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780MPa级热镀锌高扩孔钢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6560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27
本申请涉及钢铁冶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780MPa级热镀锌高扩孔钢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冶炼后的钢水进行炉外精炼,得到精炼钢水;对精炼钢水进行连铸,后进行第一再加热、粗轧和精轧,得到热轧板;对热轧板进行冷却和卷取,得到热轧卷;对热轧卷进行冷轧,后进行连续热镀锌退火处理,得到高扩孔性能的热镀锌高扩孔钢;其中,冷却以稀疏冷却模式和边部加热的方式进行,卷取的温度为500℃~540℃;以质量分数计,所述高扩孔钢的化学成分包括:C,Si,Mn,Cr,P,S,N,Alt,Nb,Ti,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通过稀疏冷却和边部加热的同时进行,再限定卷取温度,能保证组织均匀性,保证扩孔性能。证扩孔性能。证扩孔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780MPa级热镀锌高扩孔钢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钢铁冶炼
,尤其涉及一种780MPa级热镀锌高扩孔钢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为满足汽车行业更安全、更轻量化和更环保需求,先进高强钢被广泛的应用于汽车产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越来越更多的应用在诸多复杂零部件,诸如在较低的弯曲半径下弯曲、扩孔及局部翻边等,因此,在上述应用过程中,材料的局部应力应变行为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广泛应用的DP及TRIP等相变强化钢具有优异的强塑性和应变硬化率,然而高的应变硬化率易导致冲孔边缘的局部区域损伤,并且具有较高的边缘开裂敏感性,因此,避免冲裁边缘在成形时的开裂成为一项挑战性的难题。
[0003]而目前高扩孔高强钢的出现旨在解决此问题,同时提高高强钢扩孔性能有助于提升碰撞吸能特性,因此980MPa级别高扩孔钢吸能效果可与590MPa级别的双相钢相当,而提高高强钢扩孔性能对于提升车身安全性能也意义重大,但目前对于热镀锌高强钢而言,普遍存在扩孔性能不足问题,因此,如何提升先进高强钢的扩孔性能,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780MPa级热镀锌高扩孔钢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先进高强钢扩孔性能难以提升的技术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780MPa级热镀锌高扩孔钢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6]对冶炼后的钢水进行炉外精炼,得到精炼钢水;
[0007]对所述精炼钢水进行连铸,后进行第一再加热、粗轧和精轧,得到热轧板;
[0008]对所述热轧板进行冷却和卷取,得到热轧卷;
[0009]对所述热轧卷进行冷轧,后进行连续热镀锌退火处理,得到高扩孔性能的热镀锌高扩孔钢;
[0010]其中,所述冷却以稀疏冷却模式和边部加热的方式进行,所述卷取的温度为500℃~540℃;
[0011]所述连续热镀锌退火处理包括:加热、第二保温、第二再加热、缓慢冷却、快速冷却、第一感应加热、第二感应加热、镀锌、镀后冷却和光整。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再加热包括轧前加热和第一保温的方式进行第一再加热,所述轧前加热的终点温度为1200℃~1260℃,所述第一保温包括以轧前加热的终点温度进行第一保温,所述保温的时间为230min~260min。
[0013]可选的,所述精轧的终轧温度为800℃~900℃。
[0014]可选的,所述冷轧的压下率为45%~60%。
[0015]可选的,所述加热的终点温度为600℃~650℃,所述第二保温的时间为20s~40s,所述第二再加热的终点温度为840℃~870℃,所述缓慢冷却的终点温度为780℃~820℃,所述快速冷却的终点温度为300℃~330℃,所述第一感应加热的终点温度为390℃~420℃,所述第二感应加热的终点温度为450℃~470℃,所述光整的延伸率为0.2%~0.5%。
[0016]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780MPa级热镀锌高扩孔钢,所述高扩孔钢由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以质量分数计,所述高扩孔钢的化学成分包括:C:0.10%~0.16%,Si:0.1%~0.5%,Mn:1.8%~2.9%,Cr:0.1%~0.5%,P≤0.015%,S≤0.0015%,N≤0.004%,Alt:0.03%~0.05%,Nb:0.01%~0.04%,Ti:0.01%~0.04%,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0017]其中,所述高扩孔钢的化学成分满足:
