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尘防毒自调节送风式口罩及其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7894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滤尘防毒自调节送风式口罩及其控制系统,包括呼吸面罩机构和动力送风供氧组件;所述呼吸面罩机构设置于人体面部,用于过滤尘土及有毒气体;所述动力送风供氧组件与呼吸面罩机构连接,用于为呼吸面罩机构供氧或输送新鲜空气;所述呼吸面罩机构包括面罩本体以及设置于面罩本体上的第一滤尘防毒组件、第二滤尘防毒组件和排气阀,所述第一滤尘防毒组件和第二滤尘防毒组件分别设置于面罩本体的左右两侧,所述排气阀设置于面罩本体的中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路板主芯片获取手环测得心率或压差传感器测得压差值未处于正常范围内,电路板主芯片主动控制第一电磁阀或第二电磁阀调节氧气或新风风量,实现智能抢救的功能。抢救的功能。抢救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滤尘防毒自调节送风式口罩及其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矿用口罩
,具体涉及一种滤尘防毒自调节送风式口罩及其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无级调节主动送风式口罩,大多数都是通过档位实现调节风量大小,使用者佩戴口罩后,由于需要手动调节,但是无法观察到当前档位,导致使用者的主动调节性差、体验感差。另外,所有的电路以及电池都装在口罩内部,导致口罩重量较大,而且没有排风系统,呼出的气体导致空气的二次污染,给穿戴者一种窒息感。此外由于电池的容量比较小,待机时间也不够长,同时也限制了口罩的送风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只是起到了辅助作用,不能体现智能穿戴的特点和优势。此外,大多数矿用口罩只起到过滤粉尘的作用,并不能净化矿井下有毒气体,例如甲烷、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再者,大多数口罩不具有气体检测功能以及报警功能等,不能对矿井工人的安全起保障作用,如果发生事故,会造成矿井巨大损失。除此之外,但凡矿工在井下发生昏迷或停止呼吸,一般的电动口罩反而成了阻碍呼吸的障碍,无级调节主动送风只能人来控制,起不到大功率主动送氧抢救的作用,也体现不了智能口罩中智能二字。其次,大部分口罩没有一套与外界信息交互、定位功能的系统,当遇见突发问题的时候,不能及时和地面专家进行远程协助,锁定解决问题速度慢,降低工作效率,产能得不到提升,同时也降低了煤矿生产人员的工作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尘防毒自调节送风式口罩及其控制系统。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滤尘防毒自调节送风式口罩,包括呼吸面罩机构和动力送风供氧组件;
[0006]所述呼吸面罩机构设置于人体面部,用于过滤尘土及有毒气体;
[0007]所述动力送风供氧组件与呼吸面罩机构连接,用于为呼吸面罩机构供氧或输送新鲜空气;
[0008]所述呼吸面罩机构包括面罩本体以及设置于面罩本体上的第一滤尘防毒组件、第二滤尘防毒组件和排气阀,所述第一滤尘防毒组件和第二滤尘防毒组件分别设置于面罩本体的左右两侧,所述排气阀设置于面罩本体的中下方。
[0009]本技术优选地,所述第一滤尘防毒组件包括第一滤尘防毒壳体、氧气接口、第一进气网孔和第一滤尘防毒膜,所述第一滤尘防毒壳体设置于面罩本体的左侧,所述第一滤尘防毒壳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与动力送风供氧组件连接的氧气接口,所述第一滤尘防毒壳体上沿氧气接口的外围设置有第一进气网孔,所述第一滤尘防毒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进气网孔对称设置的第一滤尘防毒膜,用于过滤第一进气网孔进入的气体。
[0010]本技术优选地,所述第二滤尘防毒组件包括第二滤尘防毒壳体、新风接口、第二进气网孔和第二滤尘防毒膜,所述第二滤尘防毒壳体设置于面罩本体的左侧,所述第二滤尘防毒壳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与动力送风供氧组件连接的新风接口,所述第二滤尘防毒壳体上沿新风接口的外围设置有第二进气网孔,所述第二滤尘防毒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进气网孔对称设置的第二滤尘防毒膜,用于过滤第二进气网孔进入的气体。
[0011]本技术优选地,所述动力送风供氧组件包括盒体、马甲、新风机、氧气瓶、氧气管和新风管,所述盒体设置于马甲的背部,所述马甲的前部通过卡扣固定,所述盒体内设置有新风机和氧气瓶,所述氧气瓶的输出端通过氧气管与氧气接口连接,所述新风机的输出端通过新风管与新风接口连接。
[0012]本技术优选地,所述氧气管与氧气接口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氧气接口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新风管与新风接口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与新风接口通过螺纹连接。
[0013]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一种滤尘防毒自调节送风式口罩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滤尘防毒自调节送风式口罩以及设置于面罩本体内的呼吸面罩控制组件和设置于电路板上的送风供氧控制组件,所述呼吸面罩控制组件和送风供氧控制组件通过无线通讯模块连接。
[0014]本技术优选地,所述送风供氧控制组件包括电路板主芯片和定位器,所述电路板主芯片、定位器和无线通讯模块均镶嵌于设置于盒体内的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主芯片分别与定位器和无线通讯模块通讯连接。
[0015]本技术优选地,所述呼吸面罩控制组件包括压差传感器、气体检测仪、音频采集器和扬声器,压差传感器和扬声器均设置于面罩本体内,所述气体检测仪设置于第一滤尘防毒壳体的外壁上,所述音频采集器设置于第二滤尘防毒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压差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电路板主芯片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用于检测面罩本体内和面罩本体外的压差,所述气体检测仪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电路板主芯片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用于检测矿井下的瓦斯中的甲烷等有害气体,所述音频采集器的输出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电路板主芯片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扬声器的信号输入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电路板主芯片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0016]本技术优选地,所述氧气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新风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电路板主芯片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用于调节氧气输送量和新风输送量。
[0017]本技术优选地,所述电路板主芯片上还通过无线通讯模块连接有报警器,所述电路板主芯片还通过蓝牙模块连接有手环,用于获取手环上的心率,电路板主芯片根据心率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调节氧气输送量和新风输送量,所述盒体内还设置有用于为电路板主芯片供电的蓄电池。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电路板主芯片获取手环测得心率或压差传感器测得压差值未处于正常范围内,电路板主芯片主动控制第一电磁阀或第二电磁阀调节氧气或新风风量,实现智能抢救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供一种滤尘防毒自调节送风式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动力送风供氧组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动力送风供氧组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第一滤尘防毒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第二滤尘防毒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提供一种滤尘防毒自调节送风式口罩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

