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秦越专利>正文

一种可调节的无磁性软性结构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5436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的无磁性软性结构支架,所述可调节的无磁性软性结构支架包括床架、防护机构、调节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床架的内部设置有放置槽;所述防护机构位于床架的顶部,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活动架和活动板,所述活动架底部的一侧与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机构位于床架顶部的一侧,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与床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防护机构的内部,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弧形块和夹板,所述弧形块的底部设置有夹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可调节的无磁性软性结构支架具有方便固定患者肢体关节方便进行核磁共振检测且可避免在检测过程中患者肢体产生运动伪影的优点。产生运动伪影的优点。产生运动伪影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的无磁性软性结构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检查辅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的无磁性软性结构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在CT和核磁共振检查过程中,患者在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肢体检查中,需要在特殊的体位下进行检查,但是运动伪影往往无法消除,有的检查时间,尤其是核磁共振检查,多达几十分钟甚至一个小时,对于本身体质较弱和外伤的患者,很难保证其肢体一直处于静止状态,运动伪影是这两种检查中降低图像质量和信噪比的主要问题,也是业界内非常关注的重要技术难点,通过固定患者的肢体可以起到稳定图像,减少运动伪影的效果。
[0003]但是患者肢体的个体差异较大,很多外伤患者或者手术后的患者装有石膏、外固定物等其他植入物体,病人需要被检查的肢体体积范围较大,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用医用绷带将难以控制肢体活动的病人绑在检查床上,这样病人除了遭受更大的痛苦外,也不利于肢体血供循环,对于血管性检查(CTA、CTV、MRA等)往往会造成假阳性狭窄或闭塞,导致误诊。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调节的无磁性软性结构支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方便固定患者肢体关节方便进行核磁共振检测且可避免在检测过程中患者肢体产生运动伪影的可调节的无磁性软性结构支架。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调节的无磁性软性结构支架包括床架、防护机构、调节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床架的内部设置有放置槽;所述防护机构位于床架的顶部,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活动架和活动板,所述活动架底部的一侧与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机构位于床架顶部的一侧,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与床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防护机构的内部,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弧形块和夹板,所述弧形块的底部设置有夹板。
[0007]为了达到方便通过记录刻度尺对比定位,有利于治疗后评价分析肢体康复情况的效果,所述防护机构还包括测量尺,所述测量尺设置于活动板的一侧。
[0008]为了达到方便将活动架与床架进行连接的效果,所述活动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栓,所述安装板通过固定栓与床架的顶部固定连接。
[0009]为了达到方便将活动架抬起且方便通过第一螺杆带动移动板进行移动进而可方便带动活动架进行移动的效果,所述挡板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与活动板的底部转动连接。
[0010]为了达到方便移板进行移动,提高移动板稳定性的效果,所述移动板的底部设置
有滚轮,所述床架的顶部开设有与滚轮配合使用的滑槽,所述滚轮的外侧与滑槽的内部滚动连接。
[0011]为了达到提高活动架在移动时的稳定性的效果,所述挡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的外侧与挡板的内部滑动连接。
[0012]为了达到方便弧形块在第一滑杆的外侧进行滑动进而方便对固定位置进行调节的效果,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的两端均与活动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杆的外侧与弧形块的内部滑动连接。
[0013]为了达到方便通过转动第二螺杆带动夹板进行移动的效果,所述弧形块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底部与夹板的顶部相接触,所述夹板的底部设置有防护垫块。
[0014]为了达到方便在夹板移动后进行复位的效果,所述夹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与弧形块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5]为了达到提高夹板移动稳定性且方便带动第二螺杆机箱转动的效果,所述夹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外侧与弧形块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块,所述第二螺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
