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平玉英专利>正文

一种带有洒水盘的节能型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5220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带有洒水盘的节能型冷却塔,包括一级冷却塔,还包括,进水系统,所述进水系统安装于所述一级冷却塔上,洒水盘,所述洒水盘安装于所述一级冷却塔上,并且所述洒水盘连通所述进水系统,第一进风通道,所述一级冷却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进风通道,滞留漏板,所述一级冷却塔内安装有所述滞留漏板,所述滞留漏板本体上开有若干个漏水圆孔,并且所述滞留漏板位于所述洒水盘下方,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连通于所述一级冷却塔下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冷却塔的冷却工作过程中,水下落时间较短,对于部分温度较高的水无法获得足够的冷却时间,无法达到较好的冷却效果的问题。果的问题。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洒水盘的节能型冷却塔


[0001]本技术涉及冷却塔
,具体的,涉及一种带有洒水盘的节能型冷却塔。

技术介绍

[0002]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
[0003]现有技术中在冷却塔的冷却工作过程中,将水从塔上方向下撒落使水与冷空气充分接触进行降温,对于小型冷却塔,冷却塔的高度受限,水下落时间较短,对于部分温度较高的水无法获得足够的冷却时间,高温水无法与冷空气长时间接触,无法达到较好的冷却效果。
[0004]另外在水从向下喷出时大量水流会喷到冷却塔内壁上,引起壁流现象,壁流的形成会大大降低了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出一种带有洒水盘的节能型冷却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冷却塔的冷却工作过程中,将水从塔上方向下撒落使水与冷空气充分接触进行降温,对于小型冷却塔,冷却塔的高度受限,水下落时间较短,对于部分温度较高的水无法获得足够的冷却时间,高温水无法与冷空气长时间接触,无法达到较好的冷却效果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带有洒水盘的节能型冷却塔,包括一级冷却塔,还包括,
[0008]进水系统,所述进水系统安装于所述一级冷却塔上,
[0009]洒水盘,所述洒水盘安装于所述一级冷却塔上,并且所述洒水盘连通所述进水系统,
[0010]第一进风通道,所述一级冷却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进风通道,
[0011]滞留漏板,所述一级冷却塔内安装有所述滞留漏板,所述滞留漏板本体上开有若干个漏水圆孔,并且所述滞留漏板位于所述洒水盘下方,
[0012]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连通于所述一级冷却塔下部。
[00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水系统包括,
[0014]第一输水机构,所述第一输水机构安装于所述一级冷却塔上,
[0015]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水机构的进水口,
[0016]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水机构的出水口,所述第一连通管安装于所述一级冷却塔上,所述第一连通管连通所述洒水盘。
[001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0018]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一级冷却塔内部,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洒水盘和所述滞留漏板之间,所述导流板的前端和后端均连接所述一级冷却塔,所述导流板两侧均为弧形面,并且所述导流板两侧的两个弧形面分别正对一个所述第一进风通道,
[0019]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置有四个,每个第一风机安装于一个所述第一进风通道中。
[002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滞留漏板为中空的圆台壳,其两端分别为大口端和小口端,所述滞留漏板设置有三个,第一个所述滞留漏板为大口端朝上的方向,并且第一个所述滞留漏板的位置低于上侧的两个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下边沿,并且第一个所述滞留漏板位于所述导流板下方,第二个所述滞留漏板整体尺寸小于所述第一个滞留漏板,第二个所述滞留漏板为小口端朝上的方向,第二个所述滞留漏板的小口端半径小于第一个所述滞留漏板的小口端的半径,并且所述第一个所述滞留漏板小口端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个所述滞留漏板大口端的半径,第三个所述滞留漏板的尺寸与第一个所述滞留漏板的尺寸相同,并且第三个所述滞留漏板为小口端朝上的状态。
[002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下侧的两个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上边缘位置低于第三个所述滞留漏板的下边缘的位置。
[002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导流收集板,所述导流收集板为环形板,截面形状为弧形,所述导流收集板环绕安装于第一个所述滞留漏板的上边缘,并且所述导流收集板的上边缘连接所述一级冷却塔的内表面,并且所述导流收集板的上边缘低于上侧的两个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下边沿。
[002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二级冷却机构,所述二级冷却机构包括,
[0024]二级冷却塔,所述二级冷却塔位于所述一级冷却塔的一侧,
[0025]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
