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纤维板砖胎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5682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泥纤维板砖胎膜结构,包括安装在土基层的基础底面上的承台垫层和连接在承台垫层上表面的两侧的第一水泥纤维板和第二水泥纤维板,第一水泥纤维板顶部水平连接有第一底板垫层,包括底板基板和布置在底板基板内的拉索,拉索一端和第一水泥纤维板的顶部连接,另一端和固定桩连接,固定桩一端嵌入底板基板中,另一端向下伸出底板基板;第二水泥纤维板顶部水平连接有第二底板垫层,第一水泥纤维板的一侧还连接有斜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所需要尺寸的水泥纤维板与承台垫层、底板垫层连接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并通过固定桩、拉索和斜撑杆构成的支撑体系保证连接体系施工过程的稳定性,提高了模板结构的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泥纤维板砖胎膜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砖胎膜
,具体涉及一种水泥纤维板砖胎膜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城市建设和工业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和高速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在不断的提高,衣食住行的问题大部分也已经得到了解决,人们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也逐渐严格。这将导致建筑耗能会逐年递增,并将长期占据耗能的主导地位。因而,建筑节能亟待改善,国家目前重点推广绿色装配式的新型建筑形式。
[0003]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政府推出了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这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建筑行业的绿色化,建筑耗能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绿色建筑已经成为我国新城区和中心城区的重要建筑形式,自然而然的形成了“绿色建筑

建筑节能

绿色住区

绿色生态城区”的空间规模化。水泥纤维板是以硅酸盐水泥为胶凝材料,以植物纤维(棉秆、麻秆、豆秆、竹材等)为增强材料,加入水和化学助剂,经过搅拌、铺装、加压成型、养护等工序制成的一种人造板材,具有强度高、防潮防水、阻燃、防腐抗菌、机械加工(锯、钻、钉、刨削、打孔、开槽等)性能好、易装饰、节能,等优良功能。
[0004]目前,水泥纤维板由开发到目前的成熟运用,在国内外基本上都是用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非承重隔墙中,但对该材料在建筑其他方面的应用仍然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泥纤维板砖胎膜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砖胎膜施工工期长,结构的稳定性不足和耗能大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水泥纤维板砖胎膜结构,包括安装在土基层的基础底面上的承台垫层和垂直连接在所述承台垫层上表面的两侧的第一水泥纤维板和第二水泥纤维板,第一水泥纤维板和第二水泥纤维板平行布置;
[0007]所述的第一水泥纤维板背向第二水泥纤维板的一侧顶部水平连接有第一底板垫层,所述的第一底板垫层包括底板基板和布置在底板基板内的拉索,所述的拉索一端和第一水泥纤维板的顶部连接,另一端和固定桩连接,所述的固定桩一端嵌入底板基板中,另一端向下伸出底板基板;
[0008]所述的第二水泥纤维板背向第一水泥纤维板的一侧顶部水平连接有第二底板垫层,所述的第二底板垫层与第一底板垫层结构相同;
[0009]所述的第一水泥纤维板连接有第一底板垫层的一侧还连接有斜撑杆,所述的斜撑杆倾斜布置,斜撑杆的一端与第一水泥纤维板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土基层的基础底面连接;
[0010]所述的第二水泥纤维板连接有第二底板垫层的一侧也连接有斜撑杆,布置方式与
第一水泥纤维板上连接的斜撑杆相同。
[0011]本技术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0012]所述的水泥纤维板砖胎膜结构还包括防水层结构,所述的防水层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布置在第一底板垫层顶部的第一防水层、布置在第一水泥纤维板朝向第二水泥纤维板一侧的表面的第二防水层、布置在承台垫层上表面的第三防水层、布置在第二水泥纤维板朝向第一水泥纤维板一侧的表面的第四防水层和布置在第二底板垫层顶部的第五防水层。
[0013]所述的防水层结构上还布置有防水层保护层,所述的防水层保护层包括第一防水层的上表面布置的第一水平防水保护层、第二防水层朝向第二水泥纤维板一侧布置的第一立面防水保护层、第三防水层的上表面布置的第二水平防水保护层、第四防水层朝向第一水泥纤维板一侧布置的第二立面防水保护层和第五防水层的上表面布置的第三水平防水保护层。
[0014]所述的承台垫层上表面上开设有安装凹槽,用于安装第一水泥纤维板和第二水泥纤维板。
[0015]所述的第一水泥纤维板和第一底板垫层之间填充有回填层,所述的第二水泥纤维板和第二底板垫层之间填充有回填层。
[0016]所述的第一立面防水保护层和第二立面防水保护层之间连接有水平撑杆,所述的水平撑杆与承台垫层水平。
[001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8](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泥纤维板砖胎膜结构,通过将所需要尺寸的水泥纤维板与承台垫层、底板垫层连接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并通过固定桩、拉索和斜撑杆构成的支撑体系保证连接体系施工过程的稳定性,提高了模板结构的稳定性。
[0019](Ⅱ)本技术降低了施工难度,加快了工程施工进程,降低了工程成本,减小了建筑耗能,可以极大的节约人力物力,更加复合“绿色建筑”的理念。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施工中间过程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a型材和b型材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具体应用时a型材和b型材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4]附图中各个标号含义:
[0025]1‑
承台垫层:2

