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智能确定系统软件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7137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43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智能确定软件开发框架包括:表示层:用于与用户系统数据的传入与输出;业务逻辑层:用于接收到表示层的用户指令;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是数据库的主要操控系统,实现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操作,并将操作结果反馈到业务逻辑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只需要把一起交通事故当事各方的违法行为输入,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智能确定系统就能自动确定当事各方的责任。方的责任。方的责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智能确定系统软件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智能确定系统软件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民生和软件开发


技术介绍

[0002]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95亿辆,机动车驾驶员达4.81亿人,公路总里程逾500万公里,道路交通事故也持续在高位运行,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安全生产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的80%以上。道路交通事故能否及时公平、公正的处理,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0003][0004]本专利技术为完善道路交通事故治理体系,提高道路交通事故治理能力,采用自然科学解决社会问题的大数据思维,拟定了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智能系统确定规则,研发了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智能确定系统,只需要把一起交通事故当事各方的违法行为输入,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智能确定系统就能自动确定当事各方的责任。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是如何科学、公正、高效的处理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智能确定软件,包括:表示层:表示层又称表现层 UI,位于三层构架的最上层,与用户直接接触,表示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系统数据的传入与输出,在此过程中不需要借助逻辑判断操作就可以将数据传送到 BLL 系统中进行数据处理,处理后会将处理结果反馈到表示层中。换句话说,表示层就是实现用户界面功能,将用户的需求传达和反馈,并用 BLL 或者是 Models 进行调试,保证用户体验;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 BLL 的功能是对具体问题进行逻辑判断与执行操作,接收到表现层 UI 的用户指令后,会连接数据访问层 DAL,访问层在三层构架中位于表示层与数据层中间位置,同时也是表示层与数据层的桥梁,实现三层之间的数据连接和指令传达,可以对接收数据进行逻辑处理,实现数据的修改、获取、删除等功能,并将处理结果反馈到表示层 UI 中,实现软件功能;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 DAL 是数据库的主要操控系统,实现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操作,并将操作结果反馈到业务逻辑层 BLL;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数据访问层没有逻辑判断能力,为了实现代码编写的严谨性,提高代码阅读程度;数据持久层:用于接收命令执行实例进行计算的命令,相关算法;数据库层:用于数据的储存和加工分类。
[0007]进一步的,所述数据持久层包括命令执行、数据连接会话和统一数据对象。
[0008]进一步的,所述统一数据对象包括:
键集:存值的编号的集合;值集:要存放的数据的集合;追加器:用于追加数据;检索器:用于对数据进行检索。
[0009]进一步,所述表示层和所述业务逻辑层之间采用多级异步通信结构,其包括:应用操作,用于发起使用请求,进行身份认证,发起请求申请和选择分类,提交进行身份认证;提交进行身份认证,用于接收所表示层并启动校核,进行身份合法性判定;返回响应,以普通用户使用返回请求结果,响应给所述表示层。
[0010]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智能确定软件的使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服务启动,登录系统,系统管理员输入用户名及密码,普通用户直接登录;步骤二:在普通用户中,表示层中的信息录入模块,录入事故当事人的姓名、身份证号、违法行为;步骤三:在普通用户中,由业务逻辑层接收到表示层的用户指令,将录入的事故当事人在业务逻辑层中的责任评判模块自动进行评判,如因疑难事故造成复核的,通过业务逻辑层中的疑难复核模块进行修正事故责任;步骤四:在系统管理用户中,数据访问层中的系统管理模块的用户、案件、当事人等信息进行查询、编辑及删除操作。
[0011]与现有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只需要把一起交通事故当事各方的违法行为输入,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智能确定系统就能自动确定当事各方的责任。
[0012][0013]使用成本低。Windows XP/Vista/7/8/10均可使用,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建议使用Windows 7及以上操作系统;软件运行需要一定的环境支持,在安装本软件的时候需要安装Microsoft Framwork。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智能确定软件开发框架的结构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智能确定软件的使用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7]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智能确定软件,包括:表示层:表示层又称表现层 UI,位于三层构架的最上层,与用户直接接触,表示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系统数据的传入与输出,在此过程中不需要借助逻辑判断操作就可以将数据传送到 BLL 系统中进行数据处理,处理后会将处理结果反馈到表示层中。换句话说,表示层就是实现用户界面功能,将用户的需求传达和反馈,并用 BLL 或者是 Models 进行
调试,保证用户体验;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 BLL 的功能是对具体问题进行逻辑判断与执行操作,接收到表现层 UI 的用户指令后,会连接数据访问层 DAL,访问层在三层构架中位于表示层与数据层中间位置,同时也是表示层与数据层的桥梁,实现三层之间的数据连接和指令传达,可以对接收数据进行逻辑处理,实现数据的修改、获取、删除等功能,并将处理结果反馈到表示层 UI 中,实现软件功能;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 DAL 是数据库的主要操控系统,实现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操作,并将操作结果反馈到业务逻辑层 BLL;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数据访问层没有逻辑判断能力,为了实现代码编写的严谨性,提高代码阅读程度;数据持久层:用于接收命令执行实例进行计算的命令,相关算法;数据库层:用于数据的储存和加工分类。
[0018]进一步的,所述数据持久层包括命令执行、数据连接会话和统一数据对象。
[0019]进一步的,所述统一数据对象包括:键集:存值的编号的集合;值集:要存放的数据的集合;追加器:用于追加数据;检索器:用于对数据进行检索。
[0020]进一步,所述表示层和所述业务逻辑层之间采用多级异步通信结构,其包括:应用操作,用于发起使用请求,进行身份认证,发起请求申请和选择分类,提交进行身份认证;提交进行身份认证,用于接收所表示层并启动校核,进行身份合法性判定;返回响应,以普通用户使用返回请求结果,响应给所述表示层。
[0021]软件的主要模块:目前,交通事故智能评判系统1.0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模块:信息录入、责任评判、疑难复核、系统管理等模块;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智能确定软件的使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服务启动,登录系统,系统管理员输入用户名及密码,普通用户直接登录;步骤二:在普通用户中,表示层中的信息录入模块,录入事故当事人的姓名、身份证号、违法行为;步骤三:在普通用户中,由业务逻辑层接收到表示层的用户指令,将录入的事故当事人在业务逻辑层中的责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智能确定软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表示层:表示层又称表现层 UI,位于三层构架的最上层,与用户直接接触,表示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系统数据的传入与输出,在此过程中不需要借助逻辑判断操作就可以将数据传送到 BLL 系统中进行数据处理,处理后会将处理结果反馈到表示层中;换句话说,表示层就是实现用户界面功能,将用户的需求传达和反馈,并用 BLL 或者是 Models 进行调试,保证用户体验;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 BLL 的功能是对具体问题进行逻辑判断与执行操作,接收到表现层 UI 的用户指令后,会连接数据访问层 DAL,访问层在三层构架中位于表示层与数据层中间位置,同时也是表示层与数据层的桥梁,实现三层之间的数据连接和指令传达,可以对接收数据进行逻辑处理,实现数据的修改、获取、删除等功能,并将处理结果反馈到表示层 UI 中,实现软件功能;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 DAL 是数据库的主要操控系统,实现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操作,并将操作结果反馈到业务逻辑层 BLL;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数据访问层没有逻辑判断能力,为了实现代码编写的严谨性,提高代码阅读程度;数据持久层:用于接收命令执行实例进行计算的命令,相关算法;数据库层:用于数据的储存和加工分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智能确定软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林李云凤陶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李云凤陶浩然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