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槽烫双圈烫毡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6973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槽烫双圈烫毡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间位芳纶纤维制成的芳纶无纺布与涤纶长丝基布制备而成,增加了产品的透气性能以及产品的饱和力,使产品的使用寿命及抗水解性能得到提升。在针刺后对毡材进行高温处理使定型和预收缩,确保了毛毡在高温条件下的尺寸稳定性,同时也增加产品的耐温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通过支化纤维的形成和界面穿晶层的出现来增强层间界面的相互作用,使面层、底层与基布结合能力优异,能够有效解决槽烫过程中出现烫毡分层的技术问题,大大提高了槽烫双圈烫毡的使用寿命。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槽烫双圈烫毡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针刺毡的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槽烫双圈烫毡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酒店布草包含酒店客房床上用品、卫浴产品及酒店餐厅用纺织品;出于清洁及卫生的目的,酒店布草需要频繁地进行更换及清理。酒店布草经清洗、干燥后产生地褶皱会影响其美观,同时大面积残留地褶皱也不利于酒店布草的包装及保存;因此,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槽烫机对酒店布草进行熨烫,使其达到面料平整、美观大方的效果。
[0003]毛毡是槽烫的必需品,在槽烫的工作过程中,毛毡在不同蒸汽压力、蒸汽温度及蒸汽品质的影响下会逐渐消耗,故而槽烫毛毡需要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及力学性能,能够满足在高温条件下的长期使用需求。单一材质制成的烫毡往往受限于材料本身的缺点,难以满足在复杂工作条件下的应用需求;因此,将多种具有不同性质的材料进行复合得到的复合型烫毡能够取长补短,提升产品的各项性能。复合型烫毡虽能够同时保留不同材料的优点,但是其使用往往收到复合层接触面的结合性能影响,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复合层两边材料理化性质不一,收到环境影响的程度不统一,容易出现分层、断裂等失效现象,从而影响了烫毡的正常使用。
[0004]专利CN 111186176 A公开了一种多轴织物针刺复合毡及制作方法,通过将聚酯表面毡上的聚酯纤维通过针刺的方式刺入基布中的玻纤上,使得该复合毡可以一次成型,使得该复合毡没有胶粘剂缝线,从而使得该复合毡外观光滑平整,不仅增加的美观,还使得该复合毡具有抗老化及防水优势。专利CN 103691204 A提供了一种间位芳纶纤维复合耐高温过滤毡及其制备方法,将经纱玄武岩纱线和纬纱间位芳纶纱线相互垂直交织制成基布,并将间位芳纶纤维经气流成网工艺或机械成网工艺制成间位芳纶纤维层,将基布上、下面铺网叠放间位芳纶纤维层并通过针刺结合,具有耐高温、耐化学性和阻燃的特性。上述专利复合层间没有对接触面的结合能力进行优化,实际使用中可能会出现因结合性能不良导致的分层失效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制备一种槽烫双圈烫毡,所述槽烫双圈烫毡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及化学稳定性,能够满足不同使用场合的需求;(2)解决槽烫双圈烫毡三层结构中面层、底层与基布结合不良的技术问题,提升层间的相容性及结合能力。
[0006]人工合成纤维如芳纶具有良好的性能,芳纶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腐蚀、低密度的特点,能够在高温下保持高强度、不熔融,同时芳纶的耐疲劳性,耐磨性好;将芳纶制成槽烫烫毡能够满足槽烫的使用需求,此外芳纶与无机纤维相比震动吸收性好,有利于保持布草在熨烫的平整性。然而芳纶存在压缩性差的缺点,因此专利技术人通过将芳纶和涤纶结合,利用涤纶吸湿性较低及弹性好的特点制备了一种槽烫双圈烫毡,所述槽烫双圈烫毡
为三层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面层、基布、底层;其中,所述面层、底层为芳纶,基布为涤纶;芳纶的面层及底层通过针刺、热压与涤纶基布结合。
[0007]本专利技术使用间位芳纶纤维制成的芳纶无纺布与涤纶长丝基布制备而成,增加了产品的透气性能以及产品的饱和力,使产品的使用寿命及抗水解性能得到提升。在针刺后对毡材进行高温处理使定型和预收缩,确保了毛毡在高温条件下的尺寸稳定性,同时也增加产品的耐温性能。
[0008]一种槽烫双圈烫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以芳纶无纺布作为面层及底层,经针刺、热压工序与涤纶基布结合;所述芳纶无纺布为经端氨基超支化聚酰胺和对氨基苯甲酸处理的改性芳纶无纺布;所述改性芳纶无纺布中,部分游离态的对氨基苯甲酸通过与端氨基超支化聚酰胺的氨基结合固定于改性芳纶无纺布形成聚合位点,其余游离态的对氨基苯甲酸在热压工序中与所述聚合位点发生自聚合反应并形成支化纤维。
[0009]由于芳纶纤维分子链中巨大的苯环的阻碍,酰胺基难以与其他原子或基团发生反应,导致芳纶纤维的化学惰性较强。因此,芳纶无纺布与涤纶基布间的结合主要是通过针刺处理使纤维间发生纠缠从而结合,这种结合是物理层面的,在槽烫长期高温使用环境下容易出现界面脱离、分层的失效现象,严重制约了毡毯的使用领域。
