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行两用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7030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坐行两用杖,包括一杖身,具有一固定插孔及一长条孔;一坐握垫体,具有一握持部、一坐垫部及一握孔,坐垫部轴向延伸有一枢转槽,枢转槽轴向具有一连通之立插孔,枢转槽径向具有一连通之平插孔,坐垫部之外表面上径向贯穿有一枢接插孔;一弹力件,置于杖身内;一固定件,插入于固定插孔中,与弹力件之底端连结;一穿置件,穿入于枢接插孔及长条孔中,与弹力件之顶端连结,坐握垫体可受外力作用而相对该杖身于一呈直立状之握持位置至一呈平放状之坐垫位置间进行活动地枢转及定位;可供使用者于行走时进行支撑及提供暂时性之乘坐功效。功效。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坐行两用杖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行动辅助器
,具体为一种坐行两用杖。

技术介绍

[0002]按,无论是一般人、年长者或行动稍有不便者在外出时,皆有可能会携带拐杖、登山杖、手杖或雨伞作为行走时之支撑器具,以达到省力之功能。
[0003]然而,拐杖、登山杖、手杖或雨伞等器具,仅能提供行走时支撑之用。如果使用者在行走至半路而欲坐下休息时,此时拐杖、登山杖、手杖或雨伞便毫无用处。导致使用者只能到附近商家之座椅上借坐,或找寻路边有无可供乘坐之物体坐下,但通常要找到可供坐下之物体并不容易,使得使用者无法立即获得休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为改善先前技术中,习知手杖仅能提供行走时支撑之用,而无法提供乘坐之问题。缘此,本创作乃提供一种坐行两用杖,包含有:一杖身,该杖身之顶部外周面上径向贯穿有一固定插孔及一长条孔,该长条孔呈轴向延伸且位于该固定插孔之上方;一坐握垫体,具有一位在一端位置之握持部及一与该握持部连接而位在另一端位置之坐垫部,该握持部与该坐垫部间形成有一握孔,该坐垫部之自由端往内轴向延伸有一枢转槽,该坐垫部之内部并于该枢转槽延伸之末端位置再轴向延伸有一连通之立插孔,该坐垫部之内部并于该枢转槽之径向延伸有一连通之平插孔,该枢转槽之一侧为一呈开放状之枢转开口,该坐垫部之外表面上径向贯穿有一连通该枢转槽之枢接插孔;一弹力件,是置于该杖身内;一固定件,是插入于该杖身之固定插孔中,并与该弹力件之底端连结;一穿置件,该杖身之顶部是穿入于该坐握垫体之枢转槽内,由该穿置件穿入于该坐握垫体之枢接插孔及该杖身之长条孔中,并与该弹力件之顶端连结,使该穿置件得于该长条孔中位移,由该弹力件提供该坐握垫体往该杖身方向移动之弹力,而使该坐握垫体可受外力作用而相对该杖身于一呈直立状之握持位置至一呈平放状之坐垫位置间进行活动地枢转及定位;当该坐握垫体位于握持位置时,该杖身之顶端是插入于该立插孔中;当该坐握垫体位于坐垫位置时,该杖身之顶端是插入于该平插孔中;藉以可供使用者于行走时进行支撑及提供暂时性之乘坐功效。
附图说明
[0005]图1是本创作所提供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0006]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之立体组合图。
[0007]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之局部构件透视示意图。
[0008]图4至图7是图1所示实施例之操作示意图。
[0009]图8是本创作所提供另一实施态样之立体组合图。
[0010]图9是本创作所提供又一实施态样之局部构件透视示意图。
[0011]图10是图9所示实施态样之操作示意图。
[0012]图中标号:坐行两用杖100
[0013]杖身10
[0014]顶管11
ꢀꢀꢀꢀꢀꢀꢀꢀꢀꢀꢀꢀꢀꢀꢀꢀꢀꢀꢀꢀꢀ
固定插孔111
[0015]长条孔112
ꢀꢀꢀꢀꢀꢀꢀꢀꢀꢀꢀꢀꢀꢀꢀꢀꢀꢀ
底管12
[0016]中间管13
[0017]底座20
[0018]坐握垫体30
[0019]握持部31
ꢀꢀꢀꢀꢀꢀꢀꢀꢀꢀꢀꢀꢀꢀꢀꢀꢀꢀꢀ
坐垫部32
[0020]枢转槽321
ꢀꢀꢀꢀꢀꢀꢀꢀꢀꢀꢀꢀꢀꢀꢀꢀꢀꢀ
立插孔322
[0021]平插孔323
ꢀꢀꢀꢀꢀꢀꢀꢀꢀꢀꢀꢀꢀꢀꢀꢀꢀꢀ
枢转开口324
[0022]枢接插孔325
ꢀꢀꢀꢀꢀꢀꢀꢀꢀꢀꢀꢀꢀꢀꢀꢀ
握孔33
[0023]弹力件40
[0024]固定件50
[0025]穿置件60
[0026]螺栓61
ꢀꢀꢀꢀꢀꢀꢀꢀꢀꢀꢀꢀꢀꢀꢀꢀꢀꢀꢀꢀꢀ
螺帽62
