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检测白血病患者中M-bcr基因型的试剂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6398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白血病患者中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检测白血病患者中M

bcr基因型的试剂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学检测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检测白血病患者中M

bcr基因型(BCR

ABL1融合基因P210亚型)的试剂盒。

技术介绍

[0002]白血病(Leukemia),亦称作血癌,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病源是由于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异形成的骨髓中造血组织的不正常工作。骨髓中的干细胞每天可以制造成千上万的红血球和白细胞。白血病病人过分生产不成熟的白细胞,妨害骨髓的其他工作,这使得骨髓生产其它血细胞的功能降低。白血病可以扩散到淋巴结、脾、肝、中枢神经系统和其它器官。白血病居年轻人恶性疾病中的首位。白血病有多种类型,临床上,一般分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包括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慢性骨髓细胞性白血病(CML),年轻型骨髓单核细胞性白血病(JML),成人T细胞淋巴性白血病(ATL)。成年人中最常见的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和慢性骨髓细胞性白血病,儿童中比较常见的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000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即慢性骨髓细胞性白血病,是首个被识别的与特定染色体或基因相关的肿瘤性疾病,其标志性特征为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即9号和22号染色体异位t(9;22)(q34;q11),致病基础为位九号染色体长臂上的上的原癌基因ABL(位置q34)与二十二号染色体上长臂的BCR基因(位置q11)发生并列性易位而产生一种新的融合基因,即BCR

ABL1融合基因。该融合基因存在于95%以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5%

30%的成人和2%

5%的儿童急性白血病(ALL),以及少数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血液系统肿瘤患者中。BCR

ABL1融合基因是一种抗细胞凋亡的基因,具有高度酪氨酸激酶活性,可激活多种信号传导途径使细胞过度增殖进而导致细胞调控发生紊乱,干扰细胞的正常增殖和凋亡程序,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0004]根据BCR基因的断裂位点不同,BCR基因与ABL1基因产生3种不同BCR

ABL1融合基因的异构体,分别为主要型(major bcr,M

bcr)即e13a2(原b2a2)或e14a2(原b3a2),编码P210胞浆蛋白,见于90%以上的CML患者和部分Ph染色体阳性的ALL患者(Ph
+

ALL)中;次要型(minor bcr,m

bcr)即e1a2编码P190融合蛋白,绝大部分Ph
+
ALL患者为该型别;微小型(μ

bcr)即e6a2,e8a2或e19a2等,编码P230融合蛋白,见于2

3%的CML患者。其中,主要型与次要型占95%以上。因此对BCR

ABL1融合基因的分型检测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表型,检测白血病患者中BCR

ABL1融合基因是诊断CML的最特异最敏感生物方法之。同时目前对CML患者的治疗已从传统的姑息性治疗、化疗发展到使用特异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

hibitors,TKI)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经过TKI治疗后可以达到完全的细胞遗传学的缓解(cytogenetic remission,CCR),即Ph阳性的细胞消失,患者体内可能只存在微小残留病灶。临床上可通过定期监测患者的BCR

ABL1融合基因转录水平来评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疗效及微小残留情况,从而更好的指导患者分子靶向治疗和预后判断。
[0005]目前检测BCR

ABL1融合基因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分析、Northern blot、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相较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分析、Northern blot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精准等优点,是目前检测融合基因的常见方法。由于BCR

ABL1融合基因M

bcr型在病程早期表达量低,而目前qPCR技术难以检测到如此低含量的表达,因此容易导致假阴性,同时由于BCR

ABL1融合基因M

bcr型与m

bcr型的可设计引物的序列上有诸多重叠,非特异性大大增加,容易导致假阳性,无法实现对M

bcr型与m

bcr型的绝对分型。因此亟需开发灵敏度高且特异性检测BCR

ABL1融合基因M

bcr型的分子诊断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白血病患者中M

bcr基因型的引物组。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用于检测白血病患者中M

bcr基因型的引物组的应用。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白血病患者中M

bcr基因型的试剂盒。
[0009]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给予实现的:
[0010]一种用于检测白血病患者中M

bcr基因型的引物组,包含如下所示的检测引物对和检测探针:
[0011]上游引物F:5
’‑
ctcgtgtgtgaaactccagac
‑3’

[0012]下游引物R:5
’‑
actgggtccagcgagaaggtt
‑3’

[0013]探针:5
’‑
gGctCtaTggGtttCtg
‑3’
,大写碱基为锁核酸标记修饰位点,5

端标记荧光基团,3

端标记淬灭基团。
[0014]本专利技术在设计上述引物组时,首先对BCR、ABL1基因同源性进行了分析比较,进而找出对应断裂点及在M

bcr基因型中(BCR

ABL1融合基因P210亚型)完全特异,与m

bcr基因型(BCR

ABL1融合基因P190亚型)及μ

bcr基因型(BCR

ABL1融合基因P230亚型)没有重叠及交集的区域去设计上游引物及探针,而下游引物则设计在保守的ABL1基因序列中。由于M

bcr基因型完全特异性的区域范围及有效可用于设计引物的序列长度十分有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检测白血病患者中M

bcr基因型的引物组,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所示的检测引物对和检测探针:上游引物F:5
’‑
ctcgtgtgtgaaactccagac
‑3’
,下游引物R:5
’‑
actgggtccagcgagaaggtt
‑3’
;探针:5
’‑
gGctCtaTggGtttCtg
‑3’
,其5端

标记荧光基团,3

标记淬灭基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引物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基团为Cy5、HEX、VIC或FA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引物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灭基团为BHQ

1、Cy3或TAMRA。4.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引物组在检测白血病患者中M

bcr基因型或在制备检测白血病患者中M

bcr基因型的试剂盒中的应用。5.一种检测白血病患者中M

bcr基因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提取白血病患者的RNA;S2.将步骤S1的RNA反转录成cDNA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斌王军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血康陆道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