[0010]为了增强槽烫双圈烫毡的面层、底层与基布之间的结合能力,提升成品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专利技术人首先使用端氨基超支化聚酰胺对经过碱处理的芳纶无纺布进行表面改性;由于芳纶无纺布与端氨基超支化聚酰胺之间具有较强的氢键和相似的极性,因此端氨基超支化聚酰胺可以固定在纤维表面并成核,从而增大了芳纶无纺布的表面粗糙度并实现了氨基的表面功能化。随着处理后的芳纶无纺布界面性能的提高,专利技术人在芳纶无纺布纤维间引入对氨基苯甲酸,对氨基苯甲酸首先通过自分散均匀分布于纤维表面,随后和氨基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对氨基苯甲酸通过扩散和自组装在芳纶无纺布表面聚集和固定,制备得到一种改性芳纶无纺布。
[0011]将上述改性芳纶无纺布作为槽烫双圈烫毡的面层与底层,随后通过针刺复合工艺和涤纶基布组合在一起,面层、底层的纤维经针刺与基布的纤维通过物理缠绕结合;在随后的热压工艺中,三层结构在高温下定型。相比于直接使用芳纶无纺布,专利技术人制备的改性芳纶无纺布含有对氨基苯甲酸,在针刺阶段改性芳纶无纺布的纤维与基布纤维结合后,在热压处理的高温下,改性芳纶无纺布中的对氨基苯甲酸通过自聚合外延结晶成支化纤维,面层、底层与基布间支化纤维的形成和界面穿晶层的出现大大增强了层间界面的相互作用,与直接使用芳纶无纺布通过针刺、热压工艺制成的产品相比,采用该方法制得的成品的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其层间的结合能力增强,解决了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分层问题。
[0012]优选的,所述槽烫双圈烫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13]所述槽烫双圈烫毡为三层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面层、基布、底层;其中,所述面层、底层为芳纶无纺布,基布为涤纶机织布;面层及底层通过针刺、热压工序与位于中间的涤纶基布结合。
[00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槽烫双圈烫毡的标准宽度为3.3~4.3m,厚度为5~20mm。
[00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基布的单位克重为200~280gsm。
[001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槽烫双圈烫毡的单位克重为700~900gsm。
[001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热压工序的温度为150~170℃,压力0.8~1.5MPa,热压时间1~6min。
[001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芳纶无纺布为普通芳纶无纺布或改性芳纶无纺布中的任意一种。
[0019]端氨基超支化聚酰胺在芳纶无纺布纤维表面的成核能力较强,有利于后续热压工艺中对氨基苯甲酸在高温下的聚合,可以优化聚合物在纤维表面间的界面结晶;端氨基超支化聚酰胺是一种酰胺基化合物,经端氨基超支化聚酰胺修饰的芳纶纤维间会出现界面扩散,然后形成互锁的界面结构,通过在界面之间形成穿晶层也能够优化层与层之间的相容性。
[002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改性芳纶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如下,以重量份计:
[0021]S1将5~10份芳纶无纺布浸渍于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槽烫双圈烫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以芳纶无纺布作为面层及底层,经针刺、热压工序与涤纶基布结合;所述芳纶无纺布为经端氨基超支化聚酰胺和对氨基苯甲酸处理的改性芳纶无纺布;所述改性芳纶无纺布中,部分游离态的对氨基苯甲酸通过与端氨基超支化聚酰胺的氨基结合固定于改性芳纶无纺布形成聚合位点,其余游离态的对氨基苯甲酸在热压工序中与所述聚合位点发生自聚合反应并形成支化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槽烫双圈烫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芳纶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如下,以重量份计:S1将5~10份芳纶无纺布浸渍于25~50份氢氧化钠水溶液中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经水洗、干燥,得到碱处理芳纶无纺布;S2将0.12~0.36份端氨基超支化聚酰胺溶于20~30份N,N

二甲基甲酰胺,得到端氨基超支化聚酰胺处理液;将所述碱处理芳纶无纺布浸渍于所述端氨基超支化聚酰胺处理液中进行自分散处理,处理完成后取出经水洗、干燥,得到端氨基超支化改性芳纶无纺布;S3将0.42~0.84份对氨基苯甲酸溶于8~16份乙醇,得到对氨基苯甲酸处理液;将所述端氨基超支化改性芳纶无纺布浸渍于所述对氨基苯甲酸处理液中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取出经水洗、干燥,得到改性芳纶无纺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洪朱国防冯如中项仁秀顾夕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仁泾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