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泵的支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555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11
一种支脚(106),用于具有泵壳体(105)的泵(150)。该支脚(106)包括基座本体(110)和联接到基座本体(110)的联接结构(112,134)。联接结构(112,134)包括前面板(114),其中前面板(114)可相对于基座本体(110)在第一稳定位置和第二稳定位置之间移动。因此,在泵(150)处于运行位置期间可从其泵壳体(105)的侧部接近前面板(114)。基座本体(110)在第一稳定位置和第二稳定位置中位于支脚(106)上,并且推动和拉动支脚(106)使该支脚在其第一稳定位置和第二稳定位置之间移动。稳定位置之间移动。稳定位置之间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泵的支脚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泵的支脚。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一种这样的用于泵的支脚,其提供简单且方便的方法来根据普通用户的需要调整或管理泵的不同高度。

技术介绍

[0002]泵是这样一种装置,其允许通过机械作用来输送诸如液体或气体的流体或有时输送料浆。例如,潜水泵是具有紧密联接到泵本体的气密密封马达的装置。潜水泵可以浸没在待泵送的流体中。通常,这些泵用于从井中泵送水,或过滤水族箱、池塘,或出于所需的目的而可用于汽车工业或能源工业。泵可以包括支脚。取决于泵被浸没的液位,支脚可有助于达到所需的高度。
[0003]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借助泵的支脚来调整泵的高度可能变得麻烦。通常,附加结构(例如泵的基座)可以与泵联接或分离,以达到泵的期望高度。此外,附加部分与泵的联接和分离可能导致形成泵的不需要的复杂结构。此外,在附加结构与泵的组装或拆卸期间可能会出现许多技术问题。
[0004]美国专利申请US2016161051提供了一种用于使桌子、椅子、床架等提升的系统。该系统可通过至少一个通用伸缩卡扣运动或以包括布置在一件家具或要提升的元件的基座和底部之间的至少一个缩放仪(可竖直移动的承重结构)的已知方式来自动地锁定和解锁。此外,设置止动装置以将缩放仪保持在所需的高度位置。此外,承重结构由具有彼此铰接的多个平行四边形结构的至少一个缩放仪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的下顶点铰接到基座,上顶点铰接到家具或待提升物体的底部,止动装置是伸缩卡扣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该系统似乎不具有提供用于改变泵的不同位置(例如提升或降低)的改进布置,这种改进布置可能容易且对用户友好。此外,似乎也没有改进的泵的支脚的作用,改进的泵的支脚可以使系统简单、有效并且不那么容易发生由于系统的可移动部分的大量且复杂的连接而造成的停机。
[0005]德国专利申请DE102006016981描述了一种潜水泵。该泵的壳体的下侧形成允许泵能够在运行模式下站立在表面上的支脚。除了这些支脚之外,泵还包括可枢转地安装的支脚部,该支脚部可以在支脚下方枢转并进入到壳体的内侧中。因此,支脚部可以相对于泵的支脚向内或向外枢转。通过这个动作,泵壳体及其进水口可以相对于其站立的表面升高或降低。在向内枢转布置中,可枢转地安装的支脚部移动到泵的底部周围的相应接收空间中。此外,当处于接收空间中时,可枢转地安装的支脚部不再能从外部看到或接近。这可能使具有可枢转地安装的支脚部的泵的应用变得麻烦,并且涉及泵的提升/移动从而接近可枢转地安装的支脚部。此外,该申请的泵包括两个不同的“支脚”,即,可枢转地安装的支脚部和与泵的壳体一起形成的支脚。当可枢转地安装的支脚部向内枢转(并且因此不可接近)到相应的接收空间中时,泵的支脚位于站立表面上。这种具有两个不同“支脚”的布置需要用户在想要操纵支脚部时将泵移出其运行位置。
[0006]中国技术CN 201 568 282U也以某种类似的方式描述了一种泵,该泵具有从
下方附接到其泵壳体的可枢转支脚。这些支脚通过铰接件连接到它们相应的壳体。铰接件以及由此进行的联接由位于铰接件处的在联接后旋拧到基座上的固定元件牢固地固定。泵的支脚可以相对于基座本体在第一稳定位置和第二稳定位置之间枢转。当泵回到其运行位置时,这样做会改变泵进水口相对于地面的高度。同样,从壳体下方接近支脚需要将泵移出其运行位置。
[0007]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泵,这种泵允许安全、方便且无困难地调整泵的高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鉴于上述内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或至少减少上述缺点。该目的通过具有泵壳体和支脚的泵来至少部分地实现。支脚包括基座本体和联接到基座本体的联接结构。联接结构包括前面板,该前面板构造成相对于基座本体保持在第一稳定位置和第二稳定位置。在此,在泵处于运行位置期间,可从其泵壳体的侧部接近前面板。支脚的特征是在第一稳定位置和第二稳定位置中,基座本体位于支脚上。并且,支脚的推动和拉动使支脚保持在第一稳定位置和第二稳定位置之中(或使支脚在第一稳定位置和第二稳定位置之间移动)。因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且方便的支脚来调整泵的不同高度。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致动泵的支脚的方法。该方法提供了联接结构。该方法包括提供在第一端部处联接到基座本体的第一臂的步骤。