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智能调节控制方法及装置方法、空调、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6952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智能调节控制方法及装置方法、空调。其中空调智能调节控制方法,包括:每个调节周期内计算房间内的实时热负荷、实时湿负荷以及实时湿热比;根据实时湿热比以及预置的空气焓湿曲线,确定当前送风温度;根据当前送风温度计算对应的运行参数的取值;根据对应的运行参数的取值对空调进行调节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房间内的实时负荷来对空调进行控制,可以使得空调的控制策略与实际负荷相匹配。匹配。匹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智能调节控制方法及装置方法、空调、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控制的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智能调节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空调运行时,不同风挡的风速均是固定的,实际使用时依据用户的设定,运行在用户感觉舒适的档位,全凭用户感受和习惯。
[0003]即便现有的空调具备自动模式,在自动模式下,空调也只是监控当前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的目标温度的偏差按以下类似控制策略运行,不与实际负荷相匹配。
[0004]在制热模式时:(1)若T环≥T设,为低速,T环为室内环境温度,T设为设定的目标温度;(2)若T设

Δp℃≤T环<T设,为中速,Δp为允许的温度偏差;(3)若T环<T设

Δp℃,为高速。
[0005]在制冷模式时:(1)若T环≤T设,为低速;(2)若T设<T环≤T设+Δp℃,为中速;(3)若T环>T设+Δp℃,为高速。
[0006]现有技术中空调对送风温度点也均不作控制,与舒适性空调选型之初依据室内负荷而确定的送风量和送风温度点存在偏差,不是以最大温差送风(即不是以最小风量),整机运行能耗偏高,存在能源浪费。
[0007]并且实际使用环境的空调的负荷是适时变化的(例如人员变化,日照强度变化等),现有运行控制策略并不能主动适应这些变化,调节相对滞后。
[0008]因而如果提供一种符合当前空调负荷(实时热负荷、实时湿负荷)的调节控制策略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的控制策略未与空调的实时负荷匹配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空调智能调节控制方法及装置方法、空调。
[0010]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空调智能调节控制方法,包括:每个调节周期内计算房间内的实时热负荷、实时湿负荷以及实时湿热比;根据实时湿热比以及预置的空气焓湿曲线,确定当前送风温度;根据当前送风温度计算对应的运行参数的取值;根据对应的运行参数的取值对空调进行调节控制。
[0011]进一步,所述房间内的实时进一步,所述建筑墙体传热负荷通过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房间面积*(室外温度

目标温度)计算得到。
[0012]进一步,所述辐射负荷通过窗户面积*太阳辐射冷负荷强度计算得到。
[0013]进一步,所述房间内发热负荷通过房间内人数*房间类别系数*单人显热散热量+灯具功率*使用时长计算得到。
[0014]进一步,所述人体潜热负荷通过房间内人数*房间类别系数*单人潜热散热量计算得到。
[0015]进一步,所述房间内的实时湿负荷包括人体散湿量、渗透空气带入湿量当中的至少一项。
[0016]进一步,所述人体散湿量通过房间内人数*房间类别系数*单人散湿量计算得到。
[0017]进一步,所述渗透空气带入湿量通过渗透空气总量*(室外空气含湿量

房间内空气含湿量)计算得到。
[0018]进一步,所述实时热负荷、实时湿负荷的相关计算参数通过用户设置、实时采集以及通过实时采集的数据查找对应表得到。
[0019]进一步,所述当前送风温度通过以下步骤得到:根据实时湿热比和目标温度,得到满足该湿热比的温度变化曲线;选择含湿量最大的空气焓湿曲线与满足该湿热比的温度变化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温度作为当前送风温度。
[0020]进一步,所述对应的运行参数包括风机的运行参数和压缩机的运行参数。
[002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空调智能调节控制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空调智能调节控制方法对空调进行控制,包括:参数获取模块,获取用于计算所述实时热负荷、实时湿负荷的相关计算参数;计算模块,根据所述相关计算参数计算当前送风温度对应的运行参数的取值;控制模块,根据当前送风温度对应的运行参数的取值对空调进行控制。
[0022]进一步,所述参数获取模块包括参数设置模块、参数采集模块。
[002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空调,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空调智能调节控制方法对空调进行控制。
[002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空调智能调节控制方法。
[0025]本专利技术通过实时计算房间内的负荷,然后根据实时负荷来得到最佳的送风温度点,使得送风量最小,降低空调机组的运行能耗,降低碳排放,提升绿色节能水平,而且主动提前调节温度,舒适性更优,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本专利技术通过采集关键数据(相关计算参数对应的数据),对建筑中空调的负荷实时监控,对后期空调的运营策略优化提供第一手数据。
附图说明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送风温度点的求取原理图。
[0028]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0]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专利技术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0031]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智能调节控制方法,通过计算房间内的实时负荷,然后选择达到用户舒适性要求的能效最高的控制方式对空调进行控制。
[0032]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智能调节控制方法在每个调节周期内计算房间内的实时热负荷以及实时湿负荷,再根据实时热负荷和实时湿负荷计算得到实时湿热比。
[0033]根据实时湿热比以及预置的空气焓湿曲线,确定当前送风温度。
[0034]在一个实施例中,选择距离目标温度为最大温差的温度作为当前送风温度,之所以选择距离目标温度为最大温差的温度作为当前送风温度,是因为在最大温差下,空调的室内机的送风风量最小,室内机的风机功耗小、节能,且风感最小,人体舒适度高。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适合的当前送风温度。
[0035]接着根据当前送风温度计算对应的运行参数的取值,最后根据对应的运行参数的取值对空调进行调节控制。本专利技术所指的对应的运行参数包括风机的运行参数和/或压缩机的运行参数。
[0036]上述技术方案中,房间内的实时热负荷包括建筑墙体传热负荷、辐射负荷、房间内发热负荷、人体潜热负荷当中的至少一项。
[0037]在一个实施例中,房间内的实时热负荷可以包括建筑墙体传热负荷、辐射负荷、房间内发热负荷、人体潜热负荷。例如在办公区,在空调开启的时间段内,基本上都有人活动,因而房间内的实时热负荷为建筑墙体传热负荷、辐射负荷、房间内发热负荷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智能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每个调节周期内计算房间内的实时热负荷、实时湿负荷以及实时湿热比;根据实时湿热比以及预置的空气焓湿曲线,确定当前送风温度;根据当前送风温度计算对应的运行参数的取值;根据对应的运行参数的取值对空调进行调节控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智能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房间内的实时热负荷包括建筑墙体传热负荷、辐射负荷、房间内发热负荷、人体潜热负荷当中的至少一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智能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墙体传热负荷通过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房间面积*(室外温度

目标温度)计算得到。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智能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负荷通过窗户面积*太阳辐射冷负荷强度计算得到。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智能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房间内发热负荷通过房间内人数*房间类别系数*单人显热散热量+灯具功率*使用时长计算得到。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智能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潜热负荷通过房间内人数*房间类别系数*单人潜热散热量计算得到。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智能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房间内的实时湿负荷包括人体散湿量、渗透空气带入湿量当中的至少一项。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智能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散湿量通过房间内人数*房间类别系数*单人散湿量计算得到。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智能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空气带入湿量通过渗透空气总量*(室外空气含湿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伟王传华陈斌尚惠青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