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风均匀的出风口结构及风暖浴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6650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出风均匀的出风口结构及风暖浴霸,包括通风腔和通风通道,通风通道与所述通风腔相通以接收来自通风腔的空气流;通风通道的入口端设有导风片,导风片可使流经的空气流分为第一空气流和第二空气流,第一空气流贴沿导风片流向入口端的出风口,第二空气流向通风通道内。在通风通道的入口端设有导风片,当空气流经过导风片流向通风通道内时,可分为第一空气流和第二空气流,由于导风片的阻拦作用,第一空气流沿着导风片向上流动,直至到达入口端的出风口,第二空气流越过导风片继续向通风通道内流动,并在通风通道内流向出风口,保证了通风通道的入口端和通风通道内均产生气流,实现了出风均匀。实现了出风均匀。实现了出风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风均匀的出风口结构及风暖浴霸


[0001]本技术涉及浴霸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出风均匀的出风口结构及风暖浴霸。

技术介绍

[0002]浴霸分为灯暖浴霸和风暖浴霸,风暖浴霸可将暖风吹到整个房间,可改善灯暖浴霸头热脚凉的不足,用户也倾向于选择使用风暖浴霸。
[0003]现有相关技术中,风暖浴霸通常包括设有箱体和离心式风扇,箱体设有通风腔和通风通道,离心式风扇设于通风腔内,可将空气吸入通风腔内并输送至通风通道,在通风通道的出风口处设有加热组件,可将流通的空气加热为暖风。现有通风通道通常为槽状结构,空气流向通风通道的尾端时受到槽壁的阻拦而向通风通道的出风口方向流通,当通风通道较长时,容易造成通风通道的尾端风力较大,而通风通道的入口端风力较小,甚至没有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出风均匀的出风口结构及风暖浴霸。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出风均匀的出风口结构,包括:
[0007]通风腔;
[0008]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与所述通风腔相通以接收来自通风腔的空气流;
[0009]其中,所述通风通道的入口端设有导风片,所述导风片可使流经的空气流分为第一空气流和第二空气流,第一空气流贴沿导风片流向入口端的出风口,第二空气流向通风通道内。
[0010]优选的,所述通风通道内设有挡风片,所述挡风片用于阻拦流过的空气流并引导空气流流向挡风片上方的出风口。r/>[0011]优选的,所述通风通道为槽状结构,所述通风通道包括迎风侧壁和背风侧壁;
[0012]所述导风片一端与背风侧壁相连,另一端与迎风侧壁之间设有用于空气流通的间隙;
[0013]所述挡风片一端与迎风侧壁相连,另一端与背风侧壁之间设有用于空气流通的间隙。
[0014]优选的,所述导风片包括:
[0015]分流部,所述分流部设于靠近迎风侧壁的一端,所述分流部呈弧形的鱼鳍状;
[0016]挡风部,所述挡风部一端与分流部相连,另一端与背风侧壁相连,所述挡风部呈弧形的鱼鳍状;
[0017]其中,所述挡风部高于分流部,以使流入通风通道内的空气流分为第一空气流和第二空气流,第一空气流贴近背风侧壁流动并流向通风通道的出风口,第二空气流贴近迎风侧壁流动并流向通风通道内。
[0018]优选的,所述挡风片为鱼鳍状的弧形板,挡风片的高度从与迎风侧壁相连的一端向另一端递减。
[0019]优选的,所述通风通道设有若干挡风片,沿通风通道的入口向尾端,挡风片的最大高度和长度递增。
[0020]优选的,所述通风通道包括:
[0021]入口段,所述入口段为宽度递减的斜口;
[0022]收缩段,所述收缩段与入口段相接,所述收缩短为宽度递减的弧形口;
[0023]稳定段,所述稳定段与所述收缩段相接,所述稳定段的宽度保持不变;
[0024]其中,所述导风片设于入口段与收缩段的接点位置,挡风片设于稳定段内。
[0025]优选的,所述挡风片包括第一挡风片和第二挡风片,所述第一挡风片设于收缩段与稳定段的接点位置,所述第二挡风片设于稳定段的中部。
[0026]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风暖浴霸,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均匀的出风口结构。
[0027]优选的,所述通风腔内设有离心式风扇,所述离心式风扇用于吸收空气进入通风腔内,并产生从通风腔流向通风通道的空气流。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9]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通风通道的入口端设有导风片,当空气流经过导风片流向通风通道内时,可分为第一空气流和第二空气流,由于导风片的阻拦作用,第一空气流沿着导风片向上流动,直至到达入口端的出风口,第二空气流越过导风片继续向通风通道内流动,并在通风通道内流向出风口,保证了通风通道的入口端和通风通道内均产生气流,实现了出风均匀。
附图说明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31]图1是本技术的出风口结构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技术的出风口结构的俯视图;
[0033]图3是本技术的通风通道的示意图;
[0034]图4是本技术的风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5是本技术的风暖浴霸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中:
[0037]01、通风腔;
[0038]02、通风通道;021、入口段;022、收缩段;023、稳定段;
[0039]03、迎风侧壁;04、背风侧壁;05、离心式风扇;
[0040]1、导风片;101、分流部;102、挡风部;
[0041]2、第一挡风片;3、第二挡风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4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记载中,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实施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以及“中间”等用语,仅为了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本技术实施例中如有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044]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出风均匀的出风口结构,包括通风腔01和通风通道02,通风通道02的入口端设有导风片1,当空气流经过导风片1流向通风通道02内时,可分为第一空气流和第二空气流,由于导风片1的阻拦作用,第一空气流沿着导风片1向上流动,直至到达入口端的出风口,第二空气流越过导风片1继续向通风通道02内流动,并在通风通道02内流向出风口,保证了通风通道02的入口端和通风通道02内均产生气流,实现了出风均匀。
[0045]在一优选可行例中,在通风通道02内还设有挡风片,当空气流经过挡风片时,由于挡风片的阻拦作用,空气流沿着挡风片向上流动,并到达上方的出风口,保证了设有的挡风片位置的风力的稳定。
[0046]具体的,通风通道02为槽状结构,包括迎风侧壁03、背风侧壁04和尾壁,迎风侧壁03与通风腔01的出口相对设置,背风侧壁04与迎风侧壁03相对设置,尾壁设于通风通道02的尾端。从通风腔01中流出的空气流直接流向迎风侧壁03,并在迎风侧壁03的阻拦下,向背风侧壁04和通风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风均匀的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腔;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与所述通风腔相通以接收来自通风腔的空气流;其中,所述通风通道的入口端设有导风片,所述导风片可使流经的空气流分为第一空气流和第二空气流,第一空气流贴沿导风片流向入口端的出风口,第二空气流向通风通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风均匀的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通道内设有挡风片,所述挡风片用于阻拦流过的空气流并引导空气流流向挡风片上方的出风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出风均匀的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通道为槽状结构,所述通风通道包括迎风侧壁和背风侧壁;所述导风片一端与背风侧壁相连,另一端与迎风侧壁之间设有用于空气流通的间隙;所述挡风片一端与迎风侧壁相连,另一端与背风侧壁之间设有用于空气流通的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出风均匀的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片包括:分流部,所述分流部设于靠近迎风侧壁的一端,所述分流部呈弧形的鱼鳍状;挡风部,所述挡风部一端与分流部相连,另一端与背风侧壁相连,所述挡风部呈弧形的鱼鳍状;其中,所述挡风部高于分流部,以使流入通风通道内的空气流分为第一空气流和第二空气流,第一空气流贴近背风侧壁流动并流向通风通道的出风口,第二空气流贴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素娴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泽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