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4168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和扩散板,在扩散板面向光源的一侧设置有反光网点,当光源出射的光线入射到反光网点上时,绝大数光线被反光网点反射回背光模组中的第一反射片和第二反射片上,光线再次被反射,由此,光线在反射网点与背光模组中的第一反射片和第二反射片之间不断反射,最终在反光网点之间的间隔位置出射,光线经过多次扩散板与第一反射片和第二反射片之间的匀化作用之后,出光面亮度均匀,避免了背光模组四周区域发暗的现象,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示装置的显示效果。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液晶显示屏作为目前主流的显示屏,具有耗电量低、体积小、辐射低等优势。而液晶显示面板为非自发光面板,需要配合背光模组使用。
[0003]目前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微型发光二极管作为背光源在液晶显示技术中已经成为了当前的热点,微型发光二极管采用的芯片的尺寸在微米级别,常见的为Mini LED(Mini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Mini LED),采用Mini LED作为背光源可以将背光模组的动态发光控制到更小的分区,有利于提高画面的对比度。
[0004]为了降低成本,需要减少Mini LED的使用数量,增大Mini LED之间的间距,而目前应用的具有倾角的背板设计产品中,由于背板的四周无法设置Mini LED,这就使得背光模组的四周区域明显发暗,背光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和扩散板,扩散板位于光源的出光侧,在扩散板面向光源的一侧设置有反光网点,反射网点具有对光进行反射的性质,当光源出射的光线入射到反光网点上时,绝大数光线被反光网点反射回背光模组中的第一反射片和第二反射片上,光线再次被反射,由此,光线在反射网点与背光模组中的第一反射片和第二反射片之间不断反射,最终在反光网点之间的间隔位置出射,光线经过多次扩散板与第一反射片和第二反射片之间的匀化作用之后,出光面亮度均匀,避免了背光模组四周区域发暗的现象,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0006]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扩散板在边缘区域内设置的反射网点的分布密度小于扩散板在中间区域内设置的反射网点的分布密度,由于显示装置在边缘位置无法设置光源,因此在边缘位置光线分布较少,产生四周发暗的问题,通过在扩散板边缘区域内设置较少的反射网点,在扩散板的中间区域内设置较多反射网点,当光线入射到扩散板中间区域时,大部分的光线被反射回第一反射片、第二反射片一侧,只有少部分光可以通过反射网点的间隙出射到扩散板中,从而使得大部分光线可以在中线区域内的反射网点与第一反射片、第二反射片之间不断反射振荡,使得一部分光线能够被反射振荡到扩散板的边缘区域内,而扩散板的边缘区域设置的反射网点密度较小,相对较多的光线可以通过反射网点的间隔入射到扩散板内,从而使得边缘区域出射光相对于中间区域的出射光更多。由此,光线经过多次在扩散板与第一反射片、第二反射片之间的匀化作用之后,出光面亮度均匀,由此平衡了扩散板的边缘区域与中心区域出射画面的明亮差,避免了背光模组四周区域发暗的现象,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0007]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第一反射片和第二反射片,第一反射片位于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背离背板的一侧,第二反射片位于背
板的倾斜部面向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的一侧,并且,第一反射片和第二反射片为漫反射层。
[0008]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反射片可以将微型发光二极管向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一侧出射的光线,或者被扩散板和光学膜片反射回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的光线,重新向出光一侧反射,并且反射光线的反射路径随机,因此经过第一反射片对光线的多次反射,对光线起到了匀化的作用,进而提高光源的利用效率。
[0009]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反射片可以将边缘位置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出射的大角度光线重新反射回背光模组中再次利用,或者被扩散板和光学膜片反射回倾斜部的光线,可以被第二反射片重新向出光一侧反射,并且反射光线的反射路径随机,因此经过第二反射片对光线的多次反射,对光线起到了匀化的作用,进而提高光源的利用效率。
[0010]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扩散板在背板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反射片和第二反射片在背板的正投影。