面罩本体、5

压差传感器、7

电路板、8

蓄电池、9

盒体、10

第一滤尘防毒膜、11

第二滤尘防毒膜、12

气体检测仪、21

第一滤尘防毒壳体、22

第一进气网孔、23

氧气接口、31

第二滤尘防毒壳体、32

第二进气网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尘防毒自调节送风式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呼吸面罩机构和动力送风供氧组件;所述呼吸面罩机构设置于人体面部,用于过滤尘土及有毒气体;所述动力送风供氧组件与呼吸面罩机构连接,用于为呼吸面罩机构供氧或输送新鲜空气;所述呼吸面罩机构包括面罩本体以及设置于面罩本体上的第一滤尘防毒组件、第二滤尘防毒组件和排气阀,所述第一滤尘防毒组件和第二滤尘防毒组件分别设置于面罩本体的左右两侧,所述排气阀设置于面罩本体的中下方;所述动力送风供氧组件包括盒体、马甲、新风机、氧气瓶、氧气管和新风管,所述盒体设置于马甲的背部,所述马甲的前部通过卡扣固定,所述盒体内设置有新风机和氧气瓶,所述氧气瓶的输出端通过氧气管与氧气接口连接,所述新风机的输出端通过新风管与新风接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滤尘防毒自调节送风式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尘防毒组件包括第一滤尘防毒壳体、氧气接口、第一进气网孔和第一滤尘防毒膜,所述第一滤尘防毒壳体设置于面罩本体的左侧,所述第一滤尘防毒壳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与动力送风供氧组件连接的氧气接口,所述第一滤尘防毒壳体上沿氧气接口的外围设置有第一进气网孔,所述第一滤尘防毒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进气网孔对称设置的第一滤尘防毒膜,用于过滤第一进气网孔进入的气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滤尘防毒自调节送风式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尘防毒组件包括第二滤尘防毒壳体、新风接口、第二进气网孔和第二滤尘防毒膜,所述第二滤尘防毒壳体设置于面罩本体的左侧,所述第二滤尘防毒壳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与动力送风供氧组件连接的新风接口,所述第二滤尘防毒壳体上沿新风接口的外围设置有第二进气网孔,所述第二滤尘防毒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进气网孔对称设置的第二滤尘防毒膜,用于过滤第二进气网孔进入的气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滤尘防毒自调节送风式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管与氧气接口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氧气接口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新风管与新风接口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与新风接口通过螺纹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炫陈强兰巍马文博郭强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智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