[0027]绳套70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贵审查委员能对本创作之特征与其特点有更进一步之了解与认同,兹列举以下之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0029]请参阅图1至图7,是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之一种坐行两用杖100,主要包含有一杖身10、一底座20、一坐握垫体30、一弹力件40、一固定件50及一穿置件60,其中:
[0030]请参阅图1及图2,该杖身10,是由多数之管体沿同一轴向所套接而成。该杖身10具有一顶管11、一底管12及多数沿同一轴向以可相互拆离地方式套接在该顶管11与该底管12之间的中间管 13。该顶管11位于整个杖身10 之顶部,该顶管11之外周面上径向(即横向)贯穿有一固定插孔111,该顶管11之外周面上径向(即横向)贯穿有一长条孔112,该长条孔 112呈轴向延伸且位于该固定插孔111之上方。
[0031]请参阅图1及图2,该底座20,是连接于该杖身10之底管 12底端上,该底座20具适当之弹性。
[0032]请参阅图1至图3,该坐握垫体30,是一体制成。该坐握垫体30具有一位在一端位置之握持部31及一与该握持部31一体连接而位在另一端位置之坐垫部32。该握持部31与该坐垫部32间形成有一握孔33,该握孔33可供人体之手指穿过而由手掌抓握在该握持部31上。该坐垫部32之自由端往内轴向延伸有一枢转槽321,该坐垫部32之内部并于该枢转槽321延伸之末端位置再轴向延伸有一立插孔322,该立插孔322与该枢转槽321呈轴向连通,该坐垫部32 之内部并于该枢转槽321之径向延伸有一平插孔323,该平插孔323 与该枢转槽321呈径向连通,该枢转槽321之一侧为一呈开放状之枢转开口324,由该枢转开口324将该枢转槽321之侧边与外界加以连通。该坐垫部32之外表面上径向贯穿有一连通该枢转槽321之枢接插孔325。
[0033]请参阅图1及图4至图6,该弹力件40,为一拉伸弹簧。该弹力件40是置于该杖身10
之顶管11内。
[0034]请参阅图1及图4至图6,该固定件50,为一插销。该固定件50是插入于该杖身10之固定插孔111中,并与该弹力件40 之底端连结(即由该固定件50穿过该弹力件40之底端)。
[0035]请参阅图1、图2及图4至图6,该穿置件60,为一螺栓61与一螺帽62之组合。该杖身10之顶管11是穿入于该坐握垫体30之枢转槽321内,由该穿置件60穿入于该坐握垫体30之枢接插孔325及该杖身10之长条孔112中,并与该弹力件40之顶端连结 (即由该穿置件60穿过该弹力件40之顶端)。以由该穿置件60将该杖身10与该坐握垫体30以可活动地加以连结,使该坐握垫体30可相对该杖身10于一握持位置至一坐垫位置间进行活动地枢转变换。
[0036]是以,上述即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一种坐行两用杖100 之各部构件及其组装方式之介绍,接着再将其使用特点介绍如下:
[0037]当欲将本创作作为手杖使用时,如图2及图4所示。首先,将该坐握垫体30枢转至呈直立状,由该弹力件40提供拉力,而将该坐握垫体30往该杖身10方向拉动,使该杖身10之顶管11顶端会插入于该坐握垫体30之立插孔323中(如图4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坐行两用杖,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杖身,该杖身之顶部外周面上径向贯穿有一固定插孔及一长条孔,该长条孔呈轴向延伸且位于该固定插孔之上方;一坐握垫体,具有一位在一端位置之握持部及一与该握持部连接而位在另一端位置之坐垫部,该握持部与该坐垫部间形成有一握孔,该坐垫部之自由端往内轴向延伸有一枢转槽,该坐垫部之内部并于该枢转槽延伸之末端位置再轴向延伸有一连通之立插孔,该坐垫部之内部并于该枢转槽之径向延伸有一连通之平插孔,该枢转槽之一侧为一呈开放状之枢转开口,该坐垫部之外表面上径向贯穿有一连通该枢转槽之枢接插孔;一弹力件,系置于该杖身内;一固定件,系插入于该杖身之固定插孔中,并与该弹力件之底端连结;一穿置件,该杖身之顶部系穿入于该坐握垫体之枢转槽内,由该穿置件穿入于该坐握垫体之枢接插孔及该杖身之长条孔中,并与该弹力件之顶端连结,使该穿置件得于该长条孔中位移,由该弹力件提供该坐握垫体往该杖身方向移动之弹力,而使该坐握垫体可受外力作用而相对该杖身于一呈直立状之握持位置至一呈平放状之坐垫位置间进行活动地枢转及定位;当该坐握垫体位于握持位置时,该杖身之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贤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毅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