[0016]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调节的无磁性软性结构支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防护机构,可提供一定的防护性,且方便对固定机构的位置进行调整,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可方便对活动架的位置进行调整,适用范围广,可以安全舒适固定患者的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肘关节于扫描床上,宽度与松紧度可以自由调节,患者检查时患处如果有按照外固定物也无需拆除卸取;支架采用特殊的软性、无磁性的材料制作,具有在X射线下无显影,可顺利穿透性质同时在高磁场下不会发生自旋回波效应的特点,在进行CT和核磁共振扫描中不会产生显影,支架自身对于检查不是影像学伪影;通过设置测量尺,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检查可以通过记录刻度尺对比定位,有利于治疗后评估分析肢体康复情况,解决了在检查过程中对于本身体质较弱和外伤的患者,很难保证其肢体一直处于静止状态,运动伪影是这两种检查中降低图像质量和信噪比的主要问题,也是业界内非常关注的重要技术难点,通过固定患者的肢体可以起到稳定图像,减少运动伪影的效果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很多外伤患者或者手术后的患者装有石膏、外固定物等其他植入物体,病人需要被检查的肢体体积范围较大,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用医用绷带将难以控制肢体活动的病人绑在检查床上,这样病人除了遭受更大的痛苦外,也不利于肢体血供循环,对于血管性检查(CTA、CTV、MRA等)往往会造成假阳性狭窄或闭塞,导致误诊的问题;
[0018]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防护机构,可在检查前将患者的肢体放置在放置槽的内部,通过盖上活动架对患者肢体进行初步定位,且通过设置的测量尺,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检查可以通过记录刻度尺对比定位,有利于治疗后评估分析肢体康复情况,且通过设置活动板,可方便活动架进行转动,方便打开或者关闭活动架,方便操作和使用,且通过设置的安装板和固定栓,可方便对活动架进行固定,进一步的提高了检测时的稳定性,避免在检查中产生运动伪影,有助于医生进行判断,减少了误诊率,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当需要对活动架的整体位置进行调节时,可通过转动挡板内部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转动时可带动移动板进行移动,移动板移动时可带动固定板进行移动,固定板移动即可带动顶部的活动板进行移动,进
而可方便带动活动架进行移动,方便对活动架的整体位置进行调整,适应性较高,同时,通过在移动板的底部设置滚轮和滑槽,可提高在移动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性,通过设置的固定机构,当患者肢体放入放置槽内并且将活动架固定后,可通过移动弧形块的位置对需要固定的位置进行确定,确定好固定位置后,使用者可通过转动把手带动底部的第二螺杆进行转动,第二螺杆在转动时进一步的向下移动,因第二螺杆与底部的夹板为接触关系,并不固定,即可通过第二螺杆抵压夹板进行相向移动,此时夹板可带动底部的防护垫块一同向下移动,即可完成对患者肢体的固定,方便进行检查工作,同时,通过设置的弹簧,当第二螺杆回复原位置时,夹板可在弹簧的作用力下进行复位,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调节的无磁性软性结构支架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所示防护机构与床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所示防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无磁性软性结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架(1),所述床架(1)的内部设置有放置槽(2);防护机构(3),所述防护机构(3)位于床架(1)的顶部,所述防护机构(3)包括活动架(31)和活动板(32),所述活动架(31)底部的一侧与活动板(32)的一侧固定连接;调节机构(4),所述调节机构(4)位于床架(1)顶部的一侧,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挡板(41),所述挡板(41)的底部与床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机构(5),所述固定机构(5)设置于防护机构(3)的内部,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弧形块(51)和夹板(54),所述弧形块(51)的底部设置有夹板(5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无磁性软性结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3)还包括测量尺(33),所述测量尺(33)设置于活动板(32)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无磁性软性结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架(3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栓(8),所述安装板(7)通过固定栓(8)与床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无磁性软性结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杆(42),所述第一螺杆(42)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移动板(44),所述移动板(4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5),所述固定板(45)的顶部与活动板(32)的底部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越耿纪刚李笑石金大永
申请(专利权)人:秦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