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物角色采集的摄像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7065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物角色采集的摄像头,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左右两端对称连接有侧弧板,两个所述侧弧板的内壁顶部共同连接有顶座,所述顶座的顶部连接有控制器,所述顶座与底座中心均安装有密封轴承,所述密封轴承的内壁连接有转向轴,两个所述转向轴之间连接有多棱柱,所述多棱柱的外壁周向连接有四个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壁安装有防爆玻璃,所述顶座的底部前后两侧连接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安装有摄像头本体,所述外壳体的下端连接有夜视光源;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及时分析出行经人员是否为通缉在逃人员,便于保障小微园区的安防警戒效果。于保障小微园区的安防警戒效果。于保障小微园区的安防警戒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物角色采集的摄像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大数据相关设备
,特别是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物角色采集的摄像头。

技术介绍

[0002]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最早应用于IT行业,目前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
[0003]在小微园区(如写字楼,工业,孵化器等智慧园区)的建设运用过程中,通过全面推行数字化管理,能够实现数字化园区管理的全覆盖,并从数字化运营,智能物联,惠企服务,企业大数据等层面,升级园区管理模式,提高园区管理绩效。
[0004]摄像头在小微园区的安防监控中承担着重要角色,而现有的安装摄像头仅具有连续视频录制功能和远程控制功能,而不具备甄别人脸的智能功能,当在逃通缉犯等危险人员进入园区时无法及时发出警报,不利于提高安防警戒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物角色采集的摄像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物角色采集的摄像头,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物角色采集的摄像头,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左右两端对称连接有侧弧板,两个所述侧弧板的内壁顶部共同连接有顶座,所述顶座的顶部连接有控制器,所述顶座与底座中心均安装有密封轴承,所述密封轴承的内壁连接有转向轴,两个所述转向轴之间连接有多棱柱,所述多棱柱的外壁周向连接有四个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壁安装有防爆玻璃,所述顶座的底部前后两侧连接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安装有摄像头本体,所述外壳体的下端连接有夜视光源。
[0008]优选地,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物角色采集的摄像头中,所述控制器的外壁插接有射频信号接收器,所述控制器的内壁安装有蓄电池、本地数据库与图像传感器,所述控制器的顶部安装有蜂鸣器,所述射频信号接收器、本地数据库、图像传感器与蓄电池通过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射频信号接收器通过无线网络连接云端大数据平台。
[0009]优选地,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物角色采集的摄像头中,所述侧弧板的前后两端连接有导向护栏,左右两组所述导向护栏之间连接有防滑基板,所述防滑基板上间隔设置有多组防滑纹络与间隔标示带,左侧所述导向护栏的内壁连接有发光器,右侧所述导向护栏的内壁连接有收光器。
[0010]优选地,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物角色采集的摄像头中,所述固定框的顶部外侧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内壁底部连接有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的顶部自由端连接有
金属滑块,所述金属滑块的顶部中心连接有触杆,所述触杆的上端设有半球状端头,所述容置槽的内壁顶部连接有环形电磁铁。
[0011]优选地,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物角色采集的摄像头中,所述顶座的底部四周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内壁安装有接触开关,所述接触开关电性连接蓄电池与蜂鸣器。
[0012]优选地,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物角色采集的摄像头中,所述侧弧板的外壁中部连接有围挡,所述侧弧板的外壁前部连接有太阳能光伏板,所述太阳能光伏板通过充放电控制器连接蓄电池。
[0013]优选地,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物角色采集的摄像头中,所述侧弧板的弧面对应的圆心角为度。
[0014]优选地,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物角色采集的摄像头中,所述导向孔位于触杆行进路线的正上方。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行人从两个侧弧板之间行走进入小微园区内,能够被摄像头本体采集面部信息,利用夜视光源保障夜间采集效果,摄像头本体进行拍照并上传到云端大数据平台上,通过图像传感器处理图像,并且将本地数据库与云端大数据平台进行分析匹配,能够及时分析出行经人员是否为通缉在逃人员,便于保障小微园区的安防警戒效果;
[0017]2、本专利技术中行人阻挡光路时摄像头本体进入工作模式,在图像采集分析对比后发现行人为可疑人员时,环形电磁铁通电吸附金属滑块,触杆移动后半球状端头接触顶座下表面,固定框随转向轴偏转后触杆端部伸入导向孔,可疑人员位于侧弧板与两个固定框围成的监禁区域内,防爆玻璃能够保障区域结构强度,利用蜂鸣器发出警报提醒巡防人员集合,可操作性强。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导向护栏的俯视结构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多棱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顶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容置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底座;2、侧弧板;3、顶座;4、控制器;5、密封轴承;6、转向轴;7、多棱柱;8、固定框;9、防爆玻璃;10、外壳体;11、摄像头本体;12、夜视光源;201、导向护栏;202、防滑基板;203、防滑纹络;204、间隔标示带;205、发光器;206、收光器;207、围挡;208、太阳能光伏板;301、导向孔;302、接触开关;401、射频信号接收器;402、蓄电池;403、本地数据库;404、图像传感器;405、蜂鸣器;801、容置槽;802、拉伸弹簧;803、金属滑块;804、触杆;805、环形
电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一
[0028]请参阅图1

6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物角色采集的摄像头,包括底座1,底座1的左右两端对称连接有侧弧板2,两个侧弧板2的内壁顶部共同连接有顶座3,顶座3的顶部连接有控制器4,顶座3与底座1中心均安装有密封轴承5,密封轴承5的内壁连接有转向轴6,两个转向轴6之间连接有多棱柱7,多棱柱7的外壁周向连接有四个固定框8,固定框8的内壁安装有防爆玻璃9,顶座3的底部前后两侧连接有外壳体10,外壳体10内安装有摄像头本体11,外壳体10的下端连接有夜视光源12。
[0029]控制器4的外壁插接有射频信号接收器401,控制器4的内壁安装有蓄电池402、本地数据库403与图像传感器404,控制器4的顶部安装有蜂鸣器405,射频信号接收器401、本地数据库403、图像传感器404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物角色采集的摄像头,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左右两端对称连接有侧弧板(2),两个所述侧弧板(2)的内壁顶部共同连接有顶座(3),所述顶座(3)的顶部连接有控制器(4),所述顶座(3)与底座(1)中心均安装有密封轴承(5),所述密封轴承(5)的内壁连接有转向轴(6),两个所述转向轴(6)之间连接有多棱柱(7),所述多棱柱(7)的外壁周向连接有四个固定框(8),所述固定框(8)的内壁安装有防爆玻璃(9),所述顶座(3)的底部前后两侧连接有外壳体(10),所述外壳体(10)内安装有摄像头本体(11),所述外壳体(10)的下端连接有夜视光源(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物角色采集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4)的外壁插接有射频信号接收器(401),所述控制器(4)的内壁安装有蓄电池(402)、本地数据库(403)与图像传感器(404),所述控制器(4)的顶部安装有蜂鸣器(405),所述射频信号接收器(401)、本地数据库(403)、图像传感器(404)与蓄电池(402)通过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射频信号接收器(401)通过无线网络连接云端大数据平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物角色采集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弧板(2)的前后两端连接有导向护栏(201),左右两组所述导向护栏(201)之间连接有防滑基板(202),所述防滑基板(202)上间隔设置有多组防滑纹络(203)与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浩博郑晓峰何平胡凌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齐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