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式大转角集装箱翻转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6643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定式大转角集装箱翻转平台,属于集装箱翻转平台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集装箱托架和底座,所述的集装箱托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液压推杆,第一液压推杆的推杆端与集装箱托架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销轴和第二铰链支座;所述的第一液压推杆的缸筒端设置有第三销轴和第三铰接支座,第三铰接支座固定与地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少了水平移动的环节,简化了卸车作业流程,在实现集装箱可控、安全、环保卸料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作业效率;将第一液压推杆一端通过铰接方式固定于地面,顶升机构在集装箱翻转作业时具有更大旋转力矩,可较好地避免液压推杆卡阻的不利工况出现,可实现大转角翻卸,适用范围更广。适用范围更广。适用范围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定式大转角集装箱翻转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集装箱翻转平台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固定式大转角集装箱翻转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散状物料的物流储运,普遍使用的运输方式有自卸汽车或列车敞车运输,以上运输方式均会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扬尘污染,且在装载或卸载作业过程中会对用户企业造成严重粉尘污染,随着环保政策趋严,散状物料自卸汽车运输方式将被禁止,目前在环保要求严格的地区,散状物料装入集装箱后以铁路系统运输可较好的解决运输过程中的扬尘问题,当铁路集装箱运输至用户企业,如何高效、环保且安全地实现集装箱卸车直接影响着用户企业内部环保达标及节能增效的实现。
[0003]目前铁路进车的集装箱卸车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0004]第一种是将集装箱从火车上卸下后,靠人工进行卸料;由于采用人工卸料,卸料过程中人员劳动强度大,无法采取除尘措施,对环境影响较大;
[0005]第二种是将集装箱从火车卸到自卸汽车上,通过汽车顶升实现集装箱卸料,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较大的工作场地,同时集装箱门的门因为物料的侧压,开启过程存在开门即卸料人员操作困难,存在被物料埋压的不安全因素;
[0006]第三种是将集装箱从火车卸到移动式翻转平台上,通过翻转平台的不同执行机构动作实现集装箱平移—抱门—开锁—平移—翻转卸料等作业,实现集装箱卸料的机械化作业,较好地解决了前述两种卸车方式出现的扬尘、人员安全及作业效率问题,但集装箱卸车流程仍然较繁琐,且翻转平台设备投资大,不利于在实际工程中推广。
专利技术内
[0007]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固定式大转角集装箱翻转平台,本专利技术相比移动式翻转平台,本专利技术减少了水平移动的环节,简化了卸车作业流程,在实现集装箱可控、安全、环保卸料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作业效率;将第一液压推杆一端通过铰接方式固定于地面,另一端铰接于集装箱托架尾部,此布置方式下,顶升机构在集装箱翻转作业时具有更大旋转力矩,可较好地避免液压推杆卡阻的不利工况出现,可实现大转角翻卸,适用范围更广。
[0009]2.技术方案
[001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固定式大转角集装箱翻转平台,包括集装箱托架和底座,所述的集装箱托架的底面设置有第一销轴,底座与集装箱托架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铰链支座,集装箱托架通过第一销轴与第一铰链支座铰接,底座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
[0012]所述的集装箱托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液压推杆,第一液压推杆的推杆端与集装箱
托架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销轴和第二铰链支座,第一液压推杆的输出端通过第二销轴与第二铰链支座铰接;
[0013]所述的第一液压推杆的缸筒端设置有第三销轴和第三铰接支座,第三铰接支座固定与地面,第一液压推杆的缸筒端通过第三销轴与第三铰接支座铰接;
[0014]所述的集装箱托架的另一侧设置有第四铰链支座和第四销轴,第四销轴的轴身上连接有箱门牵引架,箱门牵引架通过第四销轴与第四铰链支座铰接,箱门牵引架的中部设置有第六铰链支座;
[0015]所述的集装箱托架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五铰链支座,第五铰链支座上设置有第二液压推杆,第二液压推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五销轴和第六销轴,第二液压推杆的缸筒端通过第五销轴与第五铰链支座铰接,第二液压推杆的推杆端通过第六销轴与第六铰链支座铰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的集装箱托架通过第一销轴与底座相对转动。
[0017]进一步地,所述的集装箱托架的上表面四角分别设置有限位楔块。
