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框组件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4241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0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框组件和空调器,所述中框组件包括:中框本体,设有出风口和扫风组件,所述扫风组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中框本体上;电机组件,设于所述中框本体;其中,所述电机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扫风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扫风组件装配复杂,无法有效将扫风组件从底座上拆卸下来,从而使得在清洗扫风组件的过程中,清洗效果不佳,尤其是扫风组件与其它电控器连接在一起,清洗过程中容易对其它电控器件的性能造成损害。件的性能造成损害。件的性能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框组件和空调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中框组件和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空调器中,扫风组件装配复杂,不易拆装,清洗时也只能简单擦拭,导致清洗效果不理想。举例来说,在现有技术中,驱动扫风组件的驱动电机安装至空调器的下底座上,于是,需要对扫风组件进行拆卸清洗时,往往需要将整个下底座也一起拆卸下来,一方面,增大了对扫风组件进行清洗的难度,降低了清洗效率;另一方面,也使得在清洗扫风组件的过程,容易使得清洗的水渍进入驱动电机或者其它电控器件内部,从而降低电控器件的性能,进而减少了空调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扫风组件装配复杂,无法有效将扫风组件从底座上拆卸下来,从而使得在清洗扫风组件的过程中,清洗效果不佳,尤其是扫风组件与其它电控器连接在一起,清洗过程中容易对其它电控器件的性能造成损害。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框组件,包括:中框本体,设有出风口和扫风组件,所述扫风组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中框本体上;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设置在所述中框本体上;其中,所述电机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扫风组件。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现有技术中,将所述扫风组件从底座上拆卸的难度较大,此外,所述扫风组件与驱动电机都安装至所述底座,也即难以实现对所述扫风组件或所述底座或所述驱动电机中的任意一个进行拆卸,由此增大了拆卸难度,进而不利于用户自行对所述扫风组件进行清灰处理,导致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本技术方案中,对所述扫风组件进行拆卸时,不必将所述电机组件一同拆除,也即实现了二者分离,降低了拆卸所述扫风组件的难度,一方面,需要对所述扫风组件进行清洗时,可只将所述扫风组件拆卸,降低了清洗难度,以提高清洗效率;另一方面,避免水渍沾连至所述电机组件而对其性能造成损伤。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所述电机组件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下方。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提高了对所述出风口下方的空间的利用率。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所述中框本体还设有外观面板,所述外观面板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方;其中,所述电机组件设置在所述外观面板的内侧面。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一方面,提高了对所述出风口下方的空间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利用所述外观面板以避免所述电机组件暴露至空气中,也即提高了中框组件的整体外观,同时阻挡外界灰尘等杂质直接与所述电机组件接触。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所述中框本体还设有扫风叶片底板,所述扫风组件设于所述扫风叶片底板;其中,所述电机组件位于所述扫风叶片底板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所述扫风叶片底板的阻隔作用,以使得从所述出风口吹出的冷风或者热风不会直接进入所述电机组件,进而保证了所述电机组件能够正常发挥其性能。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所述外观面板内侧还设有安装组件,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套,与所述安装组件配合连接;扫风电机,安装在所述电机套内。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可使得所述扫风电机安装至所述电机套内,再将二者作为整体安装至中框本体上,从而降低了安装难度。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所述电机套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设有扫风电机安装空间;盖体,所述盖体封盖至所述底座上,以密封所述扫风电机安装空间。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降低在所述出风口形成的冷凝水进入所述电机套内,对所述扫风电机的正常运行造成干扰。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定位装置和螺钉柱,所述定位装置和所述螺钉柱的轴线与所述扫风叶片底板的宽度方向相平行。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一方面,便于所述外观面板的出模,也即提高出模效率;另一方面,也使得所述扫风电机的安装空间增大,此外,在实际安装所述电机组件的过程中,能够使得电动螺丝刀基本平齐所述扫风叶片底板,防止安装工具与所述中框本体干涉,从而降低了安装难度;再一方面,在对所述电机组件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可使其先与所述定位装置完成预定位,也即粗安装,再使其与所述螺钉柱进行精安装,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安装效率。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所述扫风电机设有安装耳,且所述安装耳设有连接孔;所述电机套设有与所述连接孔配合连接的限位孔。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进一步提高所述扫风电机在所述电机套内的安装稳定性。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所述电机组件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轴线方向朝向所述出风口。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一方面,便于所述扫风电机驱动扫风组件;另一方面,能够合理运用所述出风口下侧的空间。
[0022]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实例所述的中框组件。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实现如上述任意一项实例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0024]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0025](1)一方面,拆卸所述扫风组件进行清洗时,不必将所述电机组件拆卸,可使其留在所述中框本体上,进而实现了在清洗过程中的水、电分离,提高了清洗效率,且更加安全;另一方面,简化了对所述扫风组件的拆卸步骤和降低了拆卸难度,也即使得用户能够轻松对所述扫风组件进行拆卸,提高了用户的良好使用体验;
[0026](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可通过所述扫风电机预安装至所述电机套内,再使二者完成与所述定位装置之间的预定位安装,最后只需通过所述螺钉柱完成安装即可。一方面,由于所述螺钉柱为内螺纹孔设置,使得实际安装过程中,难以短时间内准确定位安装,故本发
明技术方案的安装方式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整体安装效率;另一方面,所述定位装置与所述螺钉柱的布设方式,提高了整体出模效率,此外,有效防止了安装工具与所述中框本体干涉,进一步提高了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底座100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中框组件200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图2中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图2中再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0032]图6为图3中电机组件220的爆炸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100

底座;11

上底座;12

下底座;20

第一扫风组件;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框组件(200),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框本体(210),设有出风口(211)和扫风组件(212),所述扫风组件(212)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中框本体(210)上;电机组件(220),所述电机组件(220)设置在所述中框本体(210)上;其中,所述电机组件(220)用于驱动所述扫风组件(2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框组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220)设置在所述出风口(211)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框组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本体(210)还设有外观面板(213),所述外观面板(213)位于所述出风口(211)的下方;其中,所述电机组件(220)设置在所述外观面板(213)的内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框组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本体(210)还设有扫风叶片底板(214),所述扫风组件(212)设于所述扫风叶片底板(214);其中,所述电机组件(220)位于所述扫风叶片底板(214)远离所述出风口(211)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框组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面板(213)内侧还设有安装组件(230),所述电机组件(220)包括:电机套(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洁武晨王杰杰尚彬
申请(专利权)人: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