[0011]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扩散板在第一反射片对应的区域内的第一反射网点的分布密度大于扩散板在第二反射片对应的区域内的第二反射网点的分布密度。这样可以使得第一反射网点之间的间隙小于第二反射网点之间的间隙。当光线入射到第一反射片对应的扩散板区域内时,由于第一反射片对应的扩散板区域设置的第一反射网点密度较大,大部分的光线被反射回第一反射片、第二反射片一侧,只有少部分光可以出射到扩散板中,从而使得大部分光线可以在第一反射网点与第一反射片、第二反射片之间不断反射振荡,使得一部分光线能够被反射振荡到第二反射片对应的扩散板区域内,而第二反射片对应的扩散板区域内设置的第二反射网点密度较小,相对较多的光线可以经过第二反射网点的间隙入射到扩散板内,仍然会有一部分光线入射到第二反射网点上,被第二反射网点反射回第一反射片和第二反射片一侧。由此,光线经过多次在扩散板与第一反射片、第二反射片之间的匀化作用之后,出光面亮度均匀,由此平衡了第一反射片对应的扩散板区域和第二反射片对应的扩散板内出射画面的明亮差,避免了背光模组四周区域发暗的现象,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0012]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扩散板在第一反射片对应的区域内的第一反射网点的尺寸大于扩散板在第二反射片对应的区域内的第二反射网点的尺寸,这样可以使第一反射网点之间的间隙更小,使第二反射网点之间的间隙更大,从而可以使入射到第二反射片对应的区域的光线的透射率大于入射到第一反射片对应的区域的光线的透射率,再配合反射网点与第一反射片和第二反射片的反射匀化作用,可以避免背光模组四周发暗的现象,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0013]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扩散板在第一反射片对应的区域内的各反射网点的尺寸可以相同,这样可以降低反射网点的制作难度,从而简化了显示装置的制作工艺。
[0014]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在扩散板对应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光中心对应的位置设置更多的反射网点,在微型发光二极管出射的大角度光线对应的区域设置较少的反射网点,从而可以使微型发光二极管出射的小角度光线更多地被反射回第一反射片一侧,而使微型发光二极管出射的大角度光线更多地透射到扩散板中,起到平衡光线透射率的作用。与此同时,被反射网点反射的光线会再次被第一反射片漫反射,经过反射网点和第一反射片之间的多次反射振荡,使得最终出射的光线更加均匀,平衡了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中心和边缘位置处的明暗差异,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一个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射光在扩散板的照射范围内,靠近中心位置的反射网点的尺寸大于远离中心位置的反射网点的尺寸,由此可以使靠近中心位置的反射网点之间的间隙更小,远离中间位置的反射网点之间的间隙更大,从而可以微型发光二极管出射的大角度光线的透射率相对较大,再配合反射网点与第一反射片的反射匀化作用,可以避免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光中间位置较亮,边缘较暗的问题,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反射网点采用的材料为白色油墨。
[0017]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反射网点的尺寸范围为0.4mm

1.5mm。
附图说明...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用于图像显示;背光模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入光侧,用于提供背光;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作为背光源;扩散板,位于所述光源的出光侧;所述扩散板面向所述光源的一侧设置有反射网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板的边缘区域内的反射网点的分布密度小于中间区域内的反射网点的分布密度,和/或所述扩散板的边缘区域内的反射网点的尺寸小于中间区域内的反射网点的尺寸。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具有支撑和承载作用;所述背板包括平面部和包围所述平面部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向着所述平面部的一侧倾斜设定角度;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位于所述背板的所述平面部之上;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包括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第一反射片,位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反射片包括多个用于暴露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开口;第二反射片,位于所述背板的倾斜部面向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的一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板在所述第一反射片对应的区域内的所述反射网点的分布密度大于所述扩散板在所述第二反射片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宇丛晓东金海洋张钦泉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