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负荷侧柔性资源多能互补的网荷互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648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负荷侧柔性资源多能互补的网荷互动方法,所述引导用户参与负荷响提升电网供需平衡能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构建融合可再生能源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数字孪生系统模型;步骤二:构建源网荷储低碳多能协同互动策略及系统全方位评估体系;步骤三: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多激励机制下的园区负荷响应策略及灵活性资源挖掘;步骤四: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园区多能流综合能量管理平台,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负荷侧柔性资源多能互补的网荷互动方法,该系统形成了源网荷储低碳多能协同互动策略,综合系统各机组运行策略,合理参与电网交换,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减少碳排、提升新能源消纳率、降低能耗。降低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负荷侧柔性资源多能互补的网荷互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于负荷侧柔性资源多能互补的网荷互动方法,属于碳达峰实施


技术介绍

[0002]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一方面大力发展综合能源多能互补利用的综合示范园区;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储能、微型燃气轮机等需求侧分布式资源比例增大,引导用户参与负荷响应可以成为提升电网供需平衡能力的新手段。
[0003]目前国内多数园区能源结构单一,无法通过多能互补调度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缺乏相关的多能调度策略;另外,电网已经改变传统源荷平衡的调度模式,逐渐形成挖掘储能及负荷侧柔性资源的调度模式,以适应未来高储能资源渗透、高新能源渗透的新型电网,在此背景下,智慧楼宇如何发挥自身能动性,科学积极参与电网需求响应市场,助力电网削峰填谷的同时增加自身运行的经济效益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多能协同综合示范园区建设、研究多能互补调度策略,加强负荷需求响应、充分发掘储能及负荷侧柔性资源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负荷侧柔性资源多能互补的网荷互动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负荷侧柔性资源多能互补的网荷互动方法,包括
[0006]步骤一:构建融合可再生能源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数字孪生系统模型;
[0007]步骤二:构建源网荷储低碳多能协同互动策略及系统全方位评估体系;
[0008]步骤三: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多激励机制下的园区负荷响应策略及灵活性资源挖掘;
[0009]步骤四: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园区多能流综合能量管理平台。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一中,底层物联监控通过物联技术实现设备与能源管理平台互联。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二,能量的管理对象从纯电拓展为电、热/冷、气等综合能源系统,充分调动源网荷储灵活性资源,解决多能流综合能量管理系统技术的焦点问题。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三中,新型电力系统下需求主动发布的邀约型园区日前负荷响应策略,园区在电力系统需要或电力紧张时减少电力需求,获得直接补偿,由此充分参与到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发挥系统负荷侧灵活性。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四中,平台以系统末端园区为细胞元
组,园区向内多能协同部署、向外积极响应电力系统多激励机制。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基于负荷侧柔性资源多能互补的网荷互动方法,该系统形成了源网荷储低碳多能协同互动策略,综合系统外购电、单双工况制冷机组、充电桩、空调负荷、储能电池、蓄冷池等资源,指导电子系统、制冷子系统各机组运行策略,合理参与电网交换,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减少碳排、提升新能源消纳率、降低能耗。一方面该系统的园区负荷响应及灵活性资源挖掘策略,可指导园区负荷削减策略、电储能冰蓄冷充放策略,使园区积极参与电网负荷响应市场,享受电网补贴,在助力电网削峰填谷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自身运行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负荷侧柔性资源多能互补的网荷互动方法,所述引导用户参与负荷响提升电网供需平衡能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步骤一:构建融合可再生能源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数字孪生系统模型;
[0018]步骤二:构建源网荷储低碳多能协同互动策略及系统全方位评估体系;
[0019]步骤三: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多激励机制下的园区负荷响应策略及灵活性资源挖掘;
[0020]步骤四: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园区多能流综合能量管理平台。
[0021]其中,所述步骤一中,底层物联监控通过物联技术实现设备与能源管理平台互联,建立即插即用的综合能源示范园区数字孪生系统,构建源网荷储设备,电气冷热系统的统一化模型,实现底层物理系统向顶层数字孪生系统的映射。
[0022]优选地,所述步骤二,能量的管理对象从纯电拓展为电、热/冷、气等综合能源系统,充分调动源网荷储灵活性资源,解决多能流综合能量管理系统技术的焦点问题,提取综合能源示范园区自洽能力指标,形成综合考虑经济性、运行安全稳定性、环境友好性的全方位能力评估体系,以碳排、成本、效率、削峰填谷率等综合评价指标引导园区持续健康发展。
[002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新型电力系统下需求主动发布的邀约型园区日前负荷响应策略,园区在电力系统需要或电力紧张时减少电力需求,获得直接补偿,由此充分参与到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发挥系统负荷侧灵活性,研究未来电价自动激励机制下的园区日前负荷响应策略,基于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将实施的分时电价、尖峰电价和实时电价等机制,前瞻性的探讨多激励机制下园区负荷自动响应策略,柔性负荷削减策略及源侧最优运行策略。
[0024]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四中,平台以系统末端园区为细胞元组,园区向内多能协同部署、向外积极响应电力系统多激励机制,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调度,充分发掘新型电力系统负荷侧灵活性资源,实现新能源调配及负荷管理的精确化、全面化,为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支撑。
[0025]具体使用时,本专利技术基于负荷侧柔性资源多能互补的网荷互动方法,综合所述,该系统形成了源网荷储低碳多能协同互动策略,综合系统外购电、单双工况制冷机组、充电
桩、空调负荷、储能电池、蓄冷池等资源,指导电子系统、制冷子系统各机组运行策略,合理参与电网交换,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减少碳排、提升新能源消纳率、降低能耗。一方面该系统的园区负荷响应及灵活性资源挖掘策略,可指导园区负荷削减策略、电储能冰蓄冷充放策略,使园区积极参与电网负荷响应市场,享受电网补贴,在助力电网削峰填谷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自身运行的经济效益。
[00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负荷侧柔性资源多能互补的网荷互动方法,所述引导用户参与负荷响提升电网供需平衡能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构建融合可再生能源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数字孪生系统模型;步骤二:构建源网荷储低碳多能协同互动策略及系统全方位评估体系;步骤三: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多激励机制下的园区负荷响应策略及灵活性资源挖掘;步骤四: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园区多能流综合能量管理平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负荷侧柔性资源多能互补的网荷互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底层物联监控通过物联技术实现设备与能源管理平台互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负荷侧柔性资源多能互补的网荷互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汉标黎炼张艳杨建新王丽晓林景涛李志才何家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南方电力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