细菌。
[0035]结果表明:经过10天培养,锥形瓶中溶液氧化还原电位在400mv,显微镜下观察细菌数量很少,说明细菌活性很低。
[0036]实施例1
[0037]试验用溶液主要组成由:H2SO
4 40g/L,FeSO4·
7H2O 15g/L,(NH4)2SO
4 3g/L。所用锥形瓶、量筒等均灭菌。
[0038]在实验室采用本专利技术菌株SWU3,具体步骤如下:
[0039](1)取80ml溶液放置于200ml锥形瓶中;
[0040](2)取20ml细菌SWU3培养液于步骤(1)中的锥形瓶中,混合均匀;
[0041](3)将步骤(2)所得的锥形瓶放置在30℃恒温摇床中,转速为120r/min,测量溶液氧化还原电位,定期在显微镜下观察溶液中的细菌。
[0042]结果表明:经过3天培养,锥形瓶中溶液氧化还原电位升高到560mv,显微镜下观察细菌数量很多,说明细菌活性高。
[0043]实施例2
[0044]试验用溶液主要组成由:H2SO
4 40g/L,FeSO4·
7H2O 15g/L,(NH4)2SO
4 3g/L。所用
玻璃容器、量筒等均灭菌。
[0045]在实验室采用本专利技术菌株SWU3,具体步骤如下:
[0046](1)取1600ml溶液放置于广口瓶中;
[0047](2)取400ml细菌SWU3培养液于步骤(1)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酸硫杆菌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配置溶液,包括H2SO
4 40g/L,FeSO4·
7H2O 15g/L,(NH4)2SO
4 3g/L;S2:取S1中配置的溶液放置于锥形瓶中;S3:取细菌SWU3培养液于S2中的锥形瓶中,混合均匀;S4:将S3所得的锥形瓶放置在恒温摇床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酸硫杆菌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取S1中配置的80ml溶液放置于锥形瓶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酸硫杆菌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取S1中配置的80ml溶液放置于200ml锥形瓶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酸硫杆菌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取20ml细菌SWU3培养液于S2中的锥形瓶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酸硫杆菌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将S3所得的锥形瓶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运生张静敏刘辉郑英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