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识别对象进行身份识别的方法及装置、设备和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4608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待识别对象进行身份识别的方法及装置、设备和介质。实现方案为:响应于满足红外摄像机开启条件,利用红外摄像机获取待识别目标的第一图像,对第一图像进行目标检测,目标为手指和/或手掌;响应于满足可见光摄像机开启条件,利用可见光摄像机获取待识别目标的第二图像,对第二图像进行标识码识别;响应于从第一图像中检测到目标,基于第三图像进行身份识别,确定待识别对象的身份识别结果,第三图像为检测到目标的第一图像中至少一张图像,基于第三图像确定出的身份识别结果包括候选数据库中与待识别对象匹配的候选对象;响应于识别到标识码,根据标识码识别结果确定待识别对象的身份识别结果,关闭处于开启状态的摄像机。状态的摄像机。状态的摄像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待识别对象进行身份识别的方法及装置、设备和介质
[0001]本申请要求在2022年7月1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
[0002]202210775288.4申请名称为“身份识别方法及装置、设备和介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视觉
,更具体地说,涉及基于身份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技术介绍

[0004]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依靠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人脸识别的发展最为迅速,有着非常多的应用场景,例如,身份证人脸合一验证、闸机通行和线下支付等等。与此同时,基于手指和手掌特征的身份认证技术也渐渐得到应用,例如,可以通过识别用户手掌上的掌纹或掌静脉信息,实现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
[0005]在此部分中描述的方法不一定是之前已经设想到或采用的方法。除非另有指明,否则不应假定此部分中描述的任何方法仅因其包括在此部分中就被认为是现有技术。类似地,除非另有指明,否则此部分中提及的问题不应认为在任何现有技术中已被公认。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对待识别对象进行身份识别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0007]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对待识别对象进行身份识别的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红外摄像机和可见光摄像机,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满足红外摄像机开启条件,利用红外摄像机获取待识别目标的第一图像,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目标检测,所述目标为手指和/或手掌;响应于满足可见光摄像机开启条件,利用可见光摄像机获取所述待识别目标的第二图像,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标识码识别;响应于从所述第一图像中检测到所述目标,基于第三图像进行身份识别,确定所述待识别对象的身份识别结果,所述第三图像为检测到所述目标的所述第一图像中至少一张图像,基于所述第三图像确定出的身份识别结果包括候选数据库中与所述待识别对象匹配的候选对象;响应于识别到标识码,根据标识码识别结果确定所述待识别对象的身份识别结果,关闭处于开启状态的摄像机;其中,所述待识别目标为待识别对象的手部或标识码。
[0008]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对待识别对象进行身份识别的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满足红外摄像机开启条件,利用红外摄像机获取待识别目标的第一图像,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目标检测,所述目标为手指和/或手掌;第二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满足可见光摄像机开启条件,利用可见光摄像机获取所述待识别目标的第二图像,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标识码识别;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从所述第一图像中检测到所述目标,基于第三图像进行身份识别,确定所述待识别对象的身份识别结果,所述
第三图像为检测到所述目标的所述第一图像中至少一张图像,基于所述第三图像确定出的身份识别结果包括候选数据库中与所述待识别对象匹配的候选对象;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识别到标识码,根据标识码识别结果确定所述待识别对象的身份识别结果,关闭处于开启状态的摄像机;其中,所述待识别目标为待识别对象的手部或标识码。
[0009]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对待识别对象进行身份识别的方法。
[0010]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对待识别对象进行身份识别的方法。
[0011]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对待识别对象进行身份识别的方法。
[0012]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示例性地示出了实施例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说明书的文字描述一起用于讲解实施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所示出的实施例仅出于例示的目的,并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类似但不一定相同的要素。
[0014]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对待识别对象进行身份识别的方法的流程图;
[0015]图2a、2b和2c分别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见光摄像机和红外摄像机进行图像采集、标识码识别、目标检测的时序;
[0016]图3a、3b和3c分别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可见光摄像机和红外摄像机进行图像采集、标识码识别、目标检测的时序;
[0017]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对待识别对象进行身份识别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0018]图5示出了能够用于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示例性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0020]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要素不意图限定这些要素的位置关系、时序关系或重要性关系,这种术语只是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开。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要素和第二要素可以指向该要素的同一实例,而在某些情况下,基于上下文的描述,它们也可以指代不同实例。
[0021]在本公开中对各种示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示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表明,如果不特意限定要素的数量,则该要素可
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本公开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涵盖所列出的项目中的任何一个以及全部可能的组合方式。