该方法还包括提供在第二端部处联接到基座本体的第二臂。此外,该方法包括提供定位成致动第一臂和第二臂两者的第三臂。此外,第一臂、第二臂和第三臂可相对于彼此在第一稳定位置和第二稳定位置之间协作地移动,使得前面板适于致动致动第三臂以使第一臂和第二臂对应地移动。这有助于前面板与基座本体的接合。美国专利6,215,081描述了一种通用双稳态机构,该双稳态机构无论是说出的任何示例性用途还是关于特定使用情况所需的任何特征添加的描述都特别不适于用于泵的支脚。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联接结构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联接结构的第一端部适于枢转地联接到基座本体。联接结构与限定在基座本体上的第一结构特征部和第二结构特征部中的至少一者接合。联接结构在第一稳定位置与第一结构特征部接合,并且联接结构在联接结构的第二稳定位置与第二结构特征部接合。这在无需功率输入的情况下为支脚提供了保持在第一稳定位置和第二稳定位置的能力,即使存在小的外部干扰。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该第二实施例,前面板联接到联接结构的第二端部。这允许普通用户自由地移动或致动前面板。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稳定位置对应于泵基座的第一高度,并且第二稳定位置对应于泵基座的第二高度。这可能有助于实现旨在抽吸/泵送泵所浸没其中的大量液体的期望的高度。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二高度大于第二高度。当液位相对高时,这可以允许液体的抽吸或泵送。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分别为1mm和5mm。这可以允许泵在两个期望的液体高度使液体进入。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前面板包括至少一个突片。这可以允许前面板与基座本体接合。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基座本体与泵在结构上形成一体。这可以遏制到泵的支脚的力量。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支脚与泵可移除地联接。这可以允许根据普通用户的应用要求而将支脚组装到泵。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臂和第二臂通过柔性铰接件联接。由于柔性铰接件的耐用性而可以允许支脚重复运动。当第一臂、第二臂和第三臂被致动时,柔性铰接件可以几乎不经受摩擦。此外,柔性铰接件通常可以使得使用寿命较长。此外,柔性铰接件的集成可以消除对额外部件的需要。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臂和第三臂通过卡扣连接部联接。卡扣连接部可以提供简单且成本有效的方式以组装支脚的不同部分。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基座本体包括一个或多个凹部/凹槽。这可以允许通过一个或多个凹部/凹槽将支脚组装到泵壳体的其余部分上。
[0021]根据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泵(150),该泵具有泵壳体(105)和支脚(106),所述支脚(106)包括:基座本体(110);联接结构(112,134),联接到所述基座本体(110),所述联接结构(112,134)包括前面板(114),其中所述前面板(114)构造为相对于所述基座本体(110)保持在第一稳定位置和第二稳定位置中;在所述泵(150)处于运行位置期间,能从所述泵的所述泵壳体(105)的侧部接近所述前面板(114);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本体(110)在所述第一稳定位置和所述第二稳定位置中位于所述支脚(106)上,并且其中,推动和拉动所述支脚(106)使所述支脚保持在所述第一稳定位置和所述第二稳定位置之中。2.一种用于致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150)的所述支脚(106)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提供所述联接结构(112)并且包括以下步骤:提供适于在第一端部(116)处联接到所述基座本体(110)的第一臂(122);提供适于在第二端部(118)处联接到所述基座本体(110)的第二臂(124);以及提供定位成致动所述第一臂(122)和所述第二臂(124)二者的第三臂(126);其中,所述第一臂(122)、所述第二臂(124)和所述第三臂(126)能相对于彼此在所述第一稳定位置和所述第二稳定位置之间协作地移动,使得所述前面板(114)适于致动所述第三臂(126)以使所述第一臂(122)和所述第二臂(124)对应地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150)的支脚(106),其中,所述联接结构(134)包括:所述联接结构(134)的第一端部(136),适于枢转地联接到所述基座本体(110);所述联接结构(134)适于接合限定在所述基座本体(110)上的第一结构特征部(144)和第二结构特征部(146)中的至少一者;其中,在所述第一稳定位置所述联接结构(134)与所述第一结构特征部(144)接合,并且在所述第二稳定位置所述联接结构(134)与所述第二结构特征部(146)接合。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努斯
申请(专利权)人:胡斯华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