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管自动抽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6840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管自动抽栓装置,其包括管路控制模块、注射模块、主体负压模块、控制处理模块;所述主体负压模块包括通过抽吸管路串接的流量计、介质判别器、储污罐,和通过负压管路连通所述储污罐的负压泵,以及可张合挤压所述抽吸管路的行程挤压夹,所述负压管路设有压力传感器;控制处理模块包括与流量计、介质判别器、负压泵、行程挤压夹和压力传感器通信传输连接的伺服主板,管路控制模块、注射模块均与所述伺服主板通信传输连接。由流量计和介质判别器反馈出其所抽出的血栓的量,与设定量比较从而评价抽栓进度,从而使该设备可以按设定程序自动完成手术过程,进而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管自动抽栓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导管自动抽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医学专家多建议尽量减少导管的长期留置,甚至,为了建立上肢的动静脉通路,而不进行颈内静脉的置管。但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很多患者由于心脏衰竭、低血压等原因,不能应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必须依靠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而透析导管相关的血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血栓形成可导致透析时静脉压增高,动脉端血流量的下降,而影响透析的充分性,甚至导致提前终止或不能进行治疗,或者影响同侧上肢建立的动静脉内瘘。
[0003]目前像PICC、CVC等聚氨酯制成的导管大量用于透析、肿瘤等方面的患者,导管内溶栓术是解决深静脉置管血栓形成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医疗机构的导管内溶栓术仍使用最传统方法:注射器反复抽的人工抽栓,并在期间注入抗凝剂浸泡,溶解血栓与导管内壁粘连。这种方法遇到凝固程度很高血栓时效率低下,抽栓过程中一般要2人操作,抗凝剂通常要浸泡30分钟才有明显效果。一边溶栓边抽栓。抽栓过程中也存在用力不均不慎将导管末梢的血栓碎片打回人体血管内的现象。
[0004]现有多种导管抽栓辅助装置,例如:有注入抗凝剂溶栓同时用负压抽吸的人工辅助操作类型,如CN215350989U

一种半自动血栓负压抽吸装置;也有使用金属钩深入导管破坏血栓结构,再将破碎血栓抽出的。综上所有辅助装置的工作,比起传统注射器抽吸提高了效率,但全程均需要多人人工操作完成,抽栓效率也与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有关,在医疗护理人手短缺的情况下,仍然占用他们大量的工作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按设定程序自动完成手术过程并提示收尾的导管自动抽栓装置。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管自动抽栓装置,其包括用于装夹一次性连接管并控制其通断的管路控制模块、装夹注射器并控制加药进度的注射模块、主体负压模块、控制处理模块;所述主体负压模块包括通过抽吸管路串接的流量计、介质判别器、储污罐,和通过负压管路连通所述储污罐的负压泵,以及可张合挤压所述抽吸管路的行程挤压夹,所述负压管路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处理模块包括与流量计、介质判别器、负压泵、行程挤压夹和压力传感器通信传输连接的伺服主板,管路控制模块、注射模块均与所述伺服主板通信传输连接。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导管自动抽栓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管路控制模块包括用于装夹一次性连接管的卡件或槽、可从外侧夹住一次性连接管控制其动脉接口通断的动脉夹、可从外侧夹住一次性连接管控制其静脉接口通断的静脉夹、分别推动控制动脉夹和静脉夹的两个电磁阀;所述注射模块包括定位安装注射器主体的定卡扣、平行于注射器安装
轴向的导轨、设于导轨并卡住注射器尾端的推注滑块、平行于所述导轨并驱动推注滑块进退的螺杆、驱动螺杆旋转的电机;所述电磁阀和电机分别与所述伺服主板通信传输连接;所述一次性连接管具有加药支路、抽吸支路、动脉支路、静脉支路,所述加药支路设有管夹。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导管自动抽栓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行程挤压夹包括固定设置的定夹体和行程导轨、可沿导轨滑行移动的行程轴、设于行程轴前端的动夹体、驱使行程轴进退动作的行程驱动电机,动夹体与定夹体分设于抽吸管路的两侧而相向布置。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导管自动抽栓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流量计前的抽吸管路部分还串接有切割网。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导管自动抽栓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流量计是科里奥利式流量计;所述介质判别器包括分别设置于抽吸管路两侧的声波发射极和声波接收极。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导管自动抽栓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负压管路的入口与负压泵之间串接有过滤器和单向阀;所述负压泵后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局部设为消音波纹管,排气管的出口处设有消音器。