[0022]申请人发现,现有的身份识别技术兼容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和基于标识码的身份识别,例如对注册用户进行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对未注册用户进行基于标识码的身份识别;允许注册用户进行基于生物特征或基于标识码的身份识别等。当身份识别技术应用于边缘端设备或终端设备时,往往要求设备功耗和发热量不能过高,否则难以保证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现有的部分身份认证技术在进行基于生物特征和基于标识码的身份识别时,未优化各组件的工作时序,难以兼顾身份识别的高识别速度和低功耗。
[0023]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身份识别方法进行进一步描述。
[0024]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对待识别对象进行身份识别的方法的流程图。
[0025]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100包括:
[0026]步骤S101、响应于满足红外摄像机开启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待识别对象进行身份识别的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红外摄像机和可见光摄像机,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满足红外摄像机开启条件,利用红外摄像机获取待识别目标的第一图像,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目标检测,所述目标为手指和/或手掌;响应于满足可见光摄像机开启条件,利用可见光摄像机获取所述待识别目标的第二图像,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标识码识别;响应于从所述第一图像中检测到所述目标,基于第三图像进行身份识别,确定所述待识别对象的身份识别结果,所述第三图像为检测到所述目标的所述第一图像中至少一张图像,基于所述第三图像确定出的身份识别结果包括候选数据库中与所述待识别对象匹配的候选对象;响应于识别到标识码,根据标识码识别结果确定所述待识别对象的身份识别结果,关闭处于开启状态的摄像机;其中,所述待识别目标为待识别对象的手部或标识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读卡器模块,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读卡器模块检测到所述待识别对象的卡信号,根据卡信号确定所述待识别对象的身份识别结果,关闭处于开启状态的摄像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距离传感器,所述响应于满足可见光摄像机开启条件,利用可见光摄像机获取所述待识别目标的第二图像,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标识码识别,包括:响应于满足可见光摄像机开启条件,利用可见光摄像机获取所述待识别目标的第二图像,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标识码识别,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目标检测,所述目标为手指和/或手掌;所述可见光相机开启条件为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待识别目标,所述红外摄像机开启条件为所述第二图像中检测到所述目标;响应于从所述第一图像中检测到所述目标,基于第三图像进行身份识别,包括:响应于从所述第一图像中检测到所述目标,基于第三图像和第四图像进行身份识别,所述第四图像为检测到所述目标的第二图像中至少一张图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利用可见光摄像机获取所述待识别目标的第二图像,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标识码识别,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包括:在第一可见光补光条件下,利用可见光摄像机获取所述待识别目标的第二图像,对所述第一可见光补光条件采集的第二图像进行标识码识别,对所述第一可见光补光条件采集的第二图像进行目标检测;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从所述第一可见光补光条件采集的第二图像中以大于第一置信度阈值的置信度检测到目标,在第二可见光补光条件下,利用可见光摄像机采集第二图像,对所述第二可见光补光条件下采集的第二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响应于满足红外摄像机开启条件,利用红外摄像机获取待识别目标的第一图像,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包括:响应于从所述第一可见光补光条件采集的第二图像中以大于第一置信度阈值的置信度检测到目标,利用红外摄像机获取待识别目标的第一图像,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响应于从所述第一图像中检测到所述目标,基于第三图像和第四图像进行身份识别,
所述第四图像为检测到所述目标的第二图像中至少一张图像,包括:响应于从第一图像中以大于第二置信度阈值的置信度检测到目标,基于第三图像和第四图像进行身份识别,第四图像为是以大于第二置信度阈值的置信度检测到所述目标的、在所述第二可见光补光条件下采集的第二图像中至少一张图像;所述第二置信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一置信度阈值。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距离传感器,所述红外摄像机开启条件和所述可见光摄像机开启条件为距离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待识别目标;响应于从所述第一图像中检测到所述目标,基于第三图像进行身份识别,包括:响应于从所述第一图像中检测到所述目标,不再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标识码识别,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目标检测,所述目标为手指和/或手掌;响应于从所述第二图像中检测到所述目标,基于第三图像和第四图像进行身份识别,所述第四图像为检测到所述目标的第二图像中至少一张图像。6.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响应于满足可见光摄像机开启条件,利用可见光摄像机采集第二图像,包括:响应于满足可见光摄像机开启条件,在第一可见光补光条件下,利用可见光摄像机采集第二图像;响应于从所述第一图像中检测到目标,不再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标识码识别,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包括:响应于从所述第一图像中检测到目标,在第二可见光补光条件下,利用可见光摄像机采集第二图像,不再对所述第二可见光补光条件下采集的所述第二图像进行标识码识别,对所述第二可见光补光条件下采集的所述第二图像进行目标检测;所述第二可见光补光条件的补光光强大于所述第一可见光补光条件的补光光强;响应于从所述第二图像中检测到所述目标,基于第三图像和第四图像进行身份识别,包括:响应于从所述第二可见光补光条件下采集的第二图像中检测到目标,基于第三图像和第四图像进行身份识别,所述第四图像为检测到目标、在第二可见光补光条件下采集的第二图像中至少一张图像。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响应于从所述第一图像中检测到目标,在第二可见光补光条件下,利用可见光摄像机采集第二图像,不再对所述第二可见光补光条件下采集的所述第二图像进行标识码识别,对所述第二可见光补光条件下采集的所述第二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包括:响应于从所述第一图像中以大于第一置信度阈值的置信度检测到目标,在所述第二可见光补光条件下,利用可见光摄像机采集第二图像,对所述第二可见光补光条件下采集的所述第二图像进行标识码识别;响应于从所述第一图像中以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置信度阈值的置信度检测到目标,不再对第二可见光补光条件采集的所述第二图像进行标识码识别,对所述第二可见光补光条件下采集的所述第二图像进行目标检测;所述第二可见光补光条件的补光灯光强大于所述第一可见光补光条件下补光灯光强,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华杨浩郭林涛张青笛
申请(专利权)人:墨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