[0026]第二输水机构,所述第二输水机构安装于所述二级冷却塔上,所述第二输水机构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
[0027]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安装于所述二级冷却塔上,所述第二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二输水机构的出水口,
[0028]一次喷雾降温机构,所述一次喷雾降温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二进水管上部,
[0029]丝网液膜风筒,所述丝网液膜风筒安装于所述二级冷却塔顶部,
[0030]收水器,所述收水器安装于所述丝网液膜风筒内侧上部,
[0031]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连通所述二级冷却塔的下部。
[003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二级冷却机构还包括,
[0033]一次降温水收集槽,所述一次降温水收集槽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一次降温水收集槽均设置于所述二级冷却塔的内壁上,
[0034]重力回水管,所述一次降温水收集槽均连通所述重力回水管,
[0035]二次喷雾降温机构,所述二次喷雾降温机构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二次喷雾降温机构均安装于所述重力回水管上。
[003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037]本技术中洒水盘将水向下撒出至一级冷却塔中,向下洒水的同时上侧的两个第一风机将冷风输送至一级冷却塔中,然后左右两股冷却风在遇到导流板的两侧弧形面后被导向,向上运动,与向下撒出的水相遇,实现对水的第一次冷却;经过第一次冷却的水降落至导流板的弧面上,然后被导流至第一个滞留漏板的环面上,该部分水从滞留漏板本体上的漏水圆孔中滴落,重新形成水被分散撒落的效果,多余的水从第一个滞留漏板的小口
两侧均为弧形面,并且所述导流板6两侧的两个弧形面分别正对一个所述第一进风通道7,
[0055]第一风机8,所述第一风机8设置有四个,每个第一风机8安装于一个所述第一进风通道7中。
[0056]所述滞留漏板9为中空的圆台壳,其两端分别为大口端和小口端,所述滞留漏板9设置有三个,第一个所述滞留漏板9为大口端朝上的方向,并且第一个所述滞留漏板9的位置低于上侧的两个所述第一进风通道7的下边沿,并且第一个所述滞留漏板9位于所述导流板6 下方,第二个所述滞留漏板9整体尺寸小于所述第一个滞留漏板9,第二个所述滞留漏板9 为小口端朝上的方向,第二个所述滞留漏板9的小口端半径小于第一个所述滞留漏板9的小口端的半径,并且所述第一个所述滞留漏板9小口端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个所述滞留漏板9 大口端的半径,第三个所述滞留漏板9的尺寸与第一个所述滞留漏板9的尺寸相同,并且第三个所述滞留漏板9为小口端朝上的状态。
[0057]下侧的两个所述第一进风通道7的上边缘位置低于第三个所述滞留漏板9的下边缘的位置。
[0058]本实施例中,首先将第一进水管3连接外部进水管,然后待冷却的水经过第一输水机构 2的输送,使得待冷却的水通过第一连通管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洒水盘的节能型冷却塔,包括一级冷却塔(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系统,所述进水系统安装于所述一级冷却塔(1)上,洒水盘(5),所述洒水盘(5)安装于所述一级冷却塔(1)上,并且所述洒水盘(5)连通所述进水系统,第一进风通道(7),所述一级冷却塔(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进风通道(7),滞留漏板(9),所述一级冷却塔(1)内安装有所述滞留漏板(9),所述滞留漏板(9)本体上开有若干个漏水圆孔,并且所述滞留漏板(9)位于所述洒水盘(5)下方,第二出水管(22),所述第二出水管(22)连通于所述一级冷却塔(1)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洒水盘的节能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系统包括,第一输水机构(2),所述第一输水机构(2)安装于所述一级冷却塔(1)上,第一进水管(3),所述第一进水管(3)连通所述第一输水机构(2)的进水口,第一连通管(4),所述第一连通管(4)连通所述第一输水机构(2)的出水口,所述第一连通管(4)安装于所述一级冷却塔(1)上,所述第一连通管(4)连通所述洒水盘(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洒水盘的节能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板(6),所述导流板(6)位于所述一级冷却塔(1)内部,所述导流板(6)位于所述洒水盘(5)和所述滞留漏板(9)之间,所述导流板(6)的前端和后端均连接所述一级冷却塔(1),所述导流板(6)两侧均为弧形面,并且所述导流板(6)两侧的两个弧形面分别正对一个所述第一进风通道(7),第一风机(8),所述第一风机(8)设置有四个,每个第一风机(8)安装于一个所述第一进风通道(7)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洒水盘的节能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滞留漏板(9)为中空的圆台壳,其两端分别为大口端和小口端,所述滞留漏板(9)设置有三个,第一个所述滞留漏板(9)为大口端朝上的方向,并且第一个所述滞留漏板(9)的位置低于上侧的两个所述第一进风通道(7)的下边沿,并且第一个所述滞留漏板(9)位于所述导流板(6)下方,第二个所述滞留漏板(9)整体尺寸小于所述第一个滞留漏板(9),第二个所述滞留漏板(9)为小口端朝上的方向,第二个所述滞留漏板(9)的小口端半径小于第一个所述滞留漏板(9)的小口端的半径,并且所述第一个所述滞留漏板(9)小口端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个所述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玉英
申请(专利权)人:平玉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