[0018][Ti]/[S]≥7,式中,[Ti]为Ti的质量分数,[S]为S的质量分数。
[0019]可选的,以体积分数计,所述高扩孔钢的金相组织包括:贝氏体:20%~30%,铁素体:20%~40%,马氏体及回火马氏体:20%~40%,其余为纳米析出相。
[0020]可选的,所述纳米析出相包括钛的碳化物、钛的氮化物、铌的碳化物和铌的氮化物;
[0021]所述纳米析出相满足:在预设区域内的预设尺寸的析出物数目<5000个。
[0022]可选的,所述预设尺寸<8nm,所述预设区域为任意1μm3的区域内。
[002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2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780MPa级热镀锌高扩孔钢的制备方法,通过将热轧板进行稀疏冷却,并同时开启边部加热,通过稀疏冷却和边部加热的同时进行,弥补边部温降,从而保证板宽方向上温度的均匀性,再通过限定卷取温度的范围,能保证获得均匀的热轧组织,而热轧组织主要为贝氏体和铁素体组织,从而能保证最终产品的板宽方向的组织呈现较好的一致性,为冷轧及镀锌退火获得良好的均匀组织提供前提,保证最终产品的组织均匀,进而能保证良好的扩孔性能。与此同时,在热镀锌工艺上具有明显创新,在加热区域进行短时保温,可进一步实现元素均质化,在奥氏体化后进行淬火及回火处理,实现对淬硬马氏体回火,进一步提升扩孔性能。
附图说明
[0025]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8]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镀锌工艺和现有的热镀锌工艺的对比示意图;
[0029]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扩孔性能的热镀锌高扩孔钢的显微组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
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1]本申请的创造性思维为:目前热镀锌高强钢的扩孔性能不足的主要原因为常规产线采用两相区加热,并存在缓冷段,最终微观组织中难以避免存在大量软相铁素体组织,而贡献强度的硬相与软相硬度梯度较大,在应变局部化时难以有效拓展,导致扩孔性能较差。
[0032]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780MPa级热镀锌高扩孔钢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33]S1.对冶炼后的钢水进行炉外精炼,得到精炼钢水;
[0034]S2.对所述精炼钢水进行连铸,后进行第一再加热、粗轧和精轧,得到热轧板;
[0035]S3.对所述热轧板进行冷却和卷取,得到热轧卷;
[0036]S4.对所述热轧卷进行冷轧,后进行连续热镀锌退火处理,得到高扩孔性能的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780MPa级热镀锌高扩孔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对冶炼后的钢水进行炉外精炼,得到精炼钢水;对所述精炼钢水进行连铸,后进行第一再加热、粗轧和精轧,得到热轧板;对所述热轧板进行冷却和卷取,得到热轧卷;对所述热轧卷进行冷轧,后进行连续热镀锌退火处理,得到高扩孔性能的热镀锌高扩孔钢;其中,所述冷却以稀疏冷却模式和边部加热的方式进行,所述卷取的温度为500℃~540℃;所述连续热镀锌退火处理包括:加热、第二保温、第二再加热、缓慢冷却、快速冷却、第一感应加热、第二感应加热、镀锌、镀后冷却和光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再加热包括轧前加热和第一保温的方式进行第一再加热,所述轧前加热的终点温度为1200℃~1260℃,所述第一保温包括以轧前加热的终点温度进行第一保温,所述保温的时间为230min~260mi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轧的终轧温度为800℃~9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轧的压下率为45%~6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的终点温度为600℃~650℃,所述第二保温的时间为20s~40s,所述第二再加热的终点温度为840℃~870℃,所述缓慢冷却的终点温度为780℃~820℃,所述快速冷却的终点温度为300℃~330℃,所述第一感应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木生阳锋邹英刘华赛韩龙帅张伟谢春乾姜英花刘李斌王川滕华湘王松涛朱国森李钊李一丁黄学启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