第一水泥纤维板:3

第二水泥纤维板;4

第一底板垫层;5
‑ꢀ
第二底板垫层;6

斜撑杆;7

防水层结构;8

防水层保护层;9

回填层;10

水平撑杆,11

伸缩式撑杆,12

基础底面,13

基础侧面,14

基础顶面。
[0026]1‑
1安装凹槽;
[0027]4‑
1底板基板,4

2拉索,4

3固定桩;
[0028]7‑
1第一防水层,7

2第二防水层,7

3第三防水层,7

4第四防水层,7

5第五防水层;
[0029]8‑
1第一水平防水保护层,8

2第一立面防水保护层,8

3第二水平防水保护层,8

4第二立面防水保护层,8

5第三水平防水保护层。
[0030]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2]本技术所用的术语“上”、“下”、“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不能将上述术语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3]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泥纤维板砖胎膜结构,包括安装在土基层的基础底面上的承台垫层(1)和垂直连接在所述承台垫层(1)上表面的两侧的第一水泥纤维板(2)和第二水泥纤维板(3),第一水泥纤维板(2)和第二水泥纤维板(3)平行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水泥纤维板(2)背向第二水泥纤维板(3)的一侧顶部水平连接有第一底板垫层(4),所述的第一底板垫层(4)包括底板基板(4

1)和布置在底板基板(4

1)内的拉索(4

2),所述的拉索(4

2)一端和第一水泥纤维板(2)的顶部连接,另一端和固定桩(4

3)连接,所述的固定桩(4

3)一端嵌入底板基板(4

1)中,另一端向下伸出底板基板(4

1);所述的第二水泥纤维板(3)背向第一水泥纤维板(2)的一侧顶部水平连接有第二底板垫层(5),所述的第二底板垫层(5)与第一底板垫层(4)结构相同;所述的第一水泥纤维板(2)连接有第一底板垫层(4)的一侧还连接有斜撑杆(6),所述的斜撑杆(6)倾斜布置,斜撑杆(6)的一端与第一水泥纤维板(2)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土基层的基础底面连接;所述的第二水泥纤维板(3)连接有第二底板垫层(5)的一侧也连接有斜撑杆(6),布置方式与第一水泥纤维板(2)上连接的斜撑杆(6)相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纤维板砖胎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纤维板砖胎膜结构还包括防水层结构(7),所述的防水层结构(7)包括依次连接的布置在第一底板垫层(4)顶部的第一防水层(7

1)、布置在第一水泥纤维板(2)朝向第二水泥纤维板(3)一侧的表面的第二防水层(7

2)、布置在承台垫层(1)上表面的第三防水层(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军平何宗锋车全帮谭霞漆艳霞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第一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