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真菌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5549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11
一种适合用于控制由植物病原体引起的病害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A)具有式I的化合物,其中R1和R2彼此独立地是卤素、氰基或C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杀真菌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用于控制由植物病原体(尤其是植物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的新颖的杀真菌组合物,并且涉及控制有用植物(尤其是水果和蔬菜)上的病害的方法。
[0002]从WO 2019/093522中已知,某些2

羟基丙酸酯衍生物和包含所述2

羟基丙酸酯衍生物的混合物具有对抗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学活性。另一方面,不同化学类别的各种杀真菌化合物作为用于在各种栽培植物作物中应用的植物杀真菌剂是众所周知的。然而,针对植物病原植物真菌的作物耐受性和活性并不总是满足在许多事件和方面中的农业实践的需要。尤其是引起以下的病原体:叶斑病,如落花生球腔菌(Mycosphaerella arachidis)(花生叶斑病的致病原)、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iicola)(番茄和大豆的靶斑病的致病原)、壳针孢属物种(Septoria spp.)(在广泛范围的重要作物(如小麦和大豆)上引起叶斑病),而且还有霉病,如葡萄白粉病菌(Uncinula necator)(葡萄白粉病的致病原)和真菌枯萎病(fungal blights),如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不同作物植物的灰霉病的致病原),成为作物生产中越来越重要的问题,造成了相当大的产量损失。许多惯用杀真菌剂不适合用于控制叶斑病、白粉病和灰霉病,或者它们针对壳针孢属物种如小麦叶枯病菌(Zymoseptoria tritici)、大豆壳针孢(Septoria glycines)、葡萄白粉病菌和灰葡萄孢菌的作用并不令人满意。<br/>[0003]出于上述农业实践中对于对抗植物病原真菌(如叶斑病菌、白粉病菌和霉菌)的提高的作物耐受性和/或提高的活性的需求,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适合用于控制由植物病原体引起的病害的新颖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
[0004](A)具有式I的化合物
[0005][0006]其中R1和R2彼此独立地是卤素、氰基或C1‑
C3卤代烷基,R3是氢、C1‑
C3烷基、C1‑
C3烯基或C1‑
C3炔基,A是CH或N并且X是CH2、C(=O)、O或S;以及
[0007](B)至少一种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化合物:苯噻菌酯、cyclobutrifluram、吡啶菌酰胺(florylpioxamid)、氟苯醚酰胺、氟醚菌酰胺、fluoxapiprolin、ipflufenoquin、mandestrobin、metyltetraprole、pyridachlometyl、苯啶菌酮、啶菌噁唑、2

(二氟甲基)

N

(1,1

二甲基
‑3‑
丙基

茚满
‑4‑
基)吡啶
‑3‑
甲酰胺、N
’‑
(2


‑5‑
甲基
‑4‑
苯氧基

苯基)

N

乙基

N

甲基

甲脒、N
’‑
[2


‑4‑
(2

氟苯氧基)
‑5‑
甲基

苯基]‑
N

乙基

N

甲基

甲脒、2

[6

(4

溴苯氧基)
‑2‑
(三氟甲基)
‑3‑
吡啶基]‑1‑
(1,2,4

三唑
‑1‑
基)丙
‑2‑
醇、2

[6

(4

氯苯氧基)
‑2‑
(三氟甲基)
‑3‑
吡啶基]‑1‑
(1,2,4

三唑
‑1‑
基)丙
‑2‑
醇、(Z,2E)
‑5‑
[1

(4

氯苯基)吡唑
‑3‑
基]氧基
‑2‑
甲氧基亚氨基

N,3

二甲基


‑3‑
烯酰胺、(Z,2E)
‑5‑
[1

(2,4

二氯
苯基)吡唑
‑3‑
基]氧基
‑2‑
甲氧基亚氨基

N,3

二甲基


‑3‑
烯酰胺、1

(5,6

二甲基
‑3‑
吡啶基)

4,4

二氟

3,3

二甲基

异喹啉、1

[6

(二氟甲基)
‑5‑
甲基
‑3‑
吡啶基]‑
4,4

二氟

3,3

二甲基

异喹啉、2,2

二氟

N

甲基
‑2‑
[4

[5

(三氟甲基)

1,2,4

噁二唑
‑3‑
基]苯基]乙酰胺、N

甲基
‑4‑
[5

(三氟甲基)

1,2,4

噁二唑
‑3‑
基]硫代苯甲酰胺、(2S)
‑2‑
[(3

羟基
‑4‑
甲氧基

吡啶
‑2‑
羰基)氨基]丙酸[1

甲基
‑2‑
(邻甲苯基)丙基]酯、(2S)
‑2‑
[(3

乙酰氧基
‑4‑
甲氧基

吡啶
‑2‑
羰基)氨基]丙酸[1

甲基
‑2‑
(邻甲苯基)丙基]酯、2,2

二氟

N

[6

[[1

(1

甲基四唑
‑5‑
基)苯并咪唑
‑2‑
基]氧基甲基]‑2‑
吡啶基]‑2‑
苯氧基

乙酰胺、N

甲基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适合用于控制由植物病原体引起的病害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A)具有式I的化合物:其中R1和R2彼此独立地是卤素、氰基或C1‑
C3卤代烷基,R3是氢、C1‑
C3烷基、C1‑
C3烯基或C1‑
C3炔基,A是CH或N并且X是CH2、C(=O)、O或S;或其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或N