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导管自动抽栓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储污罐设有泄压咀、堵住泄压咀并具有握把的泄压阀、牵拉泄压阀使其复位堵住泄压咀的复位弹簧、与所述伺服主板通信传输连接并可推动握把打开泄压阀的卸压电磁阀。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导管自动抽栓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储污罐前侧面竖直设置有条状透明的观察窗;储污罐设有密封盖门、将密封盖门锁紧在储污罐形成密封空间的扣锁。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导管自动抽栓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其还包括消毒清洁模块,其包括消毒液罐、清水罐、放出清水的冲水电磁阀、放出消毒液的消毒电磁阀、并接冲水电磁阀和消毒电磁阀的出口的冲洗管、连接冲洗管于抽吸管路的接入口一侧的Y型三通;接入口的前端设有可旋转摆开的密封堵头,密封堵头设有转轴,转轴后端设有拉簧,设于密封堵头摆转路径处卡住密封堵头的定位托。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导管自动抽栓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控制处理模块包括与所述伺服主板电性连接的电源板、显示板、操作面板、警报器、与显示板电性连接的显示屏。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导管自动抽栓装置将一次性连接管装夹在管路控制模块,并接上注射器且通过注射模块控制加药进度,连接管还有动脉接口和静脉接口接驳对应的处置插管。伺服主板控制负压泵启动工作后,根据压力传感器的反馈而自动调整压力输出,并通过行程挤压夹往复挤压抽吸管路使其产生压力波动形成脉冲,使导管壁收缩挤压被吸入的血栓,然后导管弹性恢复,从而形成间隙,阻力更小,更易被吸出,也更利于溶栓剂的输入。设备的运行过程是基于传统人工导管内溶栓术的原理进行,能够保证病人的安全,同时由流量计和介质判别器反馈出其所抽出的血栓的量,与设定所需抽出的量进行比较,从而评价出抽栓工作的进度,在完成工作时提示工作人员进行收尾即可,从而使该设备可以按设定程序自动完成手术过程,进而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导管自动抽栓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所示导管自动抽栓装置的消毒模式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所示导管自动抽栓装置的储污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导管自动抽栓装置,其包括用于装夹一次性连接管103并控制其通断的管路控制模块100、装夹注射器并控制加药进度的注射模块200、主体负压模块300、控制处理模块500;所述主体负压模块300包括通过抽吸管路306串接的流量计303、介质判别器304、储污罐400,和通过负压管路312连通所述储污罐400的负压泵316,以及可张合挤压所述抽吸管路306的行程挤压夹330,所述负压管路312设有压力传感器313;所述控制处理模块500包括与流量计303、介质判别器304、负压泵316、行程挤压夹330和压力传感器313通信传输连接的伺服主板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管自动抽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装夹一次性连接管并控制其通断的管路控制模块、装夹注射器并控制加药进度的注射模块、主体负压模块、控制处理模块;所述主体负压模块包括通过抽吸管路串接的流量计、介质判别器、储污罐,和通过负压管路连通所述储污罐的负压泵,以及可张合挤压所述抽吸管路的行程挤压夹,所述负压管路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处理模块包括与流量计、介质判别器、负压泵、行程挤压夹和压力传感器通信传输连接的伺服主板,管路控制模块、注射模块均与所述伺服主板通信传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自动抽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控制模块包括用于装夹一次性连接管的卡件或槽、可从外侧夹住一次性连接管控制其动脉接口通断的动脉夹、可从外侧夹住一次性连接管控制其静脉接口通断的静脉夹、分别推动控制动脉夹和静脉夹的两个电磁阀;所述注射模块包括定位安装注射器主体的定卡扣、平行于注射器安装轴向的导轨、设于导轨并卡住注射器尾端的推注滑块、平行于所述导轨并驱动推注滑块进退的螺杆、驱动螺杆旋转的电机;所述电磁阀和电机分别与所述伺服主板通信传输连接;所述一次性连接管具有加药支路、抽吸支路、动脉支路、静脉支路,所述加药支路设有管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自动抽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挤压夹包括固定设置的定夹体和行程导轨、可沿导轨滑行移动的行程轴、设于行程轴前端的动夹体、驱使行程轴进退动作的行程驱动电机,动夹体与定夹体分设于抽吸管路的两侧而相向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自动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沉王晓红余辉朱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