[0018]进一步地,所述的箱门牵引架的中下部设挂钩组件,箱门牵引架的中下部还设置有挡块。
[0019]进一步地,所述的集装箱托架与支撑架的连接处开设有定位槽,支撑架由固定套筒、弹性内筒、弹簧芯体、定位凸起、弧形缓冲垫组成,固定套筒的内圈设置有弹性内筒,弹性内筒的底部设置有弧形缓冲垫,弹性内筒的内腔设置有弹簧芯体,弹簧芯体的底部与弹性内筒的内底面固定,弹簧芯体的顶部与定位凸起固定。
[0020]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套筒的内壁等距间隔设置有导向柱,导向柱的一端与固定套筒的内壁固定,导向柱的另一端弹性内筒的外壁柔性接触。
[0021]进一步地,所述的定位凸起与定位槽形状互补。
[0022]3.有益效果
[0023]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1、工作流程上,本专利技术相比移动式翻转平台,本专利技术专利工作步骤减少了水平移动的环节,简化了卸车作业流程,在实现集装箱可控、安全、环保卸料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作业效率;
[0025]2、设备投资上,本专利技术减少了执行水平移动的液压系统及机械机构,设备更加简化,且如前所述,本专利技术专利可在集装箱卸车作业更优化的前提下进一步节省液压、电气、机械等设备投资,从而降低设备总投资;
[0026]3、土建投资上,由于避免了翻转平台水平移动,本专利技术专利可进一步缩短集装箱卸车间的纵向长度,从而降低卸车系统工程投资的土建成本;
[0027]4、翻卸性能上,本专利技术专利将第一液压推杆一端通过铰接方式固定于地面,另一端铰接于集装箱托架尾部,此布置方式下,顶升机构在集装箱翻转作业时具有更大旋转力矩,可较好地避免液压推杆卡阻的不利工况出现;
[0028]5、翻卸物料品种上,由于本专利技术专利可实现大转角翻卸(大于60.),因此不仅适用于对翻卸角度要求不高的块状物料卸料,也适用于煤、矿粉等粉状物料卸料,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初始状态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箱门牵引架工作状态图;
[003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卸车状态图;
[0034]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架定位效果图;
[0035]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弧形缓冲垫结构图。
[0036]图中:1、集装箱托架;101、定位槽;2、底座;3、第一液压推杆;4、第三铰接支座;5、第三销轴;6、第二销轴;7、限位楔块;8、支撑架;801、固定套筒;802、弹性内筒;803、弹簧芯体;804、定位凸起;805、弧形缓冲垫;806、导向柱;9、第一销轴;10、第一铰链支座;11、第二液压推杆;12、第五铰链支座;13、箱门牵引架;14、挡块;15、第四铰链支座;16、第四销轴;17、第六铰链支座;18、第六销轴;19、挂钩组件;20、第二铰链支座;21、第五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38]实施例1
[0039]从图1

2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一种固定式大转角集装箱翻转平台,包括集装箱托架1和底座2,集装箱托架1的底面设置有第一销轴9,底座2与集装箱托架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铰链支座10,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式大转角集装箱翻转平台,包括集装箱托架(1)和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装箱托架(1)的底面设置有第一销轴(9),底座(2)与集装箱托架(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铰链支座(10),集装箱托架(1)通过第一销轴(9)与第一铰链支座(10)铰接,底座(2)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8);所述的集装箱托架(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液压推杆(3),第一液压推杆(3)的推杆端与集装箱托架(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销轴(6)和第二铰链支座(20),第一液压推杆(3)的输出端通过第二销轴(6)与第二铰链支座(20)铰接;所述的第一液压推杆(3)的缸筒端设置有第三销轴(5)和第三铰接支座(4),第三铰接支座(4)固定与地面,第一液压推杆(3)的缸筒端通过第三销轴(5)与第三铰接支座(4)铰接;所述的集装箱托架(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四铰链支座(15)和第四销轴(16),第四销轴(16)的轴身上连接有箱门牵引架(13),箱门牵引架(13)通过第四销轴(16)与第四铰链支座(15)铰接,箱门牵引架(13)的中部设置有第六铰链支座(17);所述的集装箱托架(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五铰链支座(12),第五铰链支座(12)上设置有第二液压推杆(11),第二液压推杆(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五销轴(21)和第六销轴(18),第二液压推杆(11)的缸筒端通过第五销轴(21)与第五铰链支座(12)铰接,第二液压推杆(11)的推杆端通过第六销轴(18)与第六铰链支座(17)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佳楼洪兴姜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