氧化物,以及(B)至少一种选自以下的化合物:苯噻菌酯、cyclobutrifluram、吡啶菌酰胺、氟苯醚酰胺、氟醚菌酰胺、fluoxapiprolin、ipflufenoquin、mandestrobin、metyltetraprole、pyridachlometyl、苯啶菌酮、啶菌噁唑、2

(二氟甲基)

N

(1,1

二甲基
‑3‑
丙基

茚满
‑4‑
基)吡啶
‑3‑
甲酰胺、N
’‑
(2


‑5‑
甲基
‑4‑
苯氧基

苯基)

N

乙基

N

甲基

甲脒、N
’‑
[2


‑4‑
(2

氟苯氧基)
‑5‑
甲基

苯基]

N

乙基

N

甲基

甲脒、2

[6

(4

溴苯氧基)
‑2‑
(三氟甲基)
‑3‑
吡啶基]
‑1‑
(1,2,4

三唑
‑1‑
基)丙
‑2‑
醇、2

[6

(4

氯苯氧基)
‑2‑
(三氟甲基)
‑3‑
吡啶基]
‑1‑
(1,2,4

三唑
‑1‑
基)丙
‑2‑
醇、(Z,2E)
‑5‑
[1

(4

氯苯基)吡唑
‑3‑
基]氧基
‑2‑
甲氧基亚氨基

N,3

二甲基


‑3‑
烯酰胺、(Z,2E)
‑5‑
[1

(2,4

二氯苯基)吡唑
‑3‑
基]氧基
‑2‑
甲氧基亚氨基

N,3

二甲基


‑3‑
烯酰胺、1

(5,6

二甲基
‑3‑
吡啶基)

4,4

二氟

3,3

二甲基

异喹啉、1

[6

(二氟甲基)
‑5‑
甲基
‑3‑
吡啶基]

4,4

二氟

3,3

二甲基

异喹啉、2,2

二氟

N

甲基
‑2‑
[4

[5

(三氟甲基)

1,2,4

噁二唑
‑3‑
基]苯基]乙酰胺、N

甲基
‑4‑
[5

(三氟甲基)

1,2,4

噁二唑
‑3‑
基]硫代苯甲酰胺、(2S)
‑2‑
[(3

羟基
‑4‑
甲氧基

吡啶
‑2‑
羰基)氨基]丙酸[1

甲基
‑2‑
(邻甲苯基)丙基]酯、(2S)
‑2‑
[(3

乙酰氧基
‑4‑
甲氧基

吡啶
‑2‑
羰基)氨基]丙酸[1

甲基
‑2‑
(邻甲苯基)丙基]酯、2,2

二氟

N

[6

[[1

(1

甲基四唑
‑5‑
基)苯并咪唑
‑2‑
基]氧基甲基]
‑2‑
吡啶基]
‑2‑
苯氧基

乙酰胺、N

甲基
‑4‑
[5

(三氟甲基)

1,2,4

噁二唑
‑3‑
基]苯甲酰胺、3

[2

(1

氯环丙基)
‑3‑
(2

氟苯基)
‑2‑
羟基

丙基]咪唑
‑4‑
甲腈、3

[2

(1

氯环丙基)
‑3‑
(3


‑2‑
氟苯基)
‑2‑
羟基

丙基]咪唑
‑4‑
甲腈、或其组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在化合物(A)中,R1和R2彼此独立地是氟、氯或三氟甲基,R3是甲基或乙基,A是N并且X是C(=O)或O,或其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或N

氧化物。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在组分(A)中,R1和R2彼此独立地是氯或三氟甲基。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在组分(A)中,R3是甲基或乙基。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在组分(A)中,A是N。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在组分(A)中,X是C(=O)或O。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组分(A)是2

[2


‑4‑
(4

氯苯氧基)苯基]
‑2‑
羟基
‑3‑
(1,2,4

三唑
‑1‑
基)丙酸甲酯或2

[2


‑4‑
(4

氯苯氧基)苯基]
‑2‑
羟基
‑3‑
(1,2,4

三唑
‑1‑
基)丙酸乙酯,并且其中组分(B)是选自以下的杀真菌剂:吡啶菌酰胺、氟苯醚酰胺、氟醚菌酰胺、fluoxapiprolin、ipflufenoquin、mandestrobin、metyltetraprole、苯啶菌酮、啶菌噁唑、2

(二氟甲基)

N

(1,1

二甲基
‑3‑
丙基

茚满
‑4‑
基)吡啶
‑3‑
甲酰胺、N
’‑
(2


‑5‑
甲基
‑4‑
苯氧基

苯基)

N

乙基

N

甲基

甲脒、2

[6

(4

溴苯氧基)
‑2‑
(三氟甲基)
‑3‑
吡啶基]
‑1‑
(1,2,4

三唑
‑1‑
基)丙
‑2‑
醇、(Z,2E)
‑5‑
[1

(2,4

二氯苯基)吡唑
‑3‑
基]氧基
‑2‑
甲氧基亚氨基

N,3

二甲基


‑3‑
烯酰胺、1

(5,6

二甲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
申请(专利权)人